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一年中最舒服的旅游黃金季節,感覺每天都能跟著朋友圈環游世界。
但,也有一些選擇一個人堅守魔都的。
“我有點想回來家了”
“為什么”
“感覺在上海混了這么久,還是什么都沒有,沒勁”
“但是,如果你還是這樣單身的狀態,可能上海更適合哦”
“可我不想一直單身呀,你單身人士一個人住,如果暴斃的話,大概要多久才會被發現嗎?
“蛤?”
“下一次交房租的時候,哈哈哈”
這是我在地鐵上聽到的一段對話。
提到單身,大家總會說哎呀好自由!可以隨便浪!
然而,單身&獨居,實際上意味著你要一個人承擔生活的所有風險,各種情緒,甚至養老送終的問題。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并不是想矯情地表達空虛寂寞冷,而是,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也是我相對熟悉的群體,這個隊伍,還可能越來越大。
一本由美國社會學家克里南伯格撰寫的社會研究報告《單身社會》中寫道:在美國,成年人口中有七分之一選擇獨居生活,獨居成為美國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獨居人口排在前四位的國家分別是瑞典、挪威、芬蘭和丹麥,在這些國家中,幾乎40%到45%的住戶是獨居者。在日本,目前有16%的男性和7%的女性終身未婚,預計到2030年,比例將升高至1/3至1/4。
地鐵是城市的心跳,亦是城市的一條條蟻穴,我們每天像螞蟻一樣從這些洞穴里爬過去。
這里也匯聚了最多忙于生活的年輕人,所以吳大小姐爬上了魔都的6條地鐵線,想純粹地記錄一些大城市單身人士們的日常。給你們講講六個單身年輕人的故事。
@廣告新人張三 8號線虹口足球場?
晚上11點加班完趕最后一班車
小學弟不是我在地鐵站偶遇的第一個人。地鐵站也不是我們第一次偶遇的地點。
廣告公司文案,個子不高,清秀的海南仔,小鮮肉一枚。眼神有點疲憊,卻在遇到熟人之后瞬間如一只跳動的小鹿,活了過來。
幾個月之前,我幫朋友的吉他工作室在豆瓣上發了一條聚會信息,收到他的豆油,面基之后發現竟然是同專業校友。
上海的廣告公司很多,尤其是外資4A,不會幾句英文幾乎等于半個啞巴,哦,不,幾乎連入門的機會都很難。所以這個圈子的人呢,必須有個英文名。然而大家更多叫他“張三”。
大概也是揣著被奧格威先生那句“不當總統就當廣告人”蠱惑的夢想來到上海,發現夢想不僅僅很骨感,簡直是……
做social文案,意味著24小時待命追熱點,(沒錯那些半夜供你們消遣的文案就是他們寫的,來鞠個躬)
還好張三有幾個高中同學,時不時約出來擼串喝一杯。
公司雖然累,老大和同事也都還算友好。每每加班還有36D的Account姐姐買來星爸爸撫慰。
上海各種live house,活動多,也是作為文藝青年的他,排解工作壓力的選擇。
我問是因為工作忙,所以很久沒參加民謠聚會了?
他說也不是,前陣子回了趟老家,呆了兩個月。
“這么久,干啥呢?成家生娃嗎?哈哈哈”
“也不是啦,爸媽讓考公務員”
哦哦,怎么,熱血而有趣的廣告人生活,讓你厭倦了?
“并不是厭倦……是加班加到生無可戀”
最后一班地鐵來了。
“明兒一早要開會提報呢”
這個白襯衫少年一躍擠進人群。
地鐵門在他面前關上。
@護士小喚 ?7號線鎮坪路 ?
早上7點 ?值班
鎮坪路是普陀、閘北、寶山幾個區之間的一個重要換乘點,往南兩站到繁華的靜安區。3,4號兩條環線和7號線經過。
所以早上才七點,已經人潮擁擠。混著站臺外面各種鮮肉包子煎餅果子的味道。
在這么多混合的味道里,我還是嗅到了一律Lancome鳶尾花的香水味,小喚最愛的。
小喚是個東北大妞,但白皙削瘦的五官和苗條的身材,卻有著江南女子的味道。
從護校畢業之后,這是她來上海的第十年,也是在醫院當護士的第十年,早已習慣了這么早上班。畢竟現在這個醫院可以不用倒夜班。而且下午的時間,只要不出診基本上都很閑,足夠她刷3集偶像劇。她是個特別宅的人,刷刷電視劇、回家做飯,在破舊的老公房出租屋養養花,朋友笑她在上海過著三線城市退休老阿姨的生活。
但她不在意,“我又不喜歡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整不明白”這句到很有東北娘們兒的霸氣味兒。
她外出活動比較多的,大概也就是那段和前男友談的時候。睿智沉穩的醫生和鮮嫩清麗的護士,良配之一。醫生會帶她去一些高端的好玩的餐廳,熱鬧的商場,吃最好的牛排,買限量版的衣服。然而也說不清什么緣由,這段六七年的感情就斷了,特別平靜地斷了。之后她倒也特別平靜地恢復一個人簡單死宅的生活。
但對生活細節的講究,倒是延續了下來。今天擦的依然是雅詩蘭黛的粉底,還上了薄薄的腮紅。特別像《長恨歌》里,當了護士的王琦瑤。
車快到了,她整了整包里的便當盒,她每晚會花1個多小時給自己熬的美容養顏下午茶,今天是杏仁白果湯。
@IT宅男 9號線七寶 ?
上午10點 ? 去公司加班
豎條紋白襯衫,衣領隱約可以看到有點發黃,不到一米七的身高,被身后黑色的電腦包壓得有點駝。黑粗狂眼鏡架在消瘦的臉上,厚厚的鏡片后那雙眼鏡,感覺上了一層蠟,有點凝固在那兒。。。一輛車開過,略寬松的黑褲子感覺迎風抖動。
X君是個標準的IT男,以上描述非常寫實絕無浮夸。
今天的他有點恍惚,昨晚的酒味還沒散去。
作為一個來上海三年,不知道新天地在哪兒的死宅,單身也就顯得順其自然……但總不能真的就靠硬盤和B站A站之類的吧。
寂寞難耐的時候,總會做些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他真后悔昨晚不該打開移動數據,點開陌陌,選擇查看附近的人。
那個說從深圳過來出差的女子,怎么可能是騙他的呢……假睫毛都貼的那么真那么好看,一眼兩眼,平時靜默的他被撩得五迷三道。一個小時,兩人喝了他兩個月的工資,近兩萬。
“最后她還拉我說要我打車送她回賓館”
“那你去了?”
“沒去”
“你傻逼啊,這絕對是個酒托兒,一小時喝了你一萬多,你還不睡她?!”
電話那頭的妹子感覺嗓子眼兒都要喊出來了。
X默默地說“我是不知道真去了賓館她會對我做什么”
倒也是,說不定現在,腎都沒了。
電話那頭是X在一次公司讓他參加的培訓上認識的女孩,那天他鼓起這輩子最大的勇氣,寫了一張七歪八扭的紙條塞給姑娘,倒也是要到了聯系方式。之后呢,三不五時地在QQ上找人家,又不知道聊什么。姑娘倒是挺善解人意的,也不扭捏,從公司八卦到美食再到音樂,各種話題聊了一遍,可他還是沒有幾次能接話超過兩句的。
這是宅太久喪失社交能力了嗎。。。倒也是,公司前臺的妹子,都一年了他也沒跟人家打過一次招呼,何況是認識才兩個月的姑娘呢。
周末這個點的地鐵倒是不太擠,到公司還有些時間,他忍不住繼續給姑娘發信息,反反復復又刪了,手上是早上酒醒之后打沙袋留下的淤青。
姑娘說,他心里有一股可怕的戾氣,寧愿和沙袋說話。
“你不懂,佛曰如夢如幻如露亦如電……”
發送。
姑娘沒回。
他歪過頭,靠著地鐵的欄桿瞇上眼。
@金融精英艾米麗 ? 磁懸浮龍陽路站
中午12點 ? 從國外出差回來
龍陽路地鐵站,一個貼滿全球不同語言行李貼紙的箱子被推出閘機口。
Emily踩著8厘米高跟鞋,停在扶梯前猶豫了一下下,小心地站上去(怕鞋跟太細被夾到某個縫里。)
這個月第7次飛了,5個城市,又破了紀錄。
剛準備發信息這周末喊上幾個閨蜜小聚,順便把代購的化妝品之類給她們。
老板助理的電話又來了。客戶開會時間提前,需要盡快找個有網絡的,安靜的地方馬上開個電話會議。
坐下后,反應過來時差問題,大腦痛到炸裂,點了杯摩卡平復心情順便提神。
公司剛要被并購,人員變動特別大,雖然,像她這樣5年之內連跳三級的資深老員工,沒這么快被動到,畢竟關系到很多客戶和業務。但真要決定有所調整了,新進來的領導也就下定決心,而Emily一直是個做事周全的人,近期尤其謹慎,還特地報了個在線德語班,因為新的核心高管有兩個是德籍。技多不壓身,她總說。平時每天下班和周末,看書、網絡課程、瑜伽,網球話劇……安排的滿滿當當的。外人看來好像繃的很緊的表情,在跟你打招呼時卻馬上舒緩地優雅一笑——有種不可侵犯的自信和篤定,這大概也是五年單身獨居練就出來的——不是哪個青澀小妞隨便學的走。
兩小時的電話會議終于結束,叫的那份意面也早就涼掉。正好也吃不下,連著在歐洲美國出差,這顆中國胃已經抗議了。
“喂,Emily啊,你家馬桶壞了,衛生間到處露水,房東接到鄰居電話過來了,一直沒聯系上你,她就打給我了,給你搞定了哈,你回國了沒”
“謝謝你啊,阿康,我剛落地,又在機場開了個電話會議”
“幸好我機靈,上次來跟你房東互換了電話”
“是啦是啦,你確定跟房東換電話不是因為看上他女兒了?”
“你這么說可就沒良心了哈,我阿康是那種見色忘義的人嘛”
“好啦,周末來家喝一杯,我把幾個老同學都叫上,哦對,我還打算在老家給我媽買套房養老,正好請教一下你這個地產圈的人”
Emily忽然覺得渾身輕松,有這么一群靠譜的老同學在,讓她踏實不少。
此刻卻已困到要跪下,晚餐時間略早,打算先去美容院做個spa,正好休息一下。
正好,一輛的士停下,司機還挺帥。
@吉他手老默 ? 11號線交通大學附近
清晨6點 ? 夜場駐唱結束回家
看得出來,老默是個文藝圈兒常見的藝名。其實老默并不是真的不愛講話。得看人,看他心情。比如現在,他大概就不愿開口。昨天去朋友介紹的酒吧唱了三小時,遇到一個喝多的客人鬧事,當場吵了起來,老板嘛為了生意,也當場允諾這位VIP,之后一個月不會在這里再看到老默了。
兜里沒剩幾塊錢,今天老板也沒給打車費。干脆混進交大,找個安靜的草坪,彈了一宿兒的琴(特么的不讓我唱,我還不想唱給這些傻逼聽呢,老子唱給天地諸神聽!)
實在扛不住了在石凳上睡了一小會兒,直到學校的清潔工人把他叫醒了,現在的狀態,和街邊的流浪漢差不多。
來上海快十五年了,開過高爾夫練習場,當過教練,賣過家具,還開荒過農莊,反正這個80年代的大學生,就沒好好拿著那一紙文憑去公司上過班。然而這些也還都不是他想要的,始終沒有放掉的,是手里這把琴。
“你知道嗎,這世界是不能沒有音樂的。但是你看看那些人都在干什么?他們知道什么是好的嗎?我根本不想跟他們解釋,房價那么貴……我們上大學的時候,那社會風氣多好,現在的這些年輕人,油頭粉面,什么勁舞團”
額……他的話匣子會在某一刻打開,然后像機關槍一樣掃射(其實我想說勁舞團已經是個挺有年代感的詞了)
眉間深深的川字紋,高聳的眉骨,黝黑的膚色,一副世事與我無關的眼神。
挽起的長發,也是好幾天沒洗的樣子,軍綠色的外套衣領上,粘了點頭皮屑。
其實他是拒絕這種演出的,平時一般都呆在自己的工作室。(就是住的地方加一套簡單的音響和幾把吉他)
兩三年前,他認識了一個姑娘,不知道為什么,姑娘就愿意為他折騰,每周六在網上召集民謠愛好者,到工作室聚會,這大概是他最開心的事兒。但時間不久,大家也漸漸沒了最初的熱情,一直想折騰個吉他教室,開個民謠酒吧,也沒成。這個月的房租要交不起了,在姑娘軟磨硬泡下,他終于答應出來演出。
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唱的歌,和市場不符合,比如張雨生,sting……
他說,“那個時候的才是真正的音樂,每個音都是從嗓子里面掏心挖肺唱出來的,有力量。”
@中外交流中心助理Elsa ? 2號線靜安寺
下午3點 ? 小姐妹的道別下午茶
這個地方大概是上海最繁華,也最洋氣的地段吧?
反正在Elsa心里一直是。
下午三點半,她約了同在上海的幾個閨蜜,算是個告別下午茶。
下個月她就要和外籍男友去北歐了。
水藍色風衣,細高跟,黑白幾何圖案指甲,miumiu家大紅色包包。
6年前第一次來上海,就住在這附近。感覺這里才像上海的感覺。
之后因為換了六七次工作,也無奈地搬到別處住過,還是不習慣。
“上海就是國際化,在這里,最好就要找機會去外企上班,我很希望能遇到一個合適的外國男孩子,因為我喜歡歐美的那種生活方式,這樣更適合彼此吧。”
這確實是一部分人,對“上海的意義”的解釋吧?
于是這六年,她努力地混跡于那些外籍人士之間,也收貨了一籮筐狗血的故事。好像也有談成過,但大多時間太短,一直也算是一個人的狀態,直到現在這位出現。
靜安寺的十字路口并不大,但四周簇擁著十幾個中高端寫字樓和商場,兩條地鐵線交匯,一到站,一股強大的人流四處涌出。
Elsa記得,好像從來也沒聽到過寺里的鐘聲。
“選擇一個人生活,你知道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所有財務、健康、情緒的壓力自己買單。沒有人與你分擔房貸、車貸、水電煤氣、甚至廢話。。。。
總之,你需要足夠強大,財務上的和心智上的,才能夠最終發現一個人生活的美妙。”
不要臉地盜用這句從別處看到的話,因為覺得寫的特別到位。
沒那么灑脫自在,也沒那么寂寞凄慘,而內心強大這件事,不管什么狀態都需要對吧?我就是覺得,或風花雪月,或孤膽夜行,應該被記錄一下。
不知道,你是不是找了一些熟悉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