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的孩子要“五一勞動節”放假了,住校生十點就已經離校,剩下的30名走讀生,依然在大家期待地眼神中迎來了朱海燕老師,今天的美術課主題是《遠去的路》,孩子們今天將跟著夏加兒美術團隊朱老師認真的走進空間想象畫,繪制眼中和心中《遠去的路》。
本節課通過朱老師帶著大家對《遠去的路》的設計學習,讓我們了解圖畫的繪制特點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現象,并能運用所學透視現象繪畫或拼貼一幅有路的風景畫。朱老師在教學中通過欣賞,觀察繪畫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發現近大遠小,近高遠低和近寬遠窄的視覺現象,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站在不同位置觀察同一條路,發現會產生不同的視覺現象,從而激起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和好奇心。
朱老師通過具體課件給孩子們展示了三幅具有明顯遠近效果的馬路照片。
設身處地的引導孩子們觀察思考這幾張圖片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馬路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你看到了什么現象?近處馬路到了遠處有沒有變化?馬路兩旁的樹木有沒有變化?路上的行人遠近有何變化?孩子們都在小聲的議論著看到的現象。接著朱老師進行總結評價:近寬遠窄,近高遠低,總的來說就是近大遠小。
為了讓孩子們能進一步了解透視關系,懂得畫家如何來利用遠近關系來畫畫,讓孩子們欣賞法國畫家西斯萊《塞夫勒道路》和霍貝瑪《米德哈尼斯的林蔭道》。結合名畫欣賞,說說畫家表現了生活中的哪些現象?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著孩子們緊跟著步伐前進,足以可見,老師的功底和素養很強。孩子們觀察可仔細了。
在學習了理論知識下,孩子們開始實踐操作繪圖了。老師給孩子們提出了要求:1,先用鉛筆把道路畫出來;2,將樹的造型表現出來,注意近大遠小,如果有視平線,可以畫出來;3,在周圍添加房屋和云朵,用鉛筆加明暗色調。在充分知曉要求后,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繪制自己的作品了。
《遠去的路》再次記錄著孩子們童年里最美的繪畫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