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巴黎,總有一座橋讓我念念不忘。每次與她不期而遇,心中頓生震撼飛揚,她不僅金碧輝煌、磅礴恢宏,還仿佛有著無往不勝的氣勢和所向披靡的豪邁,給人以向上的力量和靈動的活力!無論是漫步橋上,還是泛舟橋下,都是一場充滿驚喜贊嘆的視覺盛宴!
這座橋就在風情萬種的塞納河之上,并有一個響亮而大氣的名字---亞歷山大三世橋(Le Pont Alexandre III)。塞納河,巴黎文明的發祥地,她宛若母親溫柔的臂膀,輕輕地將巴黎攬在懷中,眾多舉世矚目的名勝古跡散布河兩畔,左岸的人文氣質與右岸的歷史底蘊相映生輝。塞納河為巴黎整座城市注入了靈魂和氣質,她搖曳著旖旎婀娜的身姿,舒展著巴黎最曼妙柔美的畫卷。
塞納河上每隔300米到400米,就有一座橋,共37座,這些橋猶如一串串晶瑩閃耀的文化藝術珍寶,把塞納河裝扮地分外風姿綽約。要問37座橋誰最美?亞歷山大三世橋當之無愧!
110多年來,亞歷山大三世橋承載著宏大壯麗的歷史之符與文化印記。她的建造有著非凡的意義:一是慶祝法俄同盟的建立;二是迎接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
1892年,法俄同盟建立。1896年10月,亞歷山大三世橋由時任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法國總統佛朗索瓦·薩利·福爾奠基,作為當時法俄友誼的象征,橋以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
1896年,巴黎獲1900年萬國博覽會舉辦權。為了讓世人銘記此次盛會,法國政府將博覽會選址與巴黎城市建設精心規劃,亞歷山大三世橋和周圍的大、小皇宮博覽場館一同打造,眾多才華卓越的設計師競相斗藝,三年磨一劍。1900年4月,巴黎萬國博覽會的參觀人數達5000萬,可謂盛況空前,此次博覽會被稱為“世紀之總”。亞歷山大橋山大三世橋連接著右岸的香榭麗舍大街地區和左岸的榮軍院、埃菲爾鐵塔地區,成為聯系塞納河兩岸各會場的紐帶,為這場國際盛事提供了功不可沒的交通便利。
亞歷山大三世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個創舉,是19世紀工程學的里程碑。橋長107.5米,全金屬結構,為不影響遠眺榮軍院、協和廣場和大、小皇宮的視線,橋的拱起弧度壓得很低,僅有一個6米高的單跨鋼結構拱橋。橋寬40米,有人行專用道,游客的活動不受機動車影響。這座橋是當時最早幾座采用“預定制作”技術的橋之一,橋體的零部件,尤其是橋拱,都是制成好后用駁運到預定位置后組裝的。
亞歷山大三世橋堪稱世界級的藝術珍品。為了與右岸的大、小皇宮相承相映,采用了典型的法國學院派風格(Beaux Arts),這一混合型的建筑藝術形式流行于19世紀,其特點是外觀豪華氣派,表現華麗繁復,多用雕花裝飾,講究對稱感,有羅馬風格的烙印。
走近這座橋,最引人注目的定是橋兩端入口處四座高高聳立的花崗巖柱,立柱高17米,柱頂金光閃閃、熠熠生輝,是大型鍍金繆斯女神與飛馬雕像。女神活靈活現、形神兼具;飛馬展翅欲揚、栩栩如生,好似一不留神就會從立柱頂端飛馳而下!
側橋欄支柱的底座和愛奧尼亞柱式(希臘古典建筑風格之一,其特點是柱頭有渦旋花飾)的頂部也全部鑲金,與金色立柱互為點綴。立柱基座是代表法國不同時期的雕像,左岸代表文藝復興時代和路易十四時代,右岸代表查理曼和當代法國,四座雕像象征著法蘭西的今古交融。
這四尊形態各異、昂揚激越的飛馬值得一提,它是希臘神話中的Pegasus(珀加索斯),高貴的海神之子,被稱為希望之神。它身形俊美,舒展著銀白色的羽翼,翱翔于浩瀚的星空之中。它還是文藝女神繆斯的坐騎。相傳珀加索斯在踏過赫利孔山時,踩出了希波克里尼亞靈感之泉,詩人飲之,立獲靈感。又傳說當珀加索斯用蹄子敲擊地面時,會有清泉涌出,這泉水可消除煩惱與困頓,還能使肌膚清靈動人、永葆青春。難怪這鍍金飛馬雕像總能給人以神采飛揚、陽光向上的力量!
橋面上有32組路燈,四周環繞著神態各異的小愛神,燈罩由精雕細琢的金屬制成。橋欄桿上有四座精靈雕像,他們或馳騁于波濤之上,或附耳傾聽海螺的聲音,或演奏樂器,全然一副副悠然自得的神情。橋上還能找到象征沙俄雙頭鷹和法蘭西高盧雄雞的圖案。這些精美的裝飾,均源自19世紀末流行于歐洲的新藝術派(Art Nouveau),這一美術工藝樣式,以自然之曲線為特色。
橋拱中央是河神浮雕,上游是塞納河女神和巴黎城徽,下游是涅瓦河女神和圣彼得堡城徽,雕塑頭戴金色花環,手持權杖,倚靠著橋欄端坐于橋沿之上,兩城的城徽均飾為金色,“法俄聯盟”的寓意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
主橋拱兩邊肩上的9個小圓拱都飾有水生動植物圖案和一組組花環圖案的雕刻,并用華麗的金色裝點。橋入口處是孩子帶領下的獅子像,橋頭的側邊有樓梯可以下到塞納河岸邊。整個大橋雍容氣派、美輪美奐,是橋梁藝術中的瑰寶。
有人說,亞歷山大三世橋太過富麗堂皇,而我卻認為這正是她與眾不同的氣勢與風韻,其華麗的技藝風格在橋梁上應用到了極致,這張揚的華美能給人以力量和震顫,無論是艷陽高照,還是陰雨綿綿,亞歷山大三世橋總是那么光彩照人!
輕輕走在橋上,看塞納河緩緩流淌,倚靠左岸能遠眺埃菲爾鐵塔和榮軍院,面向右岸能望見協和廣場和摩天輪……,這是全球游客、婚紗攝影和電影取景最鐘愛的地方之一。當夜晚降臨華燈初上,橋上、橋下一片輝煌,32組路燈與流光溢彩的雕像交相輝映,一盞盞橘色的橋燈點亮了巴黎的夜空,燈光倒映在迷人的塞納河上,隨著柔波微微蕩漾,遠處如果恰逢埃菲爾鐵塔整點閃燈,真是一幅美妙絕倫的畫面!
橋像敘事的歌,將歷史悠長吟唱,亞歷山大三世橋百年來,一直以這閃耀典雅的姿態將恢宏歷史與萬象浮生娓娓道來......。眾多設計師和雕塑家們用一顆精益求精的心聯合打造了一件件世界級藝術珍品,亞歷山大三世橋堪稱一座露天博物館。如果說塞納河兩畔集中了巴黎的精華,那么亞歷山大三世橋則集中了塞納河的精華。
海明威曾說過:“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論去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海明威的這句話真是一語道出了真諦,只看看塞納河上這座金色的亞歷山大三世橋,她就是一席流動的盛宴,她就是巴黎的一個小小縮影。我想不管我走到哪里,這席流動的盛宴都會伴著我,在我心底慢慢咀嚼、細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