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迢迢詩思清,秋陽杲杲道心明。
誰人得似秋光巧,畫出山齋杖屨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項世安《秋懷》
第一站 熹園觀景
走進熹園,像走入了一個時空隧道。園外是熱鬧的車水馬龍,園內的古樹、古建卻讓人仿佛回到了舊時光。在這里,遠遠望去,是一片典型的徽派建筑園林,這個擁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的地域孕育出來的智慧結晶。灰墻白瓦,高挑的屋脊,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一雕一琢之間,人物草木,山水珍禽,活靈活現,都是民間雕刻工藝的展現。
江西熹園坐落于婺源縣紫陽鎮湯村街邊,地處星江河畔,面水依山,古樹掩映。此地原名“朱家莊”,是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
行至尊經閣上,觀朱緋塘內自由自在嬉戲魚兒的身影,感受著清風淡雅。望百年櫧樹,沉醉于曾經古人文化的魅力之中。
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
熹園依次建有“引桂橋”、“尊經閣”、“朱家莊”徽派建筑群……其他景點依次還有“紫陽書院”、“文化碑廊”、“老硯館”、“歙硯制作車間”等建筑景觀。
歙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來到熹園,不得不參觀的就是歙硯的制作流程,在大師們的操作下,堅硬的玉石慢慢被雕琢,通過精心設計和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一個接著一個的完美作品相繼誕
作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熹園在文化打造上,既有先賢講學的展示,也有朱熹先祖墓圖聲光電的圖解演出和“硯務官督硯龍尾山”場景再現,更有非遺技藝“歙硯”制作及歙硯精品展示。
硯臺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臺制作。其中采用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制作的硯臺,被分別稱作洮硯、端硯、歙硯。史書將洮、端、歙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河南洛陽的澄泥硯與洮、端、歙,并列為中國四大名硯。
歙硯為歷代文人所稱道。南唐后主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說:“金星宋硯,其質堅麗,呵氣生云,貯水不涸”。
往里走,是朱熹家族的祠堂,一個家族的文化積淀,家風禮教,在徽派的建筑風格之下相得益彰,儒學之氣,雅致簡約,中正昌鼎。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出祠堂,沿朱緋塘前走,便是紫陽書院。紫陽書院,是歷代眾多名士講學之所,延續程朱學脈之地,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學院。
紫陽書院,創建時名為晦庵書院,元至正12年毀于兵火,明朝重修時改名為紫陽書院。書院存續的幾百年間,經歷了七建五毀的歷史,但祭祀朱熹、延續程朱學脈之風一直傳承。
出書院,熹園的游覽便已走了大半,由小廊回望,山環水繞,花木蔥蘢,曲廊蜿蜒,樓臺影映,步移景異,可謂賞心悅目。
徽派建筑群——朱家莊,是朱熹祖上居住地,全面、完美地向游客展現了婺源三絕:木雕、磚雕、石雕,為徽州文化的學習與傳播創造了契機。同時,作為朱熹故里,熹園景區很好地闡釋和弘揚了朱子文化。
“美麗婺源·圣境熹園”,熹園景區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輔以源遠流長的徽州文化、深厚的朱子文化和硯文化,為人們展現了一處不一樣的“江南文化園林”。
第二站? 篁嶺曬秋
篁嶺,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東北部,是著名的“曬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歷史的徽州古村。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
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經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 周邊千棵古樹環抱、萬畝梯田簇擁,四季花海展示驚艷的“大地藝術”。
賞秋拍攝,篁嶺古村是一個隱藏千年而又顯神秘的地方,是個極好的賞秋之地。篁嶺村數百棵珍奇古樹環繞,以紅豆杉、楓香、香樟為主,楓香紅葉映襯著山居古宅,數千畝梯田簇擁村落,紅透的烏桕樹生長在田壟上,點線面構成的天然美景,猶如進入童話世界。其實最讓人難忘的是篁嶺的四季“曬秋”農俗景觀,秋季農產品豐富,色彩最為壯觀。
如果說,婺源古村是中國古建筑的大觀園,篁嶺無疑是一朵雅致動人的奇葩。篁嶺處處閃爍著民俗風情的亮點,這里有一幅縮寫版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近五百米的“天街”古巷兩旁徽式商鋪林立,茶坊、酒肆、書場、硯莊、篾鋪,古趣盎然。
篁嶺鮮花小鎮區別于城市園藝花卉,也有別于法式風情小鎮,古徽州風韻在這里源遠流長,徽州古建筑的古樸與鮮花的活躍相斗趣,爬山虎漸漸攀上記憶中的馬頭墻,漫步在被歲月打磨得光亮的石板路上,拐角處邂逅一株鮮花欣喜不已。
非遺項目
徽三雕
篁嶺古村從民居、官宅到祠堂、牌坊,處處雕飾著精美的“徽三雕”圖案。“徽三雕”是指徽派古建中的磚雕、石雕和木雕,是徽派建筑中最精華的部分,是古建藝術中最燦爛的篇章。“三雕”技藝,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尾硯
龍尾硯”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因硯石產于婺源龍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隸歙州,故又名“歙硯”。龍尾硯石質堅澀,具有“澀、細、潤、堅”特色,早在南唐、北宋,就著稱于世,成為朝廷貢品,書壇珍品。歙硯傳統制作技藝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儺舞
婺源儺舞俗稱“鬼舞”或“舞鬼”,極具地域特色,早在明代初葉就有記載。每逢新春,當地都會請儺神、跳儺舞,祈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蘇繡
蘇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盛行于蘇南地區,具有色澤華麗,圖案精致,質地堅柔等特點被譽為中國“錦繡之冠”,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篁嶺景區與蘇繡研究中心一起合作成立繡緣堂,致力于發掘和傳承婺源民間刺繡文化傳統,吸納和培訓婺源本地繡娘,將婺源本地的各種民間題材和風景特色體現在刺繡中。
徽州民俗
篁嶺古村作為由國家住建部評定的“中國傳統村落”,擁有十分豐富的民俗資源。景區不僅復活常態民俗,如曬秋、打麻糍、傳統小吃清明果和汽糕的制作,而且繼承并創新多種傳統節日,如農歷六月六曬秋節、七夕節、百豬祭“犭回”神等。
篁嶺是人文的杰作,數十棟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嶺谷錯落排布,家家鑿窗采光,戶戶支架曬物。村民們用眺窗為畫板,支架為畫筆,曬匾為調色盤,春曬山厥、水筍、夏曬干菜、果蔬;秋曬辣椒、黃豆;東曬果脯、鄉俗,一年四季延綿有序。
可以說,篁嶺既是自然的寵兒,也是人文的杰作,更是造物主遺落在人間的一塊美玉。這里一年四季都是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樂園。
秋天的篁嶺,千棵珍奇古樹環繞,以紅豆杉、楓香、香樟為主,楓香紅葉映襯著山居古宅,數千畝梯田簇擁村落,紅透的烏桕樹生長在田壟上,點線面構成的天然美景,猶如進入童話世界。
篁嶺十大看點!
曬秋人家、天街古巷、五桂香堂、奇異怪屋、冒險森林、極速溜索、紅豆杉群、壘心棧橋、梯田花海、愛在心田
去篁嶺的N個理由!
1、濃縮版的婺源,集古村古樹、梯田花海、民俗曬秋為一體的最美鄉村景致;2、世界獨一無二的“曬秋”景觀,成為最美中國符號;
3、山崖上的民居村落,屋頂上的曬秋美景,夢里老家,影視天堂;
4、絕版的128棟“曬秋”精品客棧,世界級的古鎮樣板;
5、五百米“天街”商鋪林立、古趣盎然,一幅縮寫版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6、一站式鄉村旅游目的地,3.0版的新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