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你灰暗人生中的一縷陽光,不是嗎?
簡單的說下,《送你一朵小紅花》,消極少年遇到了陽光少女的故事,表面上是“抗癌的你”,實際上映射人生,因為所有人的生命都有一個終期,就看你如何面對,是活成了韋一航還是馬小遠,以及當我人生陷入至暗時刻,我也想遇見一個TA。
所以這里俺就選一個不同的角度,從馬小遠這個角色入手,你就會發現這部的立意所在。還有劉浩存,真的很靈。
韋一航與馬小遠,他們都有著類似的病情和經歷,都是小時候就經歷過手術。看過一篇科學報道,兒童腫瘤并不是小一號的成人腫瘤,它的生物學特性和成人的很不一樣,比如腦膠質瘤,得了這個病,同樣的藥物可能成人吃了好轉了,但兒童吃了卻沒有效果。
所以當一個孩子被確診為腫瘤患兒,這意味著,他們剛剛開啟的人生,被調成了困難模式,就像闖關一樣,將會不斷的與病魔作斗爭。所以電影中韋一航與馬小遠在人生道路上,所要面對未來是一樣的:他/她已經闖過了一關,但闖關之路才剛剛開始。
但是,韋一航與馬小遠卻是兩種不同的人生。從韋一航的話中我們可以得知,他刻意拒人于千里之外,就是為了不想讓自己成為任何人累贅,他不想與人交朋友,不想開展一段感情,就是擔心自己可能某一天沒有闖過那一關,從而給他人帶來傷害,所以他消極面對自己的人生。
但馬小遠則完全相反,這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更重要的是,同為小病友的她,卻有著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勢。我們不敢揣測她真實的想法,但用句大俗話來形容她的狀態,基本就是屬于那種“把自己的每一天當做是最后一天來過”的那類型,因為她明白:
“活著,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導演韓延在《送你一朵小紅花》的故事主題上,實則延續《滾蛋吧!腫瘤君》的格調,但這次更加成熟且放開手腳,幽默、浪漫、腦內遠足,匯成了強大到足以讓人拜服情緒渲染,而劇情和情緒的推動力基本上是由馬小遠發起的,她潛移默化影響著韋一航,讓對方明白。原來人生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去感受它的每一分鐘:
在工地上感受“撒哈拉沙漠”,在樓頂上感受“山頂的風”,在海鮮市場上感受海邊的味道,以及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你,有時候機緣巧合帶著你打了個轉,像是走上了一條和初心截然不同的路,但其實在起點和終點之間,本就有成千上萬種抵達的方式,而人生的意義早已藏在這趟旅途中。
可見,這位五歲開始就大把大把吃藥的癌癥“前輩”馬小遠,并不是單純的塑造一個心態樂觀的病友,她影響韋一航的同時,也將電影的視角,引申到我們普羅大眾的方向。
電影主題并不是“抗癌的你”,而是面向我們所有人:在我們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癌”,這個“癌”就叫做死亡。因為所有人從出生開始,都是與死神簽訂了一份有終期合同,只不過有時候我們忽略這個合同的期限。我們與韋一航最大的不同,不是病患,后者腦子里的那個腫瘤,更像是一種執念,時刻提醒著他未來某一天的“終期”,我們所有人何嘗不也這樣?因為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一個會到來,只不過缺少一個“提醒”罷了。
所有人的生命有個deadline,有的時候你根本不會去在乎什么是最珍貴,也不會試著去了解人生道路的盡頭是什么,活著都不容易,珍惜當下,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這就是《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韋一航與馬小遠就是我們人生的A面和B面,我們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是韋一航,但很少人能活成了馬小遠。
電影中馬小遠樂觀對抗病魔,也教會韋一航珍惜現在,然而“再樂觀的人,也有繃不住的時候”,當馬小遠躺在病床上尖叫崩潰的時候,才讓我意識到一直努力地生活著的她,一直以來有多么強大的內心。也意識到這么一個“老頑童”的父親,在孩子生病后一下子變了樣子。那一刻,多么令人心碎。
父女倆的設定,像極了在生活重壓下崩潰的社畜們,但我們比她幸運,我們起碼還活著。
劉浩存,這個名字在兩個月前對于大眾來說還是陌生的存在。但隨著《一秒鐘》和《送你一朵小紅花》,在2020年底,出了一個認真演戲,而且兩部作品表現不錯的新女演員,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馬小遠并不是個好演的角色,它需要極豐富的內心體驗、細微的情緒變化、以及足夠強大的表演自信。而劉浩存的特色在于她把那股子把悲傷留給自己的倔強得以精確表達:內心(或許)有癌癥患者的壓抑和痛苦,但表現出的是積極和樂觀,前期是治愈的笑和酷,后期有在病床上情緒的爆發和哭戲,她還是個孩子啊,可想而知她之前撐得多么辛苦。
小姑娘演得不錯,潛移默化之間有著表演層面上的跨度,且與《一秒鐘》的劉閨女又是不同的形象,兩部電影角色完全不同,雖然僅有兩部戲,但作為新人,已經展示出了身為一名演員極強的可塑性,未來不可限量。
更重要的是,劉浩存身上的那股靈氣,就像一道陽光一樣,她太適合這個角色了,要知道,一個月前,她還是大西北農村的一個小臟孩,但轉眼之間,就變成了“天使的禮物”,沁人心脾,如陽光一般,出現在韋一航的生命里。
韋一航得人生是不幸的,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當命運把你生活調成了困難模式的同時,卻還賜了一個馬小遠這樣的姑娘,雖然短暫,卻帶領他走出低谷,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
我們也多么希望在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里,也能遇見一個馬小遠一般的TA。即使我們似乎沒有準備好去迎接對方的出現,甚至短暫到只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但TA的到來卻給我們一些啟示,看見更真實的自己。我們沒有被恩賜什么,而TA卻教會我們太多。
我們總說積極樂觀,可是這種情緒在癌癥病人身上似乎是一種相悖的情緒。但馬小遠打破了這種不可能,且很自然的呈現。所以電影本身其實擁有一個很雞湯能量的主題,但選擇了一個獨辟蹊徑的角度,以及一個不出于世的角色——經受無數次折磨、領會到的感悟、相信有平行時空的角色,用她來告訴我們一個都懂的道理,要遠勝自說自話的正能量百倍。
愿我們都能遇到一個馬小遠,也愿我們都能珍惜身邊的馬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