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1
王菲和竇唯的婚姻,似乎從頭到尾都是個錯誤,除了婚姻的產(chǎn)物竇靖童。
舉行婚禮前,竇唯對王菲說:“我不是個好男人,你要想清楚嫁不嫁我。”
見竇唯態(tài)度如此遲疑,王菲的經(jīng)紀人陳家瑛怒拍桌子喊道:“你到底娶不娶?”
竇唯只得老老實實地做了王菲的丈夫。
隨后,王菲生孩子,需要竇唯簽字。但在關系那一欄里,他填的是“朋友”,而不是夫妻。
再后來,竇唯喊來記者,拉著高原一起做番茄炒雞蛋,甚至高調地宣稱:“這是我的愛人!”
最后,王菲和竇唯離了婚。
許多人掙扎在無愛的婚姻里,用道德綁架來保障家庭完整,但那并不是王菲的選擇。
財富、名氣和實力都給了她十足的底氣與勇氣,所以她一直聽從自己的內心。愛了就傾盡全力,不愛了就抽身而退。
可對這段往事,王菲始終絕口不提。記者關心女兒的撫養(yǎng)權問題,她用漫不經(jīng)心的口吻懟回去:“判給誰誰養(yǎng)唄!”
最后的溫柔,是不強留、不開口。當愛死去,最體面的姿態(tài)是給情留個全尸。
但孩子是深愛過的證據(jù),她被取名為竇靖童,竇唯的竇,王靖雯的靖。
意思很明顯:她是把他們兩人的骨中之骨,血中之血。
2
那時竇靖童還不到3歲,王菲順理成章地拿到了撫養(yǎng)權。
但是,竇靖童卻跟著奶奶也就是竇唯的母親,在北京的大雜院里生活到了9歲。
不是王菲不負責任,而是王菲和前婆婆、小姑的關系從沒有因為離婚而破裂。
據(jù)說當年,有媒體要采訪離婚后的王菲,居然遭到了竇唯母親的呵斥。十幾年后,老人家甚至出現(xiàn)在了李嫣的10歲生日現(xiàn)場,儼然是和和美美的一大家子。
我們也都看到了,竇靖童雖判給了王菲,卻始終未改父姓,也從沒被逼迫著斬斷與父親那一頭的所有聯(lián)系。
離婚后老死不相往來的夫妻比比皆是,人們習慣用“恩斷義絕”來定義婚姻關系的終結。似乎愛一散去,剩下的就是咬牙切齒的恨,勢必要把對方當作仇人來提防著、怨恨著。
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寧愿在矛盾重重的婚姻里無限耗損,也不敢打破這種似是而非的“完整”。
王菲提供了一種新參考,也踐行了一種新思路。
夫妻關系的終結,并不意味著親子關系的毀滅。
對一個孩子來說,家庭完整的意思并不是表面上的一家人齊齊整整,而是父愛母愛都未曾缺席成長。
離婚不僅見人品,更見格局與境界。
3
上個世紀末的單親媽媽,還是苦情與凄慘的代名詞,所以許多人關心王菲要給竇靖童找個什么樣的爸爸。
但她從不按套路出牌:“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伴侶。”
這句回答在當時石破天驚,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觀念里,一個當了媽的女人是沒有資格談情說愛的。她該且只該把孩子放在首位,自身所有的欲望都必須為兒女做出讓步犧牲。
許多單親媽媽都將自己的伴侶和女兒的父親混為一談,但王菲說她不。
人們都忽略了,一個女人,只有先成為她自己,才有可能去成為一個好妻子、好母親。
更石破天驚的還在后面,王菲找了比她小11歲的謝霆鋒。兩人牽著手,微笑著出現(xiàn)在梁朝偉的慶功宴上。
當時的王菲31歲,謝霆鋒20歲。
這場姐弟戀沒在當時修成正果,直到11年后,各自結婚又離婚的兩個人才又從茫茫人海中尋回對方。
和當年一樣,兩人的戀情再度轟動了大半個中國。這一年,王菲已經(jīng)45歲了。
不守婦道的責難聲不絕于耳,可我覺得,有這樣一個母親,是為人子女的莫大幸運。
幸福不僅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能力。在愛情里不將就不湊合的母親,更能教會孩子什么是愛,怎樣去愛。
更何況,她從沒因為追尋愛情而忽視了母親的角色。
4
和李亞鵬離婚時,王菲放棄了李嫣的撫養(yǎng)權。有人因此而判斷,王菲沒那么愛她的小女兒。
后來和謝霆鋒復合,肆意嘲諷的聲音又層出不窮起來,“忙著談戀愛而忽略女兒。”
誰知李嫣自己跳出來撕網(wǎng)友:“難道你有我了解我媽媽?難道你是我媽媽的孩子嗎?”
其實,在做媽媽這件事情上,王菲從沒得到當事人的差評,無論女兒還是丈夫。
竇靖童小時候,王菲幾乎每次外出演出都會把女兒帶上。這位在臺上又唱又跳的媽媽,深夜回到酒店,依然親自給女兒洗澡、哄睡。
李嫣還在腹中便查出天生唇腭裂,但她坦然接受了這個有缺陷的孩子。“生命當中本來就會有缺憾,不是生理上的,就是心理上的。”
此后的幾年中,王菲一直處于半退隱狀態(tài)。她專門去學習了教育課程,也時常帶小女兒上各種興趣班、出門旅游、參加公益……像每一個深愛孩子的母親。
就連李亞鵬都說,雖然女兒分給自己撫養(yǎng),但王菲帶李嫣的時間還是要更多一些。
天生唇腭裂、父母離異、家庭破碎,這些外界看來的命運捉弄,并沒有對李嫣的成長造成太惡劣的影響,她的活潑開朗足以說明這一點:
那個在美拍上發(fā)布美妝視頻的李老師人機靈又大方;
那個在巴黎時裝周上走秀的女孩自信滿滿走路帶風;
那個為了姐姐懟網(wǎng)友的護姐狂魔霸道卻暖心。
王菲說:“孩子的心態(tài)取決于父母。”她覺得女兒很美,女兒就真的活出了小女孩最美的模樣。
5
竇靖童今年20歲了。
她退了學、染了頭發(fā)紋了身,愛穿中性化的衣服,常常抱著一把吉他唱搖滾。
女歌迷們激動起來,一個個都用“老公”來稱呼這個年輕女孩。
于是有人給她貼上“叛逆”的標簽,作為一個離異家庭的星二代,她的叛逆似乎也順理成章。
可出現(xiàn)在鏡頭面前的她,卻禮貌而靦腆。接受訪問時,甚至會貼心地問記者要不要挪一下位置,以便坐得更舒服。
讓人想到王菲的一首歌,名字叫《童》,創(chuàng)作于竇靖童出生后不久。在歌里,王菲對女兒提了個要求:“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竇靖童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乖孩子,她退了兩次學,一次從北京四中,一次從美國的音樂學校。
每一次,王菲都說,你想好了,不后悔就行。
或許是因為王菲自己,就是把“追尋自我”看得重于泰山的那種人。所以她對女兒的愛,放任而不放縱,克制而不牽制。
允許孩子做自己,這是中國式父母最缺乏的認知和能力,沒有之一。
多的是以愛之名規(guī)劃起來的人生道路,我們總會有意無意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復制品,渴望著他們繼續(xù)父輩未完的道路,走到我們想去的地方去。
可事實上,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來到世上,并不是為了延續(xù)父母的生命,而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的綻放。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菲已經(jīng)完勝中國八成以上的父母。
6
到了今天,“王菲”二字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奇,我們看著她,就像看著理想中的自己。
有事業(yè)作為生命支撐,有愛情來錦上添花,還有兩個女兒來充當大姐二姐,軟軟地喚她作“三姐”。
李亞鵬說她心中永遠住著一個高中女生,應該是的,所以她能夠在慈善晚宴上和女兒們肆無忌憚地尬舞,也能在謝霆鋒面前笑得天真動人。
有一種女人不以年齡來標記,也不因為做了母親而猛然蒼老。
刻板印象里的母親,總是和犧牲、奉獻這樣的詞匯捆綁。似乎孩子一出生,一個女人的價值就被完完全全地系在兒女身上,再沒有自我可言。
多可怕!
母親本是一種由血緣界定的身份,它帶有責任和義務,但絕不是被條條框框捆綁住的余生。
我們愛王菲,除了她的天籟之音,其實還悄悄把她當作另一個隱秘而隨性的知己,借著她的不將就不湊合,來為自己的灰暗人生扯開一道口,透進一線光。
做一個優(yōu)質母親,最好的辦法是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探索出幸福的方向和道路。
不是春蠶到死蠟炬成灰,畢竟這個時代講求共贏,而不提倡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