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這是一個信息交流強大的時代,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微信、微博、各種手機APP充斥于生活的時代。信息交流便利的結果就是,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未知的任何信息,可以讀別人有意思的見解,可以看別人去到我們想去而未能出發的景點,看著別人的照片發著感嘆;可以看大神評論某一個事件,可以關注喜歡的人表達對他的喜愛,當然也可以學到很多信息閉塞時學不到的東西,我們仿佛感覺到自己的天地突然廣闊起來,覺得自己無形之中上升到了一個高度,看著別人的文章連連點頭,嘖嘖地表示贊同,卻漸漸失去了自己的主見。
? ? ?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我最近卻時不時被它困擾:當我不停地刷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消息和微博的時候,我會變得很焦慮,無緣無故想發脾氣,單純不停地翻動手機頁面的動作就已讓我感到頭腦昏厥、不清醒,進而感覺到內心有一種無法控制的狂躁感,這個時候我就需要馬上關掉手機來平衡一下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不是看的內容不夠有趣,也不是對自己完全沒有用才產生這種壓迫感,而是本身在嘈雜的環境里不停地翻動著手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還要集中注意力去看文章,想想也是挺累的。
? ? ? 如果能碰到十分吸引自己的內容還好說,完全投入進去,倒不至于有焦慮的感受,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娛樂新聞、花邊事件、熱搜、某作者對于某件事正面的看法、另一位作者對于這件事反面的看法……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對于那些可以把文章寫的相對深刻的作者,無形之中有一定的認同感,看了他們的文章之后自己的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然而也有可能發生的是,你喜歡的另一位作者,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正好相反,這個時候你的認知就有點混亂了。我們很多時候沒有注意到自己這些思維和心智上的錯亂而導致的焦慮感,沒有注意到這些混雜的信息才是讓自己不安的罪魁禍首。
? ? ? 現在仿佛是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我關注了好多喜歡的、類型不同的公眾號。每天一坐上車就打開微信,看著公眾號推送上標著的紅色數字,會有幾秒鐘猶豫著先點開哪個看。有一段時間我的某幾個公眾號推送的小角標竟然累計變成了10以上的數字,我才突然意識到我關注了太多我不曾看過的無用信息。
? ? ? 最近對一個詞語印象深刻:“風口浪尖上的豬”,意思是要善于借勢,這樣就是豬也能走向輝煌。然而用在公眾號橫行的時代也不為過,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平臺目前的地位和利好,爭著搶著擠進來,渴望能借勢分一碗羹。盡管這其中不乏優秀的自媒體人,每日用心為喜愛自己的讀者提供優質內容,讓他們和自己一起變得更好,借以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跡,等老了有一段可以拿出來講的故事。但很多公眾號的推送內容魚目混雜,分享著一些低質量的文章,誤導著一些人的認知。
? ? ? 信息流通越是便利,我們越是容易焦慮,每天刷著無用的信息,抑或看著某些人過著自己無法企及的生活,然后轉身看看自己,落差感摧毀著自己內心的平靜,無形之中帶給自己一些細微到不可感受的焦慮,然后等這些焦慮堆積到一起,變成了更加強烈而不可控制的焦躁感。碎片化閱讀表面上看起來也是在學習,但很多時候只是在欺騙自己罷了。我們現在習慣了micro,長篇的文章讓我們沒有耐心讀下去,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我最近發現自己竟然都無法集中精力看一本書了,瞬間感到一陣恐慌。因此我決定取消關注一些無用的公眾號,只留下幾個自己最喜歡的,對自己的認知會有提升的,然后看看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 ? 還記得幾年前論壇很火,后來是QQ、博客、豆瓣、微博、現在是微信,平臺的更迭速度很快,我們要學會抽離,不要被一些無效的信息捆綁。畢竟當你的心智被碎片化占據,你看過的文章最多給你幾分鐘的感悟,繼而就被下一篇文章給淹沒了。當一天過去,也許你根本不知道今天看了什么有用的信息,你沒有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會給自己帶來無形的焦慮感。這跟逛了很長時間淘寶,最后卻什么都沒買,只是感覺大腦缺氧,頭痛脖子酸,還沒有欣喜感一樣。
? ? ? 碎片化閱讀偷走了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我們越來越無法集中精力,甚至變得焦躁不安起來。學著避免碎片化閱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我們急需提升的能力,即使真的要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閱讀,也盡量做到只看優質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的主見,不盲目跟隨主流信息發表意見。因為看再多的微信推送,也不如捧一本書坐在桌前,安靜地看一下午能夠讓內心更加平靜和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