大學,不僅為求知而來,更是為求智而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節選自《如何在大學里脫穎而出·中國版》
寫給初入大學校門的表弟——獨立思考與先人一步
得知你收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我打心底里為你高興。轉眼,你也要跨入大學校門,而我恰好跨完這道四年的檻。籍此光景,說上幾句兄長的心里話,希望你依舊能夠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跨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你將告別師長手中的那根指揮棒,離開對家庭的依賴。
何謂脫穎而出?是成績優異,處處名列前茅嗎?是積極活躍,人脈關系四通八達嗎?是小有所獎,大有所創嗎?都是,也都不是。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我們浮躁的社會將其定義得太過單一,名利雙收是最常見說法。可在我看來,真正的脫穎而出,是通過努力把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做到與眾不同。如果所做的事不能讓自己快樂,做的事連自己都不認同,即便做得再好,看上去多么成功,對自己來說都是失敗。
所以,想要在大學這樣一個亞社會中脫穎而出,讓別人認識到你的存在,最重要的不是大多數人期待的成功是什么,而是你所期待的未來是不是你喜歡的那個樣子。一個對他人有益而又能使自己快樂的夢想,總是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歡迎的。但一個不能讓自己快樂和滿足的偉大任務卻會使自己停滯不前,喪失動力。
用大學四年褪去自己的青澀,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將是你的最寶貴的財富。著名教育家B. F. Skinner說過: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就是教育的痕跡。希望你走完大學四年時,驕傲地看到自己身上教育的痕跡。
也許你不禁要問,如何知道自己希望的成功是什么呢?我想,那就需要先去認識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找到自己當下的坐標。人是會不斷改變的,有被動,也有主動,但慶幸的是我們又是可以不斷認識自己的。認識自我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以人為鏡”。多和經歷豐富的人交談、溝通。在各種不同的活動和場合中,有選擇地去接觸和認識這些人。只有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把握好自己投身于什么樣的事業。而你投身的事業將決定你是否能獲得你想要的成功。
我想與你分享大學生涯乃至人生的兩把“取勝之鑰”,一是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二是擁有先人一步的行動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個人云亦云的社會環境中,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而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大一個表現就是不能堅持、輕言放棄。因為他們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聆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因而要辯證地地看問題,處理事務的時候必須有自己明確的立場。可以養成一些諸如寫作、寫日記的習慣,或是參加辯論賽、演講等活動來增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常說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這話一點不假,但什么時候能體會到呢?先人一步的時候。先人一步,簡單來說就是用行動來驗證先知先覺。出現一個想法的時候,千萬別猶豫,嘗試之后才知道可行與否。這樣的行動必須是系統的,只有系統化的行動才是卓有成效的。簡單地說,系統化的行動就是一系列良好的習慣。而一切良好習慣的本源是良好的作息安排。良好的作息不僅包括規律的時間控制,也包括“要事”與“急務”之間的決策。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并將之充分利用是保證計劃順利開展的前提。良好的時間管理要靈活地將零碎的小段時間集中到一起利用,并將自己從那些不能產生效益和不能給自己的目標帶來貢獻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大學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國度”,可除了學業考試,我們有各自的夢想要去追尋,都有一個最現實的就業問題要去面對,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和“要事優先”的決策能力,能夠使得我們在未來的抉擇中占得先機。
人總會有突然打開心智的那一天,只是時間問題。成熟是一個過程,需要經歷去催化,但是我們遲早可以控制。過程中會經歷些什么,我們可以選擇。別把大學想得太美好。也不要把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當作放任的借口。學會專注,一次只做一件事,要擁有自己的理想,就絕不能退縮。
記住,成功不是一個終點,只是另一次失敗的起點。失敗了,推倒重來;再失敗,看看自己選擇的方向是不是正確。如果不滿一種狀態,從改變自己開始改變它。
最后,留下兩句話,與君共勉。做了不一定能改變什么,但不做肯定什么都改變不了。
第一,要相信,第二,要作為。
你值得擁有的第一本學涯規劃指南
此刻,或許你正站在大學的中央,卻不知如何繼續。
為什么時間好像很多,但又感覺不夠用?
對專業毫無興趣,是繼續還是轉換?
非母語的英語,怎樣不再成為我的傷?
社團招新,眼花繚亂如何選?
很想語驚四座,為何卻總是羞澀不言?
考研or求職,這是個問題!
實習,真的就是求職的必經之路嗎?
問題多多,頭亂如麻,不妨翻翻這本書。或許,你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學習標桿;或許,你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