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首要命題是,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
今天alpha go是第二代,如果一年更新一次,2030年的時候alpha go將是第十五代。
今年是iPhone的第十年,智能手機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用了僅僅十年。alpha go和它的同類們在第十五代會把這個世界變成什么樣,誰都無法預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無數的工作會發生變化。
1907年出租車第一次出現,到2007年這一百年來,出租車司機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工作,但到了2017年,這個工作因為Uber滴滴們變得困難了。再往前看,谷歌百度們正數以百億計地對無人駕駛進行投入。
編程貓的其中一位投資人是張泉靈,她以前在央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她一直和我們說,有線電視的收視率一直在下降。在十年以前,電視行業如日中天,難以想象今天人人走在街頭,打開手機就能直播。
未來會有更多的工作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為人工智能會成長得比機器,互聯網更快,能量也更大。
人工智能會給我們未來的工作帶來什么變化?我們結合一下編程貓來舉例子。
編程貓是以興趣為主導的游戲化學習,所以我們有很多的漫畫內容,用這些來吸引小朋友喜歡編程貓,喜歡來這里學習。之前可能大家有看過日本的漫畫,都是一周一更,而且都是黑白的。因為上色需要很多的人力來完成,很多時候上色的時間可能比畫線稿的時間更長。
但是各位可以看最近一個能上色的人工智能paintschainer的例子:
上色前:
然后人工智能來上色后:
依靠這樣的技術,未來上色這樣的工作alpha go和它的小伙伴一定能幫我們完成。
再看一個畫畫的人工智能模型,左邊的輪廓是人來畫的,右邊的是人工智能根據這個輪廓自己畫出來的。
這是人工智能時代悄悄到來的其中一小個鏡像,除了繪畫和上色,我們還看到了在金融分析,醫學研究,法律風險預測等等方面,alpha go和它的小伙伴都已經在發揮作用。
所以未來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我們在做編程貓的這兩年,一直在思考,我們最近才重新梳理了企業的使命:
培養未來創作者。
可重復性的勞動一定能被人工智能替代,只有創作是人類與AI根本的區別,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再是許多的工人,現存的很多工作,人工智能都可以代勞,但創作很難。
而創作也會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發生新形態的變化。
原來文字工作者的任務是寫文章,怎么寫呢?收集相關材料,找出重點,迸發靈感,寫下文字。但是如果會Python,寫兩個簡單的爬蟲和分析,收集材料和找重點的工作,計算機就能替你完成了,而且完成得更好。
音樂和繪畫創作也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哪怕是頂級的醫生,如果僅憑自己的經驗與一個擁有全世界病例庫,還能通過各方收集病人數據的AI來比賽,結果應該比柯潔差更多。但是如果這位醫生懂得編程,他能在AI的幫助下讓整個世界的疾病治療進入下一個時代。
過去我們的創作是文字,繪畫,作曲,到了近代以后又有影視和游戲,而在人工智能的時代,編程會成為最新的創作工具。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許許多多的創作者。
我們的下一代必須要學會新時代的創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