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綜合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強化課程育人的重要載體;倡導整合主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問題,體現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潜据喺n程改革的亮點之一,跨學科主題學習成為推進課程綜合、強化課程育人的重要載體,也成為教育實踐中亟待突破的新課題。
? ? ? ?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思想源流從何而來?什么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夸學科主題學習又應當如何開展?
一、跨學科主題學習從何而來
? ? ? ?發端于教育領域課程整合的相關理論,伴隨著學習理論的發展逐漸完善;強調不同學科內容的整合及綜合運用。
(一)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緣起
? ? ? 意指超越一個已知學科的傳統界域而進行的科學與 教學實踐活動——發展至:強調真正的自然學習只有以整體的方式發生,即幾個領域的技能和知識被整合到單元、主題、項目中,而不是作為單獨的科目進行教學。
(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發展
? ? ? ?過程中出現“基于現象的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形成系統、綜合的思維方式。
? ? ?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核心素養是指人格品性與跨領域(學科)的通用素養”,而“學科領域與素養之間的關系不是一一對應的,所有的領域與學科都有助于多種素養的發展,沒有一種素養的發展專門依賴于一個學科”,素養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跨學科性,需要以跨學科的方式來培育。
二、如何理解跨學科主題學習?
(一)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涵
? ? ? ?一般將廣義上的跨學科整合劃分為“多學科整合”“跨學科整合”以及“超學科整合”。(圖見書P69頁)多學科整合關注各學科分別學習,超學科完全忽視學科界限,跨學科主題學習一方面充分尊重內容的學科屬性,另一方面也強調整合不同學科內容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本質上是一種融綜合性與探究性于一體的深度學習方式。
? ? ? 結合2022版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將跨學科主題學習定義為:以素養培育為指向,整合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知識、掛念、思維方式與方法等去學習主題,考察與探究主題之下問題的一種兼具綜合性與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特征
? ? ?整合性、實踐性、開放性
三、如何設計與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
? ? 大致包括基于標準的、基于概念的和基于問題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模式?;舅悸放c方法如下:
(一)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主題
? ? ?主題是架構整個主題學習的線索和實現跨學科設計的粘合劑,要合乎跨學科主題學習最基礎的整合性特征。
(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目標
? ? 目標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靈魂,它澄清了學生預期的學習結果,指引與規約著具體的學習內容與過程的設計。一方面,跨學科主題學習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凸顯對學生能力與意識品質發展的要求;其次要澄清學生須掌握的技能,包括低層次技能、特定學科的技能以及跨學科技能;最后要厘清學生須獲得的態度、情感與人格品性等方面的發展,著重體現對世界的關懷與責任。另一方面,從目標的敘寫來看,應該適應不同的素養培育要求及學習結果的類型選擇不同的學習目標類型——成果性目標、表現性目標與體驗性目標。(要有內容、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體化描述,為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進程與學習水平提供參照。)
(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容
首先,內容的選擇與組織需要確立組織中心,以架構關鍵學習內容,明確內容的范圍、邏輯與順序。
其次,圍繞確立的組織中心設計適切的統領性任務。
最后,“主學科+輔學科”的內容結構既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規劃的基本思路,也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最終的組成樣態。
(四)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過程
? ? ? 學習過程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具體展開的過程。學生學習要凸顯時間取向與行動取向,要能夠驅動邏輯關系緊密的系列任務流暢地、充分地完成;要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領域間以及知識領域與個人經驗、現實生活的聯系,尋求問題的解決。教師還需要為學生適時地提供指導與支持。
(五)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評價
? ? ? ?學習評價本質上是一種“教育性活動”,指向學生學習和成長額發現與促進。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必須架構完整的評價方案,實現以評促學。
? ? ? 首先,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評價應該由教師與學生共同作為評價的主體,并為不同的主體設計相應的評價工具。
? ? ? 其次,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評價要兼顧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通過評價來發現與理解學生并基于此促進學生的發展。
邊記錄邊思考:
? ? ? 跨學科學習是一種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素養同時培養學習素養的一種綜合學習的方式。需要有目標——澄清學生的起點、發展,厘清過程中需要學生需要落實的技能,形成有針對性的評價方案。使得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能實現以評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