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期末考試的步伐越來越近,我們所有的人不能免于俗氣,家長樂此不疲地翻閱著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小考成績,可嘆孩子沒點進步,孩子日復一日地鐘情于玩耍。
期末考試,于學生而言,是一場免不了責罰的劫難,于家長而言,是一道飛升上仙的神符。
不停地有家長問我:
老師,我們家孩子什么時候能考到理想的分數?
老師,我們家孩子什么時候才能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
老師,我們家孩子什么時候才能變得優秀?
老師……
是呀,是什么時候呢?
為此,我研究了無數學生的習慣、認知、思想、性格、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了一次又一次,然而這些都沒能打消家長的疑惑……
01
直到今天晚上聽了人民日報的夜讀文章《用多長時間,可以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文章里的一段話,讓我醍醐灌頂:
我問教練:能不能快點減20斤?
教練說:我跟你這么分析吧。如果你想一年減20斤,你就需要每天跑3公里;如果你想半年減20斤,就需要每天跑5公里;如果你想要一個月減20斤,跑步就必須從原來的5公里疊加到10公里以上……
看到這兒,你或許不太明白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OK,讓我們換種問法試試看:
我問老師:能不能快點提高20分?
老師說:我這么跟你分析吧。如果你想1年提高20分,你就需要每天百分百掌握并運用1個知識點;如果你想半年提高20分,就需要每天百分百掌握并運用3個知識點;如果你想要一個月提高20分,掌握的知識點數量就必須從3個增加到6個……
且不說這個孩子其他方面的問題,如果增加到其他方面的改善的話,我們還可以這樣來算一算:
以提高20分,用半年的時間為基礎
上課時,習慣插話、談論無關緊要的事情,培養始終圍繞重點,提高時間增加15天
上課時,思想懈怠、注意力分散,培養注意力集中,提高時間增加15天
基礎已加至七個月
必寫的作業完成就已經10點了,沒有時間完成額外的作業了,培養學會高效率利用時間,提高時間增加15天
每提到完成額外的作業,寧愿頭疼腦熱也不想動彈,培養精益求精的的精神,提高時間再增加15天
至此,原先的半年時間,已變成八個月。
這還不說,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心態調整能力不同。
所以,你總在問別人:什么時候,我家孩子能變成我理想中的那個狀態?
可曾問問自己,我的孩子現在在哪個狀態?為了讓我的孩子到達那個狀態,我給他多少時間來完成?
02
最近到了寒假,很多孩子也迎來了甜蜜的負擔——補課。
觀察補課的安排,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平時越是覺得孩子進步慢的家長,反而在排課事宜上不停的往后靠;平時越是明白孩子要努力的家長,反而這個時候,積極聯系老師排課。
我倒不是鼓勵大家都去上課,而是通過這件事窺探出一個結果:
你連時間都不愿意花費?又何談收獲?
最近十個月是我步入讀書寫作的密集期,回想起這十個月來,真正發力不留后路的也才四個月而已。
四個月的時間我完成了過去六個月拖拉的內容,四個月的時間,自己從看書半小時都想著手機的人轉化成手機只有接收回復信息的靜心人。
那天,和一個學生聊起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我說了這樣的一段話:
這個社會,每一個孩子其實都不笨,甚至是很聰明,然而,人和人之間之所以能拉開差距,不是看他做了多少事兒,而是眼下的這件事兒,他有沒有百分之百的付出。
著名的“荷花定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
荷花第一天開放的只是一小部分,
第二天,它們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
到了第30天,就開滿了整個池塘。
你知道什么時候荷花開了一半么?
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第十五天,然而并非如此!
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會開滿另一半。
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總和。
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這個定律也蘊含了一個道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你靜心打磨自己、雕琢自己,而后的靜靜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