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現在最大的干擾來源就是手機
我每天用在看手機體育新聞的時間大約是1-2小時,另外看微信群消息和公號文,以及在手機上百度知乎查信息的時間加起來也有1小時,大概每天在手機上輸入信息的時間有3小時。
二、我為什么會看手機?一般什么情況下看?
確實就跟柏老師說的那樣,是人類的爬蟲腦在起作用。大腦生來就對刺激性的新奇的事物感興趣,對無聊枯燥的東西提不起勁來。所以為什么人人都愛看電影但不愿意看書學習?我喜歡看體育新聞,因為看到那些賽事報道,如世界杯和歐冠消息,就像看一個個精心動魄的故事,跌宕起伏,刺激人的神經,感覺熱血沸騰,好像自己也受到了鼓舞和激勵。
我一般在完成某項重要任務,松口氣的時候,就會拿起手機看看新聞,來作為休息和獎勵。因為前面腦力活動太多,感到非常疲乏,這時需要放松休息,不動腦,只想做點簡單的事,吃點東西,看會電視,看看新聞。
我把看手機作為一種休息調節放松的方式,本來只是想看一會,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一看就是30分鐘,甚至1小時,太過了。
三、我的關注點應該在哪里?
我可以給自己留一點娛樂的時間,也應該有各種放松休息,也可以看手機,但需要有度,在特定的時間段內看手機和放松娛樂,在工作和學習時間,我要斷網關機,屏蔽掉一切干擾源,專心致志地思考和創造。
現在商家和媒體采用各種手段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各種好玩的娛樂節目上映,上架,鋪天蓋地的公號文,軟文,得到聽書,看起來好像學到了不少,但都是別人把復雜東西簡化了,直接告訴你,讓我們覺得舒舒服服就把知識學到了,其實省略了中間的思考環節和無數次的刻意練習,我們并沒有真正學會什么。一關上書和筆記本,我們并不能講出什么,都是憑興趣在學,但無法對舊有知識進行再創造,產生新知,有高質量的輸出,無法用學到的東西來變現,無法應用,成為不了專家。
所以,除了學習和輸入,我們應該更關注自己學到了什么?產出了什么?有哪些是我們自己獨創的?哪些可以直接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提升了效率的?哪些給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帶來了改變的?我們每天有多少時間是用來深度思考和輸出成果的?
四、我的問題:
現在都提倡不做伸手黨,能百度的就不要問別人,自己動手。可是我每次在手機上查信息,一查就是30多分鐘,倒不是查不到相關的信息,是我想多看看不同的回答,想得到更確定的答案,因為我對有些回答將信將疑。
如查大豆油對高血壓病人到底是否適合,我查了半天,專家都說可以吃,沒問題。但我覺得說得太簡單,想看看為什么?有沒有說不同意見的,大豆油是最便宜的,是不是不好啊?還是有各種擔心,這樣就一直查下去,最后還是沒得到確定的答案,反正大多數醫生都說沒問題,可以吃,就是講了食用油的其它方面注意事項。
看來我需要設定查信息的截止時間,時間到了沒查到答案也就放棄,要么問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