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已經要陷入差不多每兩周玩一個steam上獨立游戲的怪圈了。昨天在steam上看到這款游戲——《端木斐異聞錄》。作為一個AVG游戲和推理小說的愛好者,在推理、獨立游戲、看起來還可以以及不怎么花時間的理由下嘗試了一下,忽然讓我覺得,國內的AVG游戲的確可以說得上有進步了。
游戲選擇了動態的立繪,全程有語音(雖然感覺女性的配音整體感覺都好過于男性,不過雖然一開始會覺得有點別扭,玩到后面也就習慣了,不過如果柳警官出場,我依然全程想吐槽),畫風說得過去,音樂做的也不錯。在背景上選擇了日常的照片PS后,雖然有時候有點出戲,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增加了真實感。
主角是一個中二病不輕的大學男生,說話有著詭異的翻譯腔,喜歡模仿福爾摩斯,重度咖啡上癮患者(這方面的設定感覺莫名很像岡倫)。兩位女性角色各有特點,一個偏外向,一個偏內向,還有一個好基友(嗯?怎么感覺又是像石頭門),很適合開展故事的團隊。
一開始的故事是都市傳說一樣的“加油站靈車事件”,不過大概是因為這一章只是作為引導的原因,無論從劇情還是推理部分來看,和之后的“墜殞癖”都不能比。本來都市傳說作為開篇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的,顯然在第一個故事結局的最后也透露出來了案件本身并不如推理出來的那么簡單,但是至少在目前的游戲里,這一段的懸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其實不止這一段,有很多一帶而過的細節其實感覺上都有深意,可惜在最后完全沒有被發揮出來的感覺。
需要重點說的是目前作為靈魂的“墜殞癖”一章,從兇手和主角視角分別來推進這個故事,大約因為進入了劇情,較之上一個也更加豐富了,但是本身還顯得有些單薄。如果對推理故事什么的接觸的比較多一點,單純從人設上來說就很容易能夠猜測出犯人究竟是誰,在故事推進的中期吸引力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后期解密的時候,大概因為兇手迫不及待的自曝,讓人感覺結局顯得倉促。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故事中穿插的各種心理學和刑偵學的知識。我本人很喜歡講這一類的東西,但是在游戲里,雖然能夠引發人的思考,但是到結局出來以后,故事的主題和討論的內容的關聯度并沒有我想的那么大。我本人比較推崇打越鋼太郎在劇本上到處引經據典地增加信息量,但是每一處都是伏筆的感覺。
無疑本作肯定還有后續,因為不管是哪一個結局里,都有一些已經被提出但是尚未詳細解開的謎題。我希望后期發展的故事能把所有的謎題全給串起來,狠狠地打我之前吐槽它懸念和線索沒有發揮的臉也沒關系!
國內的游戲對于AVG形式上大多偏向日式,我本人并不討厭這種,但是如果立繪、場景、對話和各種殺必死都仿來再配上國語的配音怎么看都不爽,這方面《端木》做的還是不錯的,起碼在讓人不難受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一定的現實。
這一類的游戲從來都不是國內游戲的熱門,大概也不容易成為熱門。當設計推理解謎類的AVG游戲時候,劇本好壞程度影響可謂是十分大的,雖然本作的劇本還稱不上優秀,但是也算得上還不錯了。作為一種嘗試,這樣的起步和探索無疑會讓目前一票圈一波錢就跑的游戲市場有更多的發展。
如果不討厭這種游戲模式,又恰巧對推理游戲有興趣,倒不妨可以嘗試一下,畢竟一頓午飯不到的價格就能體驗一款推理游戲對我來說還是挺劃算的。更何況游戲里的一些小的解謎環節,其實真的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