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你看,這山頂的風多美呀!”
“你又亂說,風哪里能夠被看見。”
“小和尚,你真笨!”
禾子說完轉頭跑下山,高高扎起的馬尾一甩一甩,和山路兩旁的樹枝親切地招呼著,留下恩慈一個人立在山頭看著翻滾的云海。雪白綿軟的云像極了禾子白皙的臉頰,恩慈伸出手在虛空中抓了一把,白云又遠了些。鐘樓的鐘聲傳到耳畔,恩慈踩著鐘聲的余韻,朝大殿走去,看見眾師兄弟們魚貫進入大殿入座,他混進隊伍中,也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雙手合十閉上雙眼讓自己融入到師兄弟們的唱誦中去。
禾子回到家,發現她爸媽都已經上坡趕早去了,飯菜留在鍋里,她坐在屋前梨樹下的石頭上一邊手端碗一手握著手機,家養的小黑和小白在她腳下打轉,尾巴搖啊搖,一刻也不停,眼巴巴地看著小主人不斷傾斜的碗,等著從天上掉下吃食來。
“小和尚,我吃了飯要去放牛,我們一起去吧,你同我講講你新學的佛經。”
禾子碗里見了底,仍未聽見微信的提示音,她有些懊喪,懷疑自己是不是太不矜持了,畢竟身份有別,一男一女,一僧一俗。但在恩慈眼里不應該是眾生平等,心無界限方為自在嗎?禾子近些日子,總覺得心中有重物壓著,做啥都不得勁兒,但身邊的一應景物人事并沒有讓她煩惱的地方,她越來越覺得自己莫名其妙,但又鬧不清這莫名其妙的出處,只好惱恨懷疑上自己,想著可能是自己一下子從高考的重壓下解負出來,就像坐云霄飛車一樣,雖然落了地但仍處于失重的眩暈。禾子心中沒了方向,但她不能同她爸媽說,她誰也不能說,但她又希望有人能夠懂得她的莫名其妙。
兩頭黃牛在山埡的空地上悠閑地吃著草,禾子躺在馬尾松下的青石板上,一只手擱在額頭上,遮住穿透馬尾松灑下來的細碎陽光,另一只手攤放在肚子上,頭頂的晴空以湛藍打底,上邊浮著幾朵流云,雪白雪白的,不過比清晨那會兒更加透明。禾子半瞇著眼看天上的云緩緩移動,恍惚想起她初見恩慈的那個夏天,那年她剛小學畢業,年方十二。也是這樣一個露重風清的清晨,她跟在媽媽身后去給寺里送新鮮的瓜果蔬菜,聽媽媽和寺里的師父交談說到,寺里新來了一位小和尚,二十來歲的樣子,長得高眉深目身材碩長,操一口蘇南的口音,主持方丈親自給他剃了發,取法名“恩慈”。方圓寺多年未有新人加入,恩慈的到來也算得上是一件新鮮事,村子里的莊稼人連著來看了幾日的熱鬧。禾子跟在他們身后,聽他們和恩慈閑話家常,他或站或坐,如魚在水,一點兒未見不自在。禾子很想伸手去摸摸他那蛋形的光頭。
禾子隔日就和媽媽去寺里送菜,很快和恩慈熟識,也跟著村子里的人一口一口”小和尚“的叫著,纏著他給她讀經。恩慈功課之余,也頗愿意給她講一些佛法典故。恩慈的聲音清冽,像流經她們屋側的山泉,聽著聽著心思就沉靜下來,跟著流水聲穿越到千年之前,同玄奘在烈日暴曬下的沙漠中爬行,一路向西。
”西行路途險惡,他為何不怕?”
”他心意堅定。”
”你為何出家?”
”我也未弄清楚。”
”那有一天你會不再做和尚嗎?”
”不會。”
禾子一覺醒來,日頭偏西,牛卻不見了蹤影,她懨懨坐起身,側耳傾聽風里送來的各種聲音,細細辨別大黃的鈴鐺聲。禾子放了五六年的牛,早已摸熟了它們的屬性和這些大山的地形。禾子遂著鈴鐺聲在山的另一側找到了它們。禾子恨恨地盯著它們,有些心煩它們給她惹麻煩。兩頭黃牛看見它們的小主人,頭也沒抬地繼續吃草。恩慈仍未回復她信息。
禾子這六年的變化極大,由原先的豆芽菜長成了如今有胳膊有腿的大姑娘,恩慈也是愈發清俊,他們倆走在一塊兒,村子里的大叔大嬸就笑話恩慈讓他別當和尚了。禾子常常為此鬧個大紅臉,但恩慈依舊是一副穩如泰山的樣子。禾子看著他鎮定自若的樣子反而更加不好意思,仿佛她對他懷有的那點小心思在他面前現了原形,無處可躲。
山里早晚氣溫變化大,禾子仗著自己年紀輕體格好,生理期也在山泉水里洗腳洗衣服,耐不住凍,生理期還未結束就感冒不起,吃了藥卻不見效,只好在家待著。在媽媽第二次代她去送菜的當口,恩慈帶著幾包草藥跟在她媽身后進門,她媽放心地把她交給恩慈,就扛著鋤頭上坡給煙草除草去了。
”寒涼入體,落下病根就不好了,肚子疼著也難受,以后自己要注意。”
”你不愿給我講經了。”
”你長大啦。人言可畏。“
”我不怕。“
”我怕。你還太小。“
”你一會兒說我大,一會兒說我小,什么都讓你說了。“
。。。。。。
”我恢復體力了,還來給你們送菜。“
恩慈躺在床上,老是覺得禾子的大眼睛在黑暗中盯著他,像要把他吸進黑暗中,他們倆一同在虛空中遨游。他翻來覆去睡不著。披衣站在山巔的觀云臺,風夾帶著寒意和水汽包裹著他全身,一輪圓月懸空,映照著遠山的黑影與天際銜接在一處,腳下是懸崖絕壁,循著月光探去愈加深不可測,回過頭來,大雄寶殿像一頭巨獸一樣,堵住下山的路,有朝他緊逼之勢。
他在這山頭待了六年,每日跟著師父師兄弟們灑掃、農事、做功課,偶爾也跟隨師父去別的寺院交流講經,日子過得不緊不慢、不咸不淡,倒別有一番意趣。師父常夸贊他修學日益精進,但總是差了點火候,想是每個人見道入道的方式不一樣,他還未找到他的契入點,但這也是要講究因緣的,只能等。
過了一周,仍是禾子媽媽來送菜,恩慈以為是她病還未好,他仔細備好草藥,在她媽媽下貨的間隙遞給她,并囑咐她煎服的注意事項。結果禾子媽媽告訴恩慈,禾子吃了他的那劑藥,出了兩身汗,又活蹦亂跳了。前兩天高考成績公布,考得不錯,填了自愿和朋友一起去內蒙古看草原去了。禾子媽媽道了謝離去,恩慈將草藥包拿回屋放在書桌抽屜的底層,拿出書本開始自修。但今日經書上的字像是顛倒錯亂地堆在一塊,他有口無心地念著,卻越念越慌亂,最后完全找不到調子。
”師父,我生了不該生的心。“
”一念起,一念落,生了就是生了,有生才有落。“
方丈的寮房一丈見方,坐北朝南擺著一張床,柜子正對著床尾,窗前放著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再無其他任何雜物,顯得整個房間空曠整潔。方丈自顧伏案寫字,也不管恭敬站在身側的恩慈心思如何煎迫。
”師父,我該怎么做?“
”等它落。“
禾子給他發了一張草原日出的照片,撤回了一條消息,恩慈好奇她撤回去的是什么,但在對話框里寫寫刪刪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恩慈和師兄弟們在大殿做完了晚課,出門就看見禾子倚在朱漆的圓柱上低頭玩手機,白襯衫扎在牛仔褲里面,腳上一雙帆布鞋,很是颯爽的樣子。禾子見一眾和尚魚貫而出,忙從手機上抬起頭來,和他們一一打招呼,然后拿起地上的一把茅草穗兒遞給恩慈。
”小和尚,我給你帶的禮物。那日夕陽西下,這些茅草穗兒沾染著金黃色的陽光在清風中跳躍搖擺,通過他們我仿佛看見山河大地徐徐鋪展在我面前,我的心空曠、柔軟、充盈,我絲毫不為自己的渺小感到羞恥,也不為自己生而為人感到自滿。那時那刻,我想要同一個我的同類分享我的喜悅,但我又說不清道不明。于是我想到了你,我想把這些茅草穗兒帶回來給你。“
恩慈將茅草穗兒插進花瓶里,擺在書桌上。恩慈想象著禾子這一路都發生的事情,這個世界對她而言是新鮮的、明快的,路途上的景物不斷呼喚著她去探索、攫取、感知,她的好奇會引領著她走上那條陌生的路,而那條路和他的路是不一樣的,甚至連同行一段都不可能。
玄奘為何不能回頭?因為回不了頭。
他們的日子按照日常軌跡向前運行著,一日復一日,但又好像只過了一日。八月底的時候,他們這深山里已經感染了秋意,天愈發清透盈藍,山里的野菊花在石板上、小路旁開得一簇一簇,黃燦燦的一片熱鬧,知了的鳴叫聲卻失了后勁兒,聽得禾子氣短乏力。恩慈和禾子坐在山巔,任云來云往,風來風去。
”我后天就去重慶念學了,要過年才回來,我給你發照片。“
”好的呀。“
”你知道那日我撤回的消息是啥嗎?我其實就想告訴你,草原的日出沒有我們這兒的日出美。草原的云也沒有我們這兒的云美。草原的風也沒有我們這兒的風美。“
”禾子,風怎么美了。“
”我美嗎?“
”美。“
”恩慈,你要不是小和尚多好啊。 “
恩慈看著禾子,一眨不眨。禾子的眼睛像夜空下他們腳下的懸崖,漆黑不見底,勇悍無畏、懵懂天真,有著不可一世的孤勇。恩慈忍不住伸出手想要去撫摸她的眼,但手在半空中頓了頓又縮了回去。
”你心里有我,但卻要遠離我。”
”我不敢。“
”只是因為我們一僧一俗,但情感的存在并不會因為我們的身份而被否定。”
”你是因為寂寞,我是出于欲望,一旦某日我們黃粱夢醒,你會恨我,而我會恨我自己。“
”我怎會恨你。“
”你還太小。你不懂。“
”我懂。“
火車哐當哐當地響,將禾子拉入斷斷續續的回憶中,記憶中全是水東山的云、陽光、樹、巖石、野花和寺廟,它們層層包裹簇擁著恩慈,熟悉而又遙遠,禾子漸漸看不清他的樣子。火車拉著禾子朝前行進,但她分明聽到了風里送來的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