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何理解創新?在我認為,每一個詞語的產生背景是時代的需要。而創新一詞的產生,則是基于滿足人類在自己以之為體的能量運動中的需要,于是從能量的意義上觀察,創新對于人類而言,即創新的實質,就是讓人類擁有了一種擁有打開未知大門新鑰匙。
? ? ? ? 我認為創新是每個人都必備的一個隱藏技能。所以我是擁有創新能力的。如果我肯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的話,我是可以創新的。
? ? ? ? 因為我們常人基本上不懂如何去創新,也就不能談什么阻礙了我們的創新了。所以對于什么阻礙了我們的創新這一問題,我認為,不如說我們該如何去創新。首先,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頓少年時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為什么掛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運轉著,它們為什么不相撞呢?這些疑問激發著他的探索欲望。后來,經過專心研究,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好奇心是包含著強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誰想在茫茫學海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其次,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懷疑態度,不要認為被人驗證過的都是真理。許多科學家對舊知識的揚棄,對謬誤的否定,無不自懷疑開始的。伽利略則始于對亞里士多德“物體依本身的輕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結論的懷疑,發現了自由落體規律。懷疑是發自內在的創造潛能,它激發人們去鉆研,去探索。對課本我們不要總認為是專家教授們寫的,不可能有誤?專家教授們專業知識淵博精深,我們是應該認真地學習。但是,事物在不斷地變化,有些知識現在適用,將來不一定適用。再說,現在的知識不一定沒有缺陷和疏漏。老師不是萬能的,任何老師所傳授的專業知識不能說全部都是絕對準確的。對待我們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我們應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權威,應大膽地懷疑。這是我們創新的出發點。第三,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創新的欲望。如果沒有強烈的追求創新欲望,那么無論怎樣謙虛和好學,最終都是模仿或抄襲,只能在前人劃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創新,我們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對困難,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要怕失敗,相信一點,失敗乃成功之母。第四,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異的觀念,不要“人云亦云”。創新不是簡單的模仿。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必須要有求異的觀念。求異實質上就是換個角度思考,從多個角度思考。并把將結果進行比較。求異者往往要比常人看問題更深刻,更全面。第五,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險精神。創造實質上是一種冒險,因為否定人們習慣了的舊思想可能會遭致公眾的反對。冒險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體安全的冒險。而是一種合理性冒險。大多數人都不會成為偉人,但我們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第六,對所學習或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滿。一個有很多創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種可能比這種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習慣了一種成功的思想而不能產生新思想,結果這個人變得自滿,停止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