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語文成績特別好。每次作文都是老師拿來朗讀的范本。但升入高中以后,竟產生了畏難情緒,總覺得自己寫不好。寫作之前頭腦思緒亂飛,卻剪不斷理還亂。
提筆就怕,這說的就是我嘛。我寫作最喜歡隨心所欲,不起標題不列提綱,靈感來了寫都寫不完,靈感不來半天憋不出一個字。讀完這篇文章我馬上意識到,原來是我方法不對!
文中作者列舉了五個寫作步驟:明確目標、確定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內容、擬訂初稿、修改成稿。但她也說了寫作可以嘗試多樣化,這五個步驟不一定要按順序進行。
明確目標,抓住自己要寫的核心內容,不要偏離重點。明確知道你想要表達什么內容。可以在提筆前列提綱,勾勒出自己文章的雛形。我就是省略了這個步驟,后果是總寫著寫著就不知道該怎么往下寫。
在構思文章的過程中進行頭腦風暴,思考一下怎樣的描述方式才夠合適并且新穎。這就需要自己平時多點積累素材,多點發揮想象力,多進行不同嘗試,才能積累更多經驗。
真正下筆寫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清晰的想法,允許自己先寫初稿,寫完再修改。我就是特別喜歡在這個步驟糾結的人。總想著要如何才能寫得完美。心里不停在遣詞造句,再不停否定自己的想法,結果遲遲不愿下筆,越思考越閉塞。事實上,鮮少有人能一氣呵成,認識到這點,我以后就放開思維,大膽寫,寫得不好后面再修改。
書寫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可以提升我們思想的深度和廣度。而思考是承載于大量的閱讀輸入上的。本文并沒有提到這一點。但我想,所有的知識都是融會貫通的,作者文中提到的各種方法諸如頭腦風暴、組織內容等,如果你閱讀輸入不夠,自然也是不能運用自如。
因此,大量閱讀輸入,克服畏難情緒,運用本文中提出的幾點方法,勤于練筆。假以時日,一定能做到從提筆就怕到什么都能寫。從現在,開始堅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