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老師,你的快遞,好像是很多書。”孩子們以3:0的戰績結束了第一場足球賽,我因為加油而聲音沙啞,剛剛好與孩子們揮手告別,門衛老師說。
“我什么時候買過這么多書?”看著鼓鼓囊囊的兩個大包裹,我疑惑了。
“拆開看看吧!”雖然已經是晚上七點,我仍然興致勃勃。
“全是新書——《剛好遇見——張祖慶散文集精選》,我沒有給老師們買這本書啊?”腦袋沒有轉過彎,我直接給祖慶老師留言:張老師,是您寄的書給我們學校嗎?”
門衛老師幫著把書籍搬到我的辦公室,剛好遇到滿華在加班。
“快來看,祖慶老師寄來的新書!”
“哈,我要先睹為快!”滿華停下工作,馬上翻閱,“這是他的簽名書呢!你看,這幾本,每一本簽名都不一樣,絕對是親筆簽名!”
“張老師這人太實在了!”
“就是就是,非常非常真誠的一個人!”
“喜歡他這個人,喜歡他的課,也喜歡他的書。”我腦海里出現了張老師簽名的畫面。80本書,要簽多久?
早上六點到晚上七點,就像個陀螺,終于可以喘一口氣,先翻翻這本書吧。
真的就是那么隨手一翻,看到序言的第一句“我喜歡真實。”心中一動,這個我喜歡。
繼續讀,序言里就讀到了真人、真事,真趣味。循著序言里提到的幾篇文章讀下去,上學的趣味,童年的趣味,生活的趣味,受先生之教的趣味,與同道交往的趣味……越讀趣味越濃,不經意快到八點,母親催我回家。猛然記起自己給張老師發了一個假問題。隨即向張老師檢討了自己,開車回家。一邊吃飯一邊讀,吃過晚飯繼續讀,一口氣都到十一點。讀完整本書,還不過癮,我有話想說。
1.”原來您的學生生涯是這樣啊!“
我是在川東北的邊遠山村長大,村上讀小學,鄉上讀初中,縣城讀師范。從小就是乖乖女,懂事太早,一路學霸讀到師范。我的童年除了學習,就是干活,就像生活在一個黑白的世界。我很好奇那些頑皮孩子的七彩童年到底是什么樣。張老師的頑童歲月里的那些趣事,如逃學的故事啊,代課老師啊,摔跤啊,被老師留下啊等等,就常常發生在我身邊。我沒有親自體會到,卻跟著他的文字過把癮,感受了孩童時代的自由自在。中學生活和師范三年,經歷倒有些相似,這些文字讀起來很親切,也勾起了我對恩師們的種種回憶。
祖慶老師,原來您的學生生涯是這樣啊!我要把您從神壇上拉下來。
2.“您是在寫我的生活么?”
“等我領到第一筆工資,我一定全部換成花生米、蘭花豆,一次吃個夠!”讀到這個句子,嘴角上揚。小學時,我也有過類似的誓言。那個時候為了吃一塊香噴噴的餅干,我一有空就到松林里撿松果,幾個月的松果錢,第一次買了一袋屬于自己的零食——一小袋夾心餅干。當時舍不得吃,吃了大概一周,基本上是舔著吃完的。那個時候特別想自己快快長大,自己掙到錢,要買很多很多餅干,不光我自己吃夠,還要喂喂那些可愛的小螞蟻。
吃甘蔗,吃番薯,吃西紅柿,吃李子,吃桑葚,吃映山紅……除開菱角和糕點,張老師童年的零食也是我童年曾經吃過的零食,那個時候時期物質極度貧乏,特別希望自己能夠把那些東西吃個飽,吃個夠。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再愁吃,山里的童年也離我越來越遠。
勤勞的母親,寡言的父親,一些讓我小時候怎么也想不明白的習俗,我不知道怎么用文字來表達,張老師卻用他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我的心里話。
張老師回憶自己十五年的農民生活,作為主要勞動力,沒有類似的經歷,就無法理解那種辛勞。我雖是女孩,除了力氣不夠大,干農活從來不輸男孩。插秧季節會放農忙假,記得我讀小學五年級,就已經是生產隊里出名的插秧能手。插秧需彎腰,一般農忙假結束,我的腰會疼好多天。也許就是那樣的生活,鑄就了我吃苦耐勞的品性。
祖慶老師,您是在寫我的生活么?
3.“您是不是太凡爾賽了?”
兒子中考,您還有心情寫詩?佩服您的淡定。雖然我曾經歷兒子的中考與高考,也很淡定,卻無您的智慧與詩意。
妻子為兒子準備的菜單,也被你寫成了世界上最動情的長詩。喝母親做的茶,吃家鄉的年糕,看各地的美景,聽不同的雨聲,被不同的編輯催稿,連過“女神節”,都搞得那么浪漫,真是低調的奢華。
于永正老師、賈志敏老師、支玉恒老師、周一貫老師……哪一位先生不是語文屆的“大腕”。您跟他們有如此深厚的交集。我不僅僅是眼饞啊,更想透過您的文字,尋得一點點秘密,讓自己也能跟這些高人們有些許關聯,以成長自我。
祖慶老師,你是不是太凡爾賽了?
4.“您夾帶的私貨是不是有點多?”
您自己好好寫文章就得了唄,為什么要顯擺出你夫人的文章?偏偏那些文章很耐讀,您不怕夫人搶您的風頭?您不是存心讓我們心生羨慕嗎?
您還夾帶諸多好友的文章。通過這些好友們的文字,我認識了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豐富更加真實的您,您就不怕把自己變成玻璃人?當然,我要謝謝您的夾帶,這樣我可以從更多的文字里偷偷學習您的那些思考,那些堅持。
您還把對家鄉的思,對親人的愛,對愛人的戀,對朋友的真誠,對老師的感念,對教育、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統統夾帶在您的文字里。
祖慶老師,您夾帶的私貨是不是有點多?
您說:“寫作是一場心甘情愿的冒險!”今晚,我剛好遇見您的書,剛好心甘情愿冒一次險。一切都剛剛好!請允許我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您這本書最真實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