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此貞秀姿? 卓為霜下杰——陶淵明詠菊詩賞析

圖片發自簡書App

懷此貞秀姿 卓為霜下杰

——陶淵明詠菊詩賞析

王傳學

菊花是一年四季花事中開得晚的一種,其時萬木凋零,眾芳搖落。當菊花在蕭瑟的秋風中傲然怒放、凌霜盛開之時,當它為冷寂荒蕪的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之時,它令人想到的正是那孤標傲世、高潔勁節的君子之德。菊花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友情,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愛,多有詩文加以贊美,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存的保障;菊酒琴書是他的生活志趣;固窮守潔是他信念的堅守;知天樂命是他人生的真悟。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歸隱中度過的。歸隱后的陶淵明獨愛菊花,因為他發現菊花和他有著很多相似的品格。寒氣肅殺的秋天,多像他生活的時代;菊花傲霜,他傲世;菊花獨開無蜂蝶,他孤獨人世無知音;菊花不與春天百花同綻,他不與濁世同流合污……就這樣,他用田園自然之美中的恬淡與祥和,取代了他心中的孤獨和痛苦。接下來,他又用詩文的方式,在田園自然之美中徹底回歸了他生命的本真。菊花是他詠唱和贊頌的對象,更是表現他性格特征和美學意義的一個典型形象。

下面讓我們走進陶淵明的詩中,感受詩人對菊花的詠唱所體現的極高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愉悅。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詩表現了詩人歸隱田園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讀者喜愛它,不僅僅因為它語言淺近,結構巧妙,寫景如畫,意境高遠,還由于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反對“心為行役”的“物化”。詩的前四句袒露了詩人能夠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遠地自偏”,后六句寫隱逸生活的樂趣,表現了詩 人棄官歸田后遠離塵世,醉心田園的情志。這其中既有不滿現實、潔身自好的一面,同時也流露出回避矛盾、與世無爭的消極情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詩人將住所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聲。詩人緊接著就有了一問:“問君何能爾”?你如何能夠做到這樣呢?然后自問自答“心遠地自偏”?!斑h”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義是遠離俗世,深層意義則是指超脫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此句為全篇之骨;這句詩將詩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態度明言道出,一個歸隱之士的高雅情志躍然紙上。它告訴讀者,詩人的心靈超然凈化,使車馬喧鬧的環境也因之幽靜僻遠了,詩句涵蘊著深刻的哲理?!败囻R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同時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這四句借眼前之物,談人生哲理。于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寫詩人之所為與所見,詩人所見乃“菊”,風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為詩人內心情致的物象;詩人所為乃是在自己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間見其高潔的情致。范成大說:“名勝之士未有不愛菊者,到淵明尤甚愛之?!保ā斗洞寰兆V序》)淵明愛菊,既是由于菊花的美麗,所謂“秋菊有佳色”,還因為“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赴籬下采菊佐酒可以健身,同時菊也是詩人高風亮節的象征,正如蘭之于屈原,梅之于陸游一樣,都有著特殊的機緣。“悠然見南山”既可解為“見到了悠然的南山”,也可以解釋為“悠然地見到了南山”?!坝迫弧辈粌H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寫出了詩人“悠然”所見之景,體現了詩人寧靜恬淡的主觀心境。這四句不僅寫出了詩人無意見山、心與物遇而進入物我兩忘的情態;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圖境,把主體的情感化為客觀的景物。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二句是對全詩的總結?!罢嬉狻?,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這是全篇之髓。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邏輯的語言卻無法體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詩人在物我兩忘和同構中領悟到了一種“忘言”的“真意”,這無非是在告訴讀者:你們看,這歸隱的生活多么美好??!又何必要去為官,去為“五斗米”折腰?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莊哲學的痕跡,也可以讓人感悟到后世禪宗大徹大悟的意味。在詩的結構上,這二句提示了全詩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是全詩的點睛之筆。

這首詩既抒發了歸隱生活的悠閑恬靜的欣悅,又蘊含著詩人對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如:“結廬在人境”是寫景,“而無車馬喧”是抒寫超脫塵世的感受,是抒情,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水乳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為后世所稱道?!吧綒馊障?,飛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于景中。詩的最后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余音繞梁,回味悠長。

《飲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這首詩寫詩人飲酒食菊,遠離世情。世情既遠,就可以悠然自得。

秋天是菊花生長最佳的時候。帶著露水,采菊浸酒而飲,菊香和酒香融為一體,極佳。屈原《離騷》中說:“朝食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因為菊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潔。飲此忘憂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脫俗。雖說是對菊獨酌,但詩人興致很高,飲之不足。太陽落山,群動皆息,飛鳥歸林,詩人在東窗下長嘯一聲,聊以舒懷。詩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卻了塵世,擺脫了憂愁,逍遙閑適,自得其樂。

菊花之所以贏得詩人的喜愛,還與菊花不畏霜寒、獨放于百花消歇的秋季有關。詩人以菊花的高潔品質和孤放于霜寒的個性以自況其不合時流的人格節操,表達了詩人遠離世間煩擾、怡然自得的心境。

《和郭主簿》其二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

此詩重點是因作者目睹肅殺秋景中的奇峰、芳菊與青松,感發興起對堅貞不移的德操的贊頌。

自從宋玉在《九辯》中發出“悲哉!秋之為氣也”的慨嘆后,“悲秋”便成為詩歌創作的一個傳統主題,不得志的文人作詩言秋必悲,很少有人能落在窠臼外。陶淵明此詩卻另辟蹊徑,肅殺的秋氣在詩人心中引起的感覺不是哀傷,而是振奮。你看:露凝為霜,使得天地間沒有一絲飄浮的水氣,天空因此顯得更高遠,景色因此變得更清晰。這秋氣不僅蕩滌了大自然中的陰霾,而且使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心境豁然開朗。他注意到了秋色的動人之處:草木凋落,山形變瘦,然而頂峰更高聳挺拔,令詩人“高山仰止”,嘆為奇絕;在黯然失色的林中,詩人遠遠望見耀人眼目的色斑,便欣喜地猜到那是蓬勃怒放的菊花;而在突兀的山巖上,詩人又看到了排列整齊的青松傲然挺立。這些景物從整幅秋色的背景中浮現突出,固然得力于空氣的清澄,使詩人的目力倍加,視物更為清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詩人的情感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

作此詩時,陶淵明尚未結束仕宦生活。為了實現早年的濟世理想與解決現實的生計問題,他幾次出外謀事。但官場的污濁與詐偽風氣,又與他向往自然、真淳的天性相違拗,使他深感身心受拘束,有如“落塵網”、“在樊籠”(《歸園田居》),于是他又幾次棄官回鄉。有了這一番出仕經歷,返樸歸真的田園生活對陶淵明自然更增加了吸引力。何況,在復歸自然中,又包含著詩人對于堅持節操、絕不同流合污這一美好品德的追求。正因如此,他才對卓爾不群的陵嶺、松菊表現出特殊的興趣,并見景生情,借物詠志,在贊賞具有“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的松菊之中,寄托了自己對特立獨行的仰慕之情。而“銜觴念幽人”,所懷之人未必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千載以來具有像松菊與陵岑那樣孤高自傲、自厲品格的高士。陶淵明渴望遵行這些高士的處世準則,毅然脫離濁世。而此志未獲實現,他心情郁悶,自悔只是虛度了大好時光。最后兩句詩恰好表現了仕宦往復時期陶淵明的思想矛盾。

陶淵明詩中經常寫到的具有現實與象征這雙重意義的景物就是松與菊。以《飲酒》二十首中句為例。其四:“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逼湮澹骸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逼淦撸骸扒锞沼屑焉?,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逼浒耍骸扒嗨稍跂|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倍稓w去來兮辭》寫到歸來所見,則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之景;歸來所為,則有“撫孤松而盤桓”之舉??梢姡諟Y明對松、菊確有偏愛,且于家中東園栽種了松、菊。陶淵明對松菊的特殊愛好,以致植于園中、終日相對的原因,就是此詩中所說的“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即在松菊的形象上,寄寓了自己超卓的德操。

以菊比德可以說是來自屈原。在著名的《離騷》中,屈原曾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比喻自己德行的高潔,是為了說明詩人表里如一的精神風貌。陶淵明此詩中的芳菊則不同,它是秋天特有的景物,并往往用來作為秋景的代表物。因而在這首詩中的出現也十分自然,與全詩的自然背景融為一體,成為秋色圖中被放大了的一個局部展現在讀者面前。菊花不僅經霜不凋,而且遇寒怒放。詩人感于外物,聯想所及,自然地引起對于不同流俗、堅守節操的美德的渴慕。在詩中使用兼有寫實與比喻雙重意義的自然風物,是陶淵明詩歌的一個突出特點。這些景物構成了詩歌的自然畫面,反映了陶淵明生活或向往的外在環境,也構成了詩歌的基本格調,表現了陶淵明追求與具有的高尚品德。

問來使陶淵明《問來使》淺析

爾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

我屋南窗下,今生幾叢菊?

薔薇葉已抽,秋蘭氣當馥。

歸去來山中,山中酒應熟。

詩的意思是:你從山中來,早晚能感受到天目山的變化。我屋子的南窗下面,現在生了幾叢菊花?薔薇的葉子已經凋零,秋蘭的氣息應當很香了吧。你歸去天目山中的時候,山中的菊花酒也應該釀好了。

詩人通過問山中來使,問家中的菊花長了幾叢,菊花酒釀好了沒有,表現了自己對家鄉親人的牽掛。在眾多景物中,詩人獨問菊花,表明了他對菊花的偏愛,以菊花的孤高隱逸,來形容自己的高潔情懷。

九日閑居(并序)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

酒能法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據《宋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歸隱后閑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宅邊的菊花正開,然因家貧無酒,遂在菊花叢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悵感傷之際,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來了酒,淵明也不推辭,開懷暢飲,飲則醉,醉則歸,不拘禮儀,頹然自放,表現了他不受拘束,純任自然的天性。這首詩根據其小序中所說的情形來看,與此詩中所敘之事略同,考王宏為江州刺史始于公元418年(義熙十四年),時淵明已過五十五歲,可見此詩是他的晚年所作。

重陽節自古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說如此可以延年益壽,《西京雜記》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比欢@一年的重九,在詩人的宅邊,雖然有一叢叢顏色各異的菊花,然苦于無錢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視菊為一種高雅而有氣節的花卉,因她開在眾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話,這里所說的“九華”也就是指菊花,詩人有菊無酒,遂產生出無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議論領起,解釋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嘆人生的主題。意謂人生在世,不過如白駒過隙,正由于其為極暫短的一瞬,故人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煩憂顧慮,也導致了人們企慕長壽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按著時序的推移又來到了,人們之所以喜愛這個以“九”命名的節日,因為“九”與“久”諧音,所以對它的喜愛正體現了對長生的渴求。這里“舉俗愛其名”與小序中的“愛重九之名”一致?!笆蓝桃獬6唷币痪錈捯鈽O精,前人認為是古詩“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兩句的濃縮,體現了淵明駕馭語言的本領(宋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

“露凄暄風息”至“寒華徒自榮”十句寫景抒情,感嘆自己有菊無酒,空負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風已止,秋高氣爽,天象清明,飛去的燕子沒有留下蹤影,北來的大雁還有聲聲余響。詩人說:據說酒能祛除心中的種種煩惱,菊花能使人抑止衰老,而為何我這隱居的貧士只能讓重陽佳節白白地過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積滿灰塵,而秋菊卻在籬邊空自開放。這里描寫了一幅天朗氣清的深秋景象,與詩人自己貧寒潦倒的處境正成鮮明對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襯出詩人心緒的寥落,大好的時光在白白消逝,盛開的菊花也徒自爭艷,詩人于是感慨系之。

“斂襟獨閑謠”即寫詩人的感嘆,他整斂衣襟,獨自閑吟,而思緒遼遠,感慨遙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歡樂,但留滯人世不能就一無所成。詩人在這里不僅感嘆人生的短暫,而且對人生的價值重新作了審視,詩中關于“深情”的內容并沒有加以明確說明,只是隱隱約約地點出了作者悲從中來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無酒可飲,而更大的悲痛隱藏在心中,這就是詩人對人生的思考與對自身價值的探求。

此詩以說理與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體現了陶詩自然流暢的特點,其中某些句子凝練而新異,可見淵明鑄詞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等雖為敘述語,然遒勁新巧,詞簡意豐,同時無雕飾斧鑿之痕,這正是陶詩的難以企及處。

“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曹雪芹《紅樓夢》中林黛玉詩),自從有了陶淵明對菊情有獨鐘,“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的菊花,便成了不慕名利、志存隱逸的象征。人們吟其色,頌其姿,詠志抒懷,紛紛贊美菊花天姿高潔、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

后人稱陶淵明為“菊圣”,受其人格魅力的感召,世人愛菊賞菊頌菊之風盛行,正如宋代詩人范成大《范村菊譜》里所說:“故名勝之士,未有不愛菊者,至陶淵明尤甚愛之,而菊名益重?!焙笕嗽伨赵娢闹杏泻芏嘤玫涮諟Y明,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保ā对伨铡罚┧未~人辛棄疾的“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保ā赌钆珛伞罚┣宄娙岁慂Q年的“最愛東籬閑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保ā额}畫菊》)……陶令與東籬已成了菊花古詩文中不可或缺的風景,菊花詩文自此有了明確清晰的主流定位,詠菊詩文層出不窮,佳作不斷,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50評論 6 530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23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41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75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53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01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882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23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530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49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39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77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890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289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52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42評論 3 38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2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陶淵明 他來了,帶來了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歸園,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恬適。他追求...
    彭小艾閱讀 3,411評論 19 62
  • 在一個寂靜的黃昏,一個放牛聲打破了寂靜的黃昏。是誰?原來是一個牧童牽著牛,牧童看著無邊綠草,頓時遠方吹來了一...
    李浩7655閱讀 301評論 0 1
  • 我與一個朋友講:「我心好難受」。他說:「難受什麼,一切都是假的,你都是假的」!真慚愧于我。感恩教導
    瘋人閱讀 562評論 0 10
  • 摘抄筆記如下: 目前對投資的基本理解寫一下: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所以同樣價錢下買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沒有區別...
    Yolandata閱讀 1,70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