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面帶微笑一無所知的市民,他們才是對的。過去的兩個星期,因為在戰爭中學到的東西,比利自以為高人一等,他錯了,這些愚蠢無知的傻瓜才是掌管一切的人。他們的祖國夢才是左右大局的力量,他的現實不過是給他們的現實做牛做馬,他們不知道的比他知道的更加強大,現在,他經歷了他經歷過的,知道了他知道的。從戰爭中學到你該學的,做你該做的,如此以來,你是不是就成了那些把你送上戰場的人的敵人?”
《比利林恩的中場休息》,小說來自本.方豋。李安將這個故事以120幀新技術的畫面重現,美國大兵比利用冷靜又無辜的面孔觀望著美國人民生活中日復一日的虛偽、狂熱、利益角逐和淺薄的愛國主義。
比利從伊拉克戰場上回來,因為在救戰友時與敵人拼殺的錄像傳播到了國內,人們要給他們慶功,他們得以在戰亂中短暫歸國舉行一場又一場的“凱旋典禮”,他們仿佛是美國人民的一種儀式,儀式的內容就是觀摩英雄主義夢想的實踐,代表著勇氣和信仰,代表著毫不妥協和英勇就義,人們籍此來對抗生活的麻木無情和利益至上。所有人都來認識B班戰士們,同他們說著無關痛癢的感謝和崇拜的話語,有人要將他們的故事買下來拍成電影,故事的一開始,你似乎以為人民都熱愛著英雄,直到一場超級碗的中場秀表演,B班大兵們在碧昂斯的熱舞中,不斷地向左轉、向右轉、稍息、立正、敬禮。天空中炸開的煙幕彈讓他們魂飛魄散,以為那是伊拉克戰場的流彈,有人痙攣,有人顫抖,有人流下眼淚,他們在用自己的傷痛體驗給舉國的喧嘩熱場,這漫長的一天中,從受到矚目到無人問津,甚至中場秀結束后,連搬運工都要將他們掃地出門,給他們拍電影的費用從每人十萬跌至五千五。在社會真正的利益生活面前,比利這群戰場上的贏家像是柔軟的魚肉任人刀俎。同真正的社會生活接觸,使比利透徹地了解,這段經歷不切實際地向他這樣的底層人打開了上流社會的大門,他僅僅是擠在門縫里窺見了里面華麗的泡沫、輝煌的泡沫,紙醉金迷和擊鐘鼎食的泡沫,一切都是遠離他真正的生活,將他拋棄的,不只是戰爭,還有生活的真相——人們只是在消費著他們,用政治和商業揉搓著他們,用他們炮制一場英雄美夢的掘金大計。
一邊是伊拉克戰場上硝云彈雨、尸橫遍野,一邊是上流和中產階層巴蛇吞象的貪婪和口蜜腹劍的虛假,就連與拉拉隊員曇花一現的真情也不過是頭頂英雄面具的一場真人秀表演,美人偏愛著勛章,除了姐姐和母親,誰也沒有真正去關心小戰士。
美國17%的流浪人口是退役軍人。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160萬退役軍人中,有45%正在申請曾在伊殘疾補助。33%已確認具有和役期相關的殘疾。這些軍人里,20%左右被確診患有PTSD或抑郁癥,剩下的80%里有許多人不愿意進醫院,不愿意看心理醫生,不愿意承認自己”有問題。他們是精神上的難民,無法融入這個看上去“強大而健康”的祖國,他們是真正的傷疤,正活活的長在平靜社會的皮膚上,沒人愿意去治療。
“過去是一片迷霧,吐出一個接一個的幽靈,現在是以時速九十英里在高速路上風馳電掣,將來是深不見底的黑洞。”
做出選擇艱難嗎?并不——于是比利告別了這一場滑稽可笑、給全國人民帶來虛假振奮的中場秀,告別了“愛情”,告別了“正常生活”。
比起現實,戰場顯得真誠而簡單。那才是他的安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