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還在按部就班工作的時候,他跌跌撞撞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當大家都在討論互聯網+農業的時候,他卻說,沒有農業的互聯網都是耍流氓。卓永可,這個80后計算機男,用10年的時間走出了自己的新農業創業路。 女兒的口糧,成了他的創業大事 2005年,卓永可從浙大計算機專業畢業,輔修創業管理。當時,他放棄了留校機會、外企的高薪,進入了一家以食品行業為主的民企,擔任董事長助理。工作兩年后,他獨立出來做經銷商。 “做經銷商,當渠道和客戶開發得差不多了之后,就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空余的時間,我開始創業,開過互聯網公司、電氣設備公司,也沒少折騰。”回憶起最初那段并未成功的創業經歷,卓永可神情放松,“其實我們最早做的就是類似于趕集網、58同城這樣的平臺。只可惜B輪融資失敗了。”
卓永可并不灰心,一邊繼續經營著正業,一邊繼續摸索著到底哪個項目更適合自己。 2010年,卓永可和妻子迎來可愛的女兒,孩子的食品安全問題成了家里的頭等大事。“從妻子懷孕開始,到處買雞蛋,實在是頭疼。”卓永可和朋友一聊天,發現周圍不少人都有這個困擾。“既然我本身就是做食品行業,大家又都有這個需求,我干嗎不做這個呢?” 經過大半年的市場調研,卓永可最終把目光放在了傳統海鴨蛋上。“用戶需求度高、重復購買率也高,而且市場上做原生態海鴨蛋的人還不多,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小情懷,改變鴨蛋行業舊業態 雖然有著食品行業和創業的經驗,但對于海鴨蛋,卓永可是一張白紙。“養鴨子門道很多。”為了尋找合適的養殖基地,他花了大半年跑了中國大半個沿海,才定下了山東煙臺兩個基地,其中的養鴨人都是有著20多年經驗的老手。卓永可買下了他們的運營權,自己則負責銷售和監督品質。“他們養的鴨子都歸我,產出的鴨蛋品質要符合我的標準。” 作為一名農業創業者,卓永可有著自己的小情懷———想給最愛的人,最好的食材。而這看似簡單的心愿,卻得靠改變整個海鴨蛋市場的業態才能實現。 “在山東煙臺,其實有不少環境不錯的養殖基地,產出來的蛋的質量都很高。”在走訪中卓永可發現,在當地傳統農業環境下,批發商和廠家去收蛋的價格幾乎是固定的,農民沒有議價權。在這樣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有些鴨農不得已用藥物、催卵素來刺激鴨子生產提高產量。
? ? ? ? “有些批發商發現,紅色蛋黃的鴨蛋賣得比較好,就拿一些特殊的飼料給鴨農。而對于鴨農而言,反正我的鴨蛋就是賣給你的,那就隨你咯。”卓永可收購鴨廠后,首先希望能改變這種生產業態。他用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鴨蛋,也跟鴨農約法三章:不要求產量;拒絕任何食品以外的添加劑;做好嚴格的疾病把控,不過量使用藥品。“這樣,原先的收購者也就自然退出,當地的業態就能形成良好的循環,產出來的海鴨蛋自然是好蛋了。”卓永可說。 堅持做農業,繼續開發新產品 卓永可的海鴨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4年初夏,煙臺基地的幾千只新鴨剛能生蛋,卻遭遇了臺風。”被嚇壞了的鴨子不下蛋了,只能整批賣掉,又急急忙忙進了一批半成鴨,好不容易才趕上下一波的銷售。今年同樣是臺風,一群鴨子游出去之后就再也沒回來。 “沒辦法,農業就是有這樣那樣的風險,尤其是做原生態農業。”卓永可說,這幾年他的很多大學同學在做與農業相關的創新,有的人成功了,也有人默默退出。
海鴨蛋網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1936029820 ? ? ? ?人間美味 ? 海中極品 ----海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