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國人:Bertold Ulsamer
翻譯:香港鄭立峰,于2009年4月翻譯
據書前言,家庭系統排列是過去十幾年在歐洲發展得最快的心理治療方法。
之前對家排和海靈格都不太了解,這是一本簡單了解海林格家排入門級的書,很容易看懂。
第一章到第三章可讀性最強,簡述了家庭系統排列的方法,親密關系和親子關系的各種重要模式,都是大多數家庭常見的問題,適合所有人閱讀,對于想為自己的問題尋找答案的讀者,會有一些啟發。
第四章到第九章寫了家排的運作原理,家排導師的治療技巧和原則以及家排的背景和爭論等。
書中用幾句話概括了海靈格學問。
一個深層洞見:人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都是源于“愛”。兩種表達方式:盲目和覺悟;盲目成糾纏,覺悟能化解。三個愛的秩序:整體、平衡、次序。
一天看完這本書,看完后找了一段海靈格先生在臺灣上課治療個案的視頻,感覺有點意思。聊幾點感受。
一:臣服于力量的源頭
唯物的世界只相信看得見的東西;而往往越活越大的人、歷經挫折滄桑又能時常反思和總結的人、或一直尋找生命真相的人,最終都臣服了看不見的力量。
家排重點剖析了家庭的力量。家族和家庭的能量是一股絕對不容忽視的力量,良好的家族或家庭能量會給后輩帶去好運或順暢的人生,一旦能量受阻,后輩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而受影響之后又會影響后輩的后輩。有些還是循環,會重復在每代或隔代發生。
作為后輩,知道了問題,而又不能穿越去改變祖輩的問題,唯一的辦法是盡早看清問題,在自己這一輩釋放掉負面能量。
現在的年輕人,一般不會問家族史。回家的時候多和老年人聊聊家族或家庭故事,清明回家誠心祭祖,有助于自我療愈。祖輩和家庭如樹根,理清關系,能滋養身心。
海靈格說“如果祖輩給不了力量,相信還有更強大的力量在背后永遠支持。”
二:與原生家庭的聯結和糾纏
永遠斬不斷的是血緣鏈接。我們的細胞都帶著祖輩的印記,當連結出現問題的時候,糾纏會在生命中提現。
海靈格指出,哪怕是過世很久的家庭人員對在世的家庭依舊有很深的影響。視頻里海靈格對精神分裂的案主做了上六代的排列,他說最遠的做到了上十三代的排列回溯。
如果有家庭成員去世,如夭折、父母在兒童十五歲前去世等。這些事在家庭里面會造成非常深的痛苦、哀傷,這些感覺有時候強烈得令人難以承受。這種被淤積的家庭情緒如沒有得到及時認清和梳理,這個家庭的新生兒將承接住這股能量。
有時候一個人的情緒或疾病問題,不是單一的問題。比如很多人自己也說不清為什么會莫名其妙的脾氣暴躁、抑郁、生病。
三:親密關系,親子關系
海靈格說“愛跟秩序的沖突是所有悲劇的開始和終結”。
要很多中國家庭的男人或女人,在心目中給家人排位。一般會說孩子第一,父母第二,老婆或老公第三,其他人次之。等等
這樣的家庭愛是很難流動的。愛一凝固,矛盾就多。
家人都很重要,排不了誰先誰后。但夫妻關系的經營該排在第一位,夫妻關系是家庭的核心。親密關系得到滋養了,對老老小小的愛才給的出去。
海靈格說了伴侶成功的重要秩序:“夫妻關系要成功的話,伴侶雙方都必須要離開他們的原生家庭。不止是離開父母的住所,而是說每個人必須要放下各自家庭內的某些價值觀,同時要跟新伴侶找到對于他們來說最好的、新的價值觀。在這個新的層次,伴侶可以有一個很好的關系”
但在親子關系中,孩子不能插手伴侶之間的關系,男人跟女人的關系是非常特殊的,而孩子不能用任何方式去介入到那種關系里。
從某方面來說,孩子只是借了父母的通道來人間體驗他自己的人生。父母過多的干涉和過分的照顧都不利于孩子發覺自我。
孩子對父母的愛,絕不亞于父母對孩子的愛。
孩子是忠于他們父母的,而且對父親和母親總是一樣的忠誠。出于對父母親的忠誠,他們會重復一些相似的命運,甚至是厄運。這樣的孩子很少會冒險去擁有一個更加開心、更加豐盛的人生,而這個人生比他的父母更好。這是因為如果孩子要去擁有比他們父母更加快樂的人生的話,他們的內心深處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背叛者。
如果夫妻關系出了問題,回避孩子和隱瞞孩子都不是好辦法。不如冷靜的如實告訴孩子,這是父母沒有處理好父母自己的問題,父母也在不斷成長,不是你的原因,我們都很愛你,你有你自己的人生。
及時化解掉的負面能量,才不會流到下一代身上。
四:對家排的個人看法
本書的作者是德國人,家排療愈方法在德國開展最好,二戰后,德國人的心靈嚴重受創。家排療愈了很多戰后家庭,海靈格本人是非常有覺知的,但家排從國外發展到香港臺灣,再到國內的各機構,不一定還有海靈格最原本的能量。
在療愈自己的層面,唯獨提升覺知覺察,發覺問題,修身語意。如果一味的去挖家庭歷史,定力和覺知不夠的話情緒可能越挖越糟糕,在尋找問題的中迷失了自己。
無論是何種療愈法,感謝它幫助我們看見問題。看見了,知道了,放下來,繼續前行。
by親愛的維小主
20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