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前言:讀了前面四篇紀念父母的文章,你也許會以為我是一個從小就幸福快樂的孩子。實際上,在親戚朋友眼里堅強樂觀的我,在潛意識深處,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內在小孩……
“你是不是一直在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你是不是一直在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
我一直在追問。
不認真思考真的不知道:原來每個人的選擇都是有深層次的原因的,其中之一就是對安全感的渴求程度。我至今才明白我為什么會選擇這份職業、選擇現在的丈夫——我就是在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啊!
1990年,我中師畢業時,爸爸正在一邊自學法律一邊做代理人,幫別人打官司,我曾經親眼看到他工作三天就賺了四百元,而那時我每個月的工資才176.5元。爸爸曾經反復勸導我:“你不如跟著我,一邊自學一邊積累經驗,以后考個律師牌,和我一起開個律師事務所。”但是我回絕了:“我不想太奔波、太累。”
1992年底,爸爸在他快47歲之時,如愿通過了全國律師資格考試,隨后真的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但是,我竟然沒有動心,仍然留在學校。
當我的老師、學校的同事陸陸續續給我介紹對象時,我的擇偶標準竟然是:經常出差的不要、做生意的不要。最后,我選擇了現在的丈夫:同校的體育老師。當我咨詢爸爸的意見時,他勸我再想想看。當時的我說了一句:“我一直想要一個安穩的家,你給不了我,我只好自己找了。”這句話一定傷透了爸爸的心,他馬上沉默了。后來,媽媽告訴我:在我拿了結婚證的那一晚、在我出嫁的那一晚,爸爸都一夜無眠,流淚到天亮……
結婚幾年后,我曾經跟爸爸提議:讓丈夫跟著他學習,以后也做個律師。但是爸爸答復我說:“現在不挺好的嗎?拿著一份穩定的工資,什么都不用操心。”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爸爸早已知道了——我想要的就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我為什么會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我想跟我的童年經歷有很大的關系。
1976年,父母帶著五歲的我和兩歲的弟弟來到這個小城,一無所有的我們遇到了歷年來最冷的天氣。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個晚上,寒風呼嘯,住在四面透風的竹寮里的我們冷得整夜睡不著。
第二年初,妹妹出生,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父母無暇顧及我們,就每天早上煮好一鍋粥,把我和弟弟、以及搖籃中的妹妹鎖在屋里,直到晚上才回來。
接著,爸爸學木工、賣油條、賣菠蘿,累積了一點資金后,就到另一個小鎮去開雜貨店了。記得有一個晚上,我們三姐妹一起出水痘、發高燒,我們拼命哭。手足無措的媽媽只能抱著我們,跟我們一起哭。
到了我四五年級左右,媽媽也到小鎮去幫爸爸。身高大約1.3米、體重大約50斤的我就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家庭重任。矮小瘦弱的我,每天除了要煮飯菜、洗碗筷,中午要洗衣服,下午放學后還要挑水、澆菜、燒洗澡水。
剛開始挑水時,因為實在挑不動,往往走一段路就倒掉一些,再走一段路又再倒掉一些。不堪負重的我走得踉踉蹌蹌,水不斷地晃出來,等我走回家,一擔水也就剩下幾勺。
還記得有一天早上,弟弟不肯吃早餐,丟下苦苦哀求的我,自顧自背著書包去上學。我又心疼又委屈,站在家門口無助地哭了起來。
有一天,中午放學路上,我就開始肚子痛,好不容易熬到家里,我叫弟弟妹妹到鄰居家蹭飯,自己躺在床上翻來滾去,疼得滿頭大汗,最后昏睡過去。幸虧那天媽媽覺得心神不寧,在下午趕了回來,急忙背著我到醫院看病。
每一次爸爸或者媽媽回來看望我們,問我“累不累?”我都懂事地回答“不累。”可是那一天晚上,我鐵定會悄悄躲在被窩里哭……
我害怕貧窮、我害怕有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我害怕孤獨、我害怕生病時沒有人在身邊;我害怕獨自承擔家庭的責任……
所以,我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我也曾想過:假如當初我做出了另一個選擇,我的生活是否精彩很多?也許吧。但是我會快樂嗎?我真的不知道,因為那些恐懼如此深地植根于我的心靈深處,在我還未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時,我不認為自己可以戰勝它們。
回想起這一切,對丈夫真的很感恩!雖然他不善言語,但是他一直都在分擔家務、一直都陪伴在我的身邊,用行動給了我我想要的令人安心的生活。
后記:訂閱李笑來老師的專欄是今年我所做的最正確、最超值的一件事。每天閱讀他的文章,思考他的問題,我不僅更新了一些概念,也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我的內在小孩正慢慢地走上成長之路,并希望自己不要因為恐懼再困在永恒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