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末去看了號稱全球十大展覽之一的 Teamlab的作品。展覽特別火,之前我約了朋友要去看,她說要不我們等一下,據(jù)說排隊要排一個小時。大熱天的,頂著大太陽,果然排了一個小時。
這排隊的一小時到底值不值得呢?我覺得值得。
之前也在網(wǎng)上看了一些作品,很多漂亮的美女在里面拍照,我覺得在那樣的光線下很多人的照片并不如本人美,因為太強的光影紅紅黃黃,喧賓奪主,仿佛得了皮膚病。看了網(wǎng)宣照片以后我覺得這有可能是一個膚淺的展覽,如果只有俗艷的美,那最后只剩下乏味。
但看完以后,覺得雖然展覽又熱,人又多,我還有些中暑,但花這么些時間,哪怕它給你一點點的啟發(fā)或者創(chuàng)造,都是值得的。更何況,看完了以后,覺得它一點也不俗氣,它只不過是用極致的繁華講極致的空無,就像我非常喜歡的兩部“攻殼機動隊”動畫電影一樣。
后來查創(chuàng)作團隊teamlab的資料,果然是來自日本的團隊。“在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花朵、水流等象征生命的意象——花朵意味著誕生、成長、結(jié)實、凋謝、死亡的生命輪回,而作為生命的密匙,水流則帶著未知與包容,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我想這種哲學(xué)意識可能是深入到骨髓之中的,同為東亞文化的我們也非常容易感知到。
據(jù)說日本人喜歡櫻花除了是因為它總是一起開放,還有一個原因是它們總是在最絢爛的時候落下。中國也有一句古詩叫“開到荼靡花事了”,花朵最絢爛的時候,也就離死亡不遠了,講的都是一個意思。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一個到達了山頂?shù)娜耍恍枰俣嘧咭徊剑涂梢钥吹缴降谋趁妗>拖襻屽饶δ幔拖窈胍淮髱煛?/p>
在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曇花一現(xiàn)”系列作品。
我看到這個作品的時候的感覺就是“震撼”。它用很美的花朵表達了至少兩個概念:1.生命和時間的流逝 2.集體(動物)和個人(花朵)之間的關(guān)系。
美麗花朵啊,僅僅是時間中的一瞬,我們從來處來,到去處去,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另一方面,我的一個朋友說,有密集恐懼癥的人沒法看這個作品。是的。我看的時候,并不能看清每一朵花的綻放與消逝。也許每朵花就像一個人一樣,不過是恒河之沙,如同盛開的花朵,短暫地存在,共同組成了一副整個盛世的圖景。這個圖景可能是一只老虎,也可能是一只孔雀。不過什么才是巨大的盛世的實體?這些都是沒有的,我們個人的短暫人生短于整體,不過所謂虛幻的集體,所謂盛世,也是有“保質(zhì)期”的,最后隨著那批恒河之沙的散去,也會像花朵一樣的散去。
這種非常東方的對于生命、時間和流逝的看法在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比如說另外一幅叫做“水粒子的世界”的作品,第一時間就讓我想到了看過的一個很經(jīng)典的日本動畫片,叫做蟲師。
蟲師里面對于蟲子的流動,就非常像這個光流。其實那個蟲子并不是我們理解的形象的蟲子,而是萬物的精華,人的精氣神。在日本神道教的影響下,可能就是這樣吧,人就是一團能量,從生處來,往死處去。
這個展覽看完了以后覺得特別不舒服,原因是,當你眼前只有花,沒有根,沒有葉,只有一簇一簇又一簇絢爛的生殖器的時候,會覺得盛大的繁華之后,是盛大的落寞空洞。或者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語言來說,“沒有形成閉環(huán),不可持續(xù)。”
那種感覺就像是舉辦了一場盛大的party,作為活動的主辦方,等到當賓客散盡,燈光撤掉,舞臺撤掉,展架撤掉,這里會被還原成一個空場的感覺差不多。心中空無又傷感。
可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我得到的都是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
P.S.我覺得作者把藝術(shù)品做出來以后,這個作品就已經(jīng)不僅是作者的了,而是作者和參觀者共同的作品。我感受到的華麗之后的空無完全是我自己的感受,那些身處繁華中的人依然是幸福快樂,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