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練瑜伽的路上,在十字路口等信號燈。背后傳來一對父子的對話,爸爸用深沉渾厚及其溫柔的聲音問兒子,今天在學校開心嗎?兒子不回答。爸爸繼續問,怎么不開心嗎?還是沒聽到回答聲。爸爸繼續問著,今天怎么了?可沒有以往那么快樂呢,今天怎么了,告訴爸爸。兒子說話了,今天轉暈了。爸爸說,怎么還轉暈了?兒子打開了話匣子,開始滔滔不絕地描述起來,說和同學做游戲,轉呀轉呀,就暈了……爸爸呵呵樂了。
聽著父子倆的對話,我不僅轉頭看他們。父子倆手拉手,爸爸低頭看著兒子,兒子仰頭望著爸爸,一幅溫馨的場面。父親四十歲左右,渾厚高大,這一壯實漢子面對兒子,流露出滿眼的慈愛,無比溫柔耐心的態度。兒子五官已有了父親的輪廓,稚氣未脫,活潑可愛。
有趣又令我感動,這是一位優秀的爸爸,他接到放學的兒子,首先不會過度關注孩子今天考試多少分,作業完成了嗎?他更重視孩子心理健康,營造了和諧氛圍,孩子愿意和爸爸溝通交流,這樣的家長會把孩子培養成情感豐富、有同情心,性格開朗,有自信心的人,這是一位智慧的父親。
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一次在演講中說在她女兒上中學時,她要求女兒晚上10點必須上床睡覺,如果作業沒寫完,她會向老師說明情況,因為她覺得孩子身體最重要。
在孩子考試排名,有時在年段倒數20名之內時,她照常參加家長會;在女兒數學15分(滿分150分)的情況下,她說“1/10啊,可以啦,不賴你,咱們遺傳不好,誰讓你爸數學不好呢。”然后她建議女兒選修不需要讀數學的專業。現在,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是一位小學的音樂老師,她說“我每天上班都很開心。”
她是把孩子真正的快樂,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家長。
從事心理犯罪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提到,大多數少年犯罪都與家庭教育失責有關系。她提出了教育孩子八點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家長的陪伴對孩子很重要。2、要改要求和命令的口氣變商量的口氣。3、要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尊重待之。4、要讓孩子參與家中的大事。5、善于從孩子的態度發現自己教育背景中的問題。6、要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關家庭背景。7、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向,盡可能與其共同欣賞和引導他的興趣。8、要給孩子以信任感為他的善良、成功、負責表現而驕傲。
最近看到著名的“知心姐姐”教育專家盧勤老師一段演講。
她說起自己小學生時第一次畫畫,涂鴉想象中的煙,老師問她畫的是什么?她說是煙。老師又問是什么煙?她說是明天的煙。老師夸她有想象力、她第一次畫公雞得到她媽媽的夸贊,從此她的想象力展開了飛翔的翅膀。從小學到高中直至去插隊一直負責辦板報,最后辦了《中年少年報》。
小時候她喜歡舞蹈,有個老師說她腿都不直還跳舞,這句話一直跟著她,從此她的舞蹈夢被擊滅。
她發現了一個真理,如果一個孩子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他們就真的不行了;如果一個孩子生長在我能行的環境中,他們就真的能行了。
盧勤老師指出認識一件事不難,改變自己很難,自我評價意識沒有形成的時候,老師的話,家長的話就深深的烙在孩子心中,一味的指責,埋怨,貶低,會讓孩子幼小心靈形成陰影,成為孩子心中的障礙,將會影響孩子的發展。相反,賞識教育,相對更容易成功,你滿意了,孩子就會努力。
生活中的一些人為什么沒有激情?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
教育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說過,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質意味著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孩子,慢即是快,真正要慢是家長,家長慢一點,不那么焦躁,不那么功利,不要攀比心理,孩子才能成長的快一些。賞識教育孩子,積極發現潛力,順勢而為,行無言之教,做好孩子的榜樣,心平氣和,靜待花開,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