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里有一個角色劉峰,他家境貧寒、相貌平平,進入官二代、富二代、高顏值扎堆的文工團后,他自感卑微。為了得到尊重,劉峰拼命討好每一個人:每次到北京出差,大包小包給戰友捎各種東西,還要逐個送到別人手里;大家一起吃餃子,他專挑破了皮的餃子吃;臟活累活總是搶著干,時間長了大家都習慣性地把這些活扔給他;他抗洪救災受傷換來的上大學的機會,在別人表達了自己也需要的想法后,就很輕松地拱手讓給了別人……讓人嘆息的是,劉峰如此犧牲自己討好別人,卻在對自己心儀的女孩子表達愛慕后,被定性為“耍流氓”,那些曾經接受他幫助的人,沒有一個站出來為他說話,落得一生困頓窘迫的下場。
? ? 劉峰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你身邊有這樣的“討好者”嗎?你是別人眼中的“討好者”嗎?對號入座,看看下面說的是不是你。
? ? 極度敏感,因為別人一個臉色,一個語氣就難受半天;
? ? 有求必應,為了幫別人做事,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 ? 害怕與人沖突,用一味的忍讓、逃避換來“好人緣”;
? ? 永遠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總是成全別人,委屈自己;
? ? 不輕易求人,害怕給別人添麻煩;
? ? 凡事都說好,從不發表不同意見;
? ? 缺乏自我認同感,自己是壞是好,事情是錯是對,全在別人怎么看……
? ? 上面這些表現你占了幾條?如果你符合多條,甚至每一條說的都是你,建議你讀一讀《討好型人格》這本書,幫助你打破討好魔咒。
我們為什么會習慣性討好別人?
? ?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與先天、后天的種種因素都有關,其中影響巨大的是原生家庭的環境和教育方式。討好型人格的原生家庭,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討好型人格的父母
? ? 父母本身就是討好型人格,從小給孩子灌輸的也是“討好”理念,“讓給小朋友吧,別跟他們鬧矛盾”,“別隨便動,別人會不高興的”“吃虧是福,退一步海闊天空”……討好型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孩子養成了懦弱、忍讓的性格,逐漸也變成了新的討好者。
2、控制欲特強的父母
? ? 孩子什么事都必須聽父母的,稍有違逆就會被責罰、打罵,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漸漸的,孩子喪失了自己的主見,變得軟弱順從,逐漸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3、冷落忽視孩子的父母
? ? 多個孩子的家庭中處于中間位置的孩子,被隔代老人養大父母很少陪伴的孩子,父母經常吵架、冷戰不被搭理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內心缺乏安全感,容易自責,覺得父母不開心、不愛自己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
4、總是否定孩子的父母
? ? 這類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很少肯定孩子,孩子做什么事,得到的都是差評。“你怎么總是笨手笨腳”,“教了你多少次了怎么還不會”,“隔壁王阿姨的女兒學習好跳舞還好,人家樣樣都行,你怎么樣樣都不行”……長期生活在被否定的環境里,孩子逐漸自卑,長大極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5、有條件愛的父母
? ? “如果你聽話,我就給你買糖吃”,“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些話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我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他們才愛我,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愛和喜歡都是靠討好交換來的,只有討好別人才能獲得認可和接納。
? ? 童年的創傷性經歷,讓討好者們從小缺乏自我價值感、自信、安全感,形成了壓抑犧牲自己,去滿足討好別人的習慣,這種思維模式伴隨討好者們長大,即使早已不是小孩,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獲得想要的東西,但這種“委屈自己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思維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形成討好型人格。
? ? 討好型人格背后潛藏著三個錯誤的信條:
1、我很弱小,沒有足夠的力量獲得我想要的東西,必須像小時候那樣,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才能得償所愿。
2、我只有按照別人喜歡的樣子去做,才能換來我想要的東西。
3、我不能要求別人做什么,縱然心里有再強烈的渴求,也只是默默付出,期望用委屈自己,取悅對方的方式達到目的。
? ? 討好者的種種錯誤心理,根源都是自卑心理。因為自卑,潛意識中覺得低人一等,沒有資格要求別人,向外傳遞給別人的信息就是“我很LOW”,越放低姿態討好別人,別人越覺得你低能,越不把你放在眼里。
別人眼中的討好者是什么樣子?
? ? 討好者頭腦中有這樣的邏輯:只要我對別人好,別人就一定會對我好;我處處順著別人,便能收獲和諧的人際關系;我樂于助人有求必應,別人會認可我感激我……然而在別人看來,卻完全不是這樣的,這些想法都是討好者的自欺欺人,甚至是病態的幻想。對討好型人格的人常有下面幾種評價:
1、別有用心
? ? 討好者習慣戴著面具生活,縱然心里委屈,也要賠著笑臉與人相處。但人們很容易分辨出是真心還是偽裝,是真誠還是刻意。自以為善良無害的討好者在別人看來就是“別有用心”。
2、軟弱可欺
? ? “我怎么都行”是討好者的口頭禪,他們避免與人發生沖突,寧可委屈自己??墒瞧圮浥掠彩侨说奶煨?,面對刺頭,人們通常會發怵;面對一個好說話沒脾氣的人,人們會毫無顧忌。好說話的人自帶被人欺負的氣場,軟弱讓討好者被欺負、被利用、被無視。
3、犯傻
? ? 討好者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在別人眼里卻是在犯傻。他做的善事越多,別人越嘲諷他是個傻子,越不把他放在眼里。
4、廉價的付出
? ? 長期接受捐助的人,往往會覺得別人給他錢是應該的,如果捐助人中止了捐助,他不但沒有感激,反而指責捐助人無情無義,“你那么有錢,為什么不幫我?”在別人眼里,討好者的付出往往是廉價的。付出越多,別人就越不珍惜從我們這里得到的東西。
? ? 你幫人十次,一次沒幫,你就是壞人;你拒絕人十次,幫人一次,你就是好人。無節制的付出,會培養無節制的索要;無底線的善良,會培育無底線的怨恨。這就是人性的劣根。我們越是放低姿態對別人好,別人就越是不尊重我們,越不把我們當回事。過度討好別人,換來的只是對自我尊嚴的踐踏。
如何打破討好型人格的牢籠
? ? 首先要分清是自己的事還是別人的事。小時候父母吵架,媽媽哭著對我們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于是只要爸媽吵架,我們就內疚地不行,覺得都是因為我們才讓媽媽如此痛苦。可是事實是:他們不離婚,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吵架,也完全與我們無關。我們沒有理由為爸媽的幸福負責,沒有理由為他們的痛苦背上包袱。在自己的心里劃一條清楚的界線:我的事情,我義不容辭地負責;不是我的事情,不想做就堅決不做。
? ? 分清對方與自己的情感距離。我們與別人的關系是有親疏遠近區別的,有的人與我們只是泛泛之交,卻向我們索取本不該索取的東西,這是對我們心理領地的侵犯,對我們的不尊重。對這樣的人,我們要做一只刺猬,豎起身上的刺,逼退對方。這對深度討好者有些困難,那就從簡單的做起。我們習慣了對別人微笑,當你受到冒犯的時候,對自己的笑容喊“?!?,不對那個人微笑,我們就邁出了反擊的第一步,下一次,我們就有勇氣對他的冒犯行為直接喊“?!薄?/p>
? ? 幫助別人要量力而行。我們身處禮儀之邦,講義氣重感情也是常情,但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做“損己利人”的事情。在答應別人求助的時候,不妨告訴他們:“我能力也有限,不一定能辦成,但我會盡力”。在幫忙的過程中,發現確實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就別勉強自己,盡早告訴對方:“抱歉,我這兒確實有困難,不然你再找找別人?!边@樣,我們沒有心理負擔,也不至于因為耽誤了別人的事情而遭埋怨。
? ? 學會拒絕。拒絕別人的后果并不可怕,如果有人因為我們拒絕幫助而生氣、與我們絕交,其實這并沒有什么。只會索取卻不體諒我們難處的人,不會是我們的真心朋友,無論我們如何盡心討好他們,也不會讓他們滿意。該拒絕的拒絕,該絕交的絕交,不要害怕得罪誰失去誰。拒絕不會讓我們失去朋友,反而會為我們甄選出真心的朋友。
? ? 學會拒絕首先要放下三個錯誤理念:第一,別人的需求要放在首位;第二,別人求助于我是看得起我;第三,拒絕別人是自私的。
? ? 要明白兩個事實:第一別人的失望、不高興,是因為他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與我們無關。第二別人是否喜歡你,和你為他付出多少毫不相干。付出得越多,反而被認為越廉價。
? ? 可以先從試著不主動攬事開始學會拒絕。辦公室里當有人說“忙死了,誰能幫幫我呀?”過去我們肯定第一個站起來,沖過去幫忙。現在,告訴自己:安靜待著,不關你事。只要戰勝自己一次,就往學會拒絕邁進了一步。同時拒絕也要注意技巧:能直接表達的就別委婉,把話說清楚,不要讓別人誤解我們的意思;最好不要當眾拒絕對方,讓對方下不來臺;就算拒絕也給人留有余地,比如有朋友推銷按摩椅,如果你無心購買,可以說“我家又是跑步機又是躺椅的,實在沒地方放,不過我可以給身邊朋友推薦一下,有需要的,我讓他聯系你?!贝_實當面說不出口,也可以用緩兵之計,“你讓我再想想,回頭我給你電話”,短暫延遲拒絕,然后盡快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回復對方。
? ? 戒掉不適合自己的圈子,拒絕無效的社交。你想安安靜靜的讀書,宿舍里的其他人卻都在玩游戲,你與他們格格不入;同事們有各種飯局酒局麻將局,你卻對此身心疲憊。為什么一定要和那些談不來的人合群呢?為什么一定要強求自己被那些價值觀和我們根本不一樣的人接納呢?諸如此類的合群,是對生命的浪費,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 ? 與其浪費生命去合群,不如培養一種愛好做朋友,愛好是對抗空虛寂寞的利器。從自己擅長的、喜歡的事情入手,在這個基礎上多進行嘗試和體驗,最終確定真正適合自己的項目。接下來就是認真去學習,堅持去練習,當我們能夠得心應手玩轉這個興趣愛好后,生活就會因為它而變得豐富多彩。
最后總結一下改變討好型人格的方法:
1、首先要有讓自己站起來的意識。沒有改變的意識,神仙也救不了你。
2、找到自己形成討好心理的根源,理解自己的討好心理,并告訴自己:我已經不是那個柔弱的,只能靠討好才能獲得愛的小孩子,我已經是成年人,我可以靠自己獲得想要的東西。
3、放棄頭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我必須為別人做事,別人才會喜歡我;我只有順從別人,別人才能接納我;我不和別人發生沖突,他們才會對我友好……
4、強大自己的內心,從自己擅長的事情入手,挖掘自己的閃光點,強化自身優勢,提升自尊,做真實的自己。
? ? 《討好型人格》作者在書的最后送給讀者一段話:“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懷揣善良,更充滿智慧的勇氣和堅強,遇山開路,逢河搭橋,成長為內心強大的人。當我們把自己的人生編織成秀麗的錦緞,自會有鮮花尋蹤而來。我們若盛開,清風自然來?!痹肝覀兇蚱朴懞媚е洌鰞刃膹姶蟮淖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