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影響》共讀第1天----晴空
前言:我不需要變成誰,也能擁有自己的影響力
第一章:擁有影響力的前提,是建立合作思維。
第二章:合作式傾聽:時代的紅利屬于傾聽者。
共讀思考問題:
1、生活中有哪些說了很多,卻無法扭轉的局面?
2、你會怎么應用”傾聽”,去扭轉上面的局面呢?
【經常遇到的局面】
作為媽媽,面對孩子調皮的時候,我們可能總會說:
跟你講了多少遍,走路要走好,看路!學習端正態度,不要三心二意。孩子總是聽不進去,有點“屢教不改”。
最終孩子還是那個樣子,每天被父母批評,沒了自信,自己還每天白生一頓氣,影響到身體健康。
作為妻子,面對慢性子的老公,我們可能會說:
跟你說這件事情一定要去做了,為什么你就是不聽呢?你看,現在機會又溜走了吧?
每當這種時候,他就像被生活雞毛蒜皮磨光了熱情的“人間老公”---理都不想理你。更別說跟你合作,做好你目前需要他一起配合完成的事情了。
【從這兩章中學到了什么】
其實,每個人都更希望被影響,而不是被管理,或者被控制。
當我們希望另一個人完成某件事情時,需要的是影響力,而不是做一個控制狂。
影響力是用一種別人樂于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
擁有影響力的前提是先建立合作思維。而合作思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傾聽”。
合作式傾聽:時代的紅利屬于“傾聽者”。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是心情大于事情。
合作某件事情,要讓對方把他的想法充分表達。
傾聽分為:反應式傾聽和行動式傾聽。
反應式傾聽分為三步: “忍”、“等”、“問”。
忍:讓對方把話說完,把情緒表達出來。
在一片漆黑之中,有一束光打在對方頭上,我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這唯一的光亮上。
以自我為中心是人的本能。忍,可能需要對抗本能,需要刻意練習。
等:對方在說話過程中,不要急于打腹稿,或者插話。
每次想要插話的時候,告訴自己“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再等一分鐘,也許對方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驚喜回答。
問:分為復述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
復述式提問:聽完對方的想法之后,把他要表達的點再復述一遍,以“對嗎?”“”是嗎?“對不對?”結尾,來確認自己聽懂了對方的意思。
開放式提問:“關于你在XXX中受到的影響,你可以再多說一點嗎?”這種提問,可以引發對方更多分享,也會讓對方感覺到他自己受到了更多關注。當你充分理解他,他就愿意打開心扉,同時,靜下心來傾聽你想說的話。
更高階層的“傾聽”是行動式傾聽。在對話結束之后,你就可以直接付諸實踐。這種更高效。
【以后該如何扭轉】
這是個浮躁的社會,我們經常無法聽完一個人說完他想說的話,就急于下結論、指責、批判。
急著去打斷和回應,看似能節省時間,實際上卻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可能造成更多誤會,花費更多時間和心力,問題反而卻得不到解決。
的確,現在時間都很寶貴,我們也不是要一味遷就他人、照顧他人,而是,換位思考,當我們想表達某件事情時,也希望對面那個人能聽我們說完,而不是把我們放在敵對的位置上。
在非合作思維里,我們更關注自己想要說什么,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但在合作思維中,對方要說的話可能成為我們合作的關鍵部分。這樣一想,我們就更容易做到傾聽,從而達成合作。
在所有的技巧背后,更重要的是心態:你很重要,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我對你很好奇……
當一個人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自然也會感受到你的影響力了,不是嗎?
而且,對于現在的女性,傾聽正是我們擅長的。我們不需要成為多厲害的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影響力,這個法寶就是“真正愿意并學會去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