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談
一位同事約你吃飯,飯桌上他大肆分享關于他所知道的那些小秘密。
比如,某某和某某有一腿了,某某發了多少獎金了,某某分手了,等等。
你問他怎么知道的,他炫耀一笑,“都是這些人告訴我的了,還和我千叮囑萬囑咐說要給他們保密,我第一個就和你說了,怎么樣,我夠朋友吧。”
嗯,夠朋友,然后你默默的把他放入了內心的黑名單。
為什么?因為答應了別人保密,轉個身就在你這里說道,保不齊你和他的聊天記錄,會被分享給多少人。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他覺得分享別人的隱私給你聽,可以拉近兩個人之間的關系,但有沒有想過你聽后會是什么感受?
“你講的故事很精彩,我聽得很過癮,所以我都不敢我的故事說給你聽了。”
嗯,大概會是這個感覺,今天出賣別人的隱私討好你,說不定轉個身,就在別人的酒桌上分享你的隱私了。
誠然,好奇八卦是人的天性,但是關系不夠親信之前,還是不要在他人面前透露自己知道的隱私,說話要留德,閑言風語出口不足以喪身,卻足以喪德。
舉止
我們一群人去朋友家做客,他風度翩翩,才華橫溢,人品口碑一直不錯,說實話如果我是女孩,就追求他了。和他聊天也很愉快,看得出來他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人。
只是我發現,他的父母一直在忙著做菜,隨著一盤一盤美食上桌,卻絲毫沒有上座的樣子,便招呼想讓兩位老人家坐下來吃菜,我們這些個年輕人去操練一番。
沒想到卻遭到了朋友的拒絕,“他們兩個都這么大了,又聽不懂我們說話,還不如讓他們做飯端菜呢,等下給他們留點剩飯就好了,不信你問他們。”
兩位老人家也議和著說“是呀,你們隨便玩,隨便吃,我們兩個就不上桌了,吃完放哪里,等下我們收拾。”
兩位老人慈祥溫和的臉上分明掛著誠惶誠恐的眼神,好像對此已經習以為常。
回頭看看朋友依舊風度翩翩,就是不知道怎么地,越看越覺得他長的有點丑。
一個人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最能看出這個人的教養。
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孝順,你還指望這個人對別人真心嗎?
作為父母,最難的事情就是向自己的子女提要求,最喜的事情就是能用自己的殘軀依舊為子女做點什么。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連最基本的孝道都做不到,還做什么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有歸途。
是否孝敬父母,是檢驗一個人品格的最好標準。
細節見教養,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在潛意識里說什么話,做什么事。
大大咧咧,粗粗魯魯這樣無所謂,一般不會引人厭惡,真正引人厭惡的是那種由心散發出來的惡習。
真正有教養的人,懂得寬以待人,嚴于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