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覺得階級性就是個屁,只要我努力,我也能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
現(xiàn)在,我覺得我很傻很天真,階級性是一種固有存在,從古至今。
階級的不同,意味著人生經歷就會截然不同。
出生在貧苦之家,你說,我可以寒窗苦讀十三載,一朝成名萬古流芳。也許有,很少。清華北大這些高校學生又有多少真正來自于貧窮到捉襟見肘的農村家庭?
因為家境,也許別人已經直接跳級進了重點中學,你削尖了腦袋勉強在重點中學站住腳跟卻好似異類,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讓你與周邊的同學有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言談舉止、有不同的處事方式,你覺得融不進去,你也許慢慢變得沉默而自卑,也許慢慢變得虛榮而自負,不管是哪種結果,你都脫離了你原本的人生軌跡。
因為家境,也許別人已經出國深造,滿腹洋墨水,你經過搖搖晃晃的獨木橋勉強在一家不錯的單位找到了一份謀生的工作,開啟每天的起早貪黑。你在公交車上看著車窗外的車水馬龍,你遙望著金融街那竄天直上的高樓大廈,你覺得你在這燈紅酒綠的大城市奮斗著,卻又覺得你并不屬于這個城市,窗外的一切都與你無關。
因為家境,也許別人大牌加深倍兒自信,健談有修養(yǎng)。你也許對各種品牌毫無認知,也許對各種品牌爭相追捧,不追大牌任性為之,你覺得你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追崇品牌卻無財力支撐你又覺得心累到不行。別人也許全世界旅游地不亦樂乎,也許在品一道世界大師級廚師剛剛烹飪的一道菜,也許在高高的露臺品一口紅酒遙望著對岸的外灘,也許……也許過著各種有錢人的日子。你沒錢只能窮游,你還在為每個月的房租捉襟見肘,你還在過著各種窮人的苦日子。不是你不努力,只是努力需要時間,也需要機遇。
因為家境,你沒有高的視野和雄厚的資金,所以你在打工,你的同齡人卻是老板高高在上。你可以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好員工,想要成為一個有自己的公司、有獨立的主權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任重而道遠。沒有一定的階級高度,就沒眼見得到的成功。你需要人脈,你需要資源,然而優(yōu)秀人接觸更優(yōu)秀的人,財大氣粗的人接觸更為財大氣粗的人,這是天性使然和階級性的社會原則決定的,無從改變。積累自己的人脈,開拓自己的資源,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如果三十歲的你,還過著漂泊的日子,也許是你不努力,也許是你無所謂,也許是你無法跨越的階級性傷到了你,起點的高低決定路途是否平坦,階級性的存在決定你的努力是不是有等額的回報,這是言不清也道不明的潛在規(guī)律,無法反駁,你只能盡力而為。不求三十而立,但求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換個角度,如果你出生在大富大貴之家,就能避免階級性的存在?并不能。
家境良好,就會帶給你不同的家庭教育和人生經歷,你無需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擔驚受怕,你不會嘗到為幾塊錢糾結的內心掙扎,你體會不到內心一種略顯虛榮的渴望,因為你高高在上,因為你含著金鑰匙誕生,你的人生注定要多幾分輕松和愜意。
你接觸的人是與你在一個群體概念里的人,你接觸的人都是以利益為標準的事,也許你年少輕狂,但也是久經沙場,因為你見多了,因為你習慣了,因為你潛移默化地學會了在你的世界里發(fā)生的一切,而這些都會深深影響你的行為。你交朋友會不知不覺地以價值為評判標準,你的善意來自于你高高的救世主態(tài)度,你的機警和聰明來自于需要你時刻警惕的環(huán)境,沒有無緣無故的鶴立雞群,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情仇,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要遵循這個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
階級性,并沒有窮富兩個極端,上流階層、中產階級、藍領、白領、下層人民、時尚圈、網絡圈、創(chuàng)業(yè)圈……,都是不同的階級屬性,無處不在,影響著與此相關的人、事、情……
不要問時尚界高管女魔頭為什么接觸的有錢有勢的人,也不要問山溝溝里的小姑娘為什么沒有機會走上米蘭時裝周的秀場,階級性的固有存在拉長了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二者之間有太多的鴻溝和障礙,翻山越嶺也許能縮短階級差距,卻不能完全進化到你想要的層次。
階級性也好,社會屬性也好,在自己的圈子,做自己的事情,恰恰好已經是絕對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