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兩年前的八月,我恢復了看書的習慣,一開始給自己設置了一個目標,一年看完10本書。當年從8月到12月,倉促地看完了10本,順利養成了看書的習慣,然后2020年看完了40本。今年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個月4本,爭取50本,應該是可以完成的。
很多朋友會問,你是怎么可能一年內看完50本書的?對我們這種有工作有家庭的中年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今天就來說道說道,如何在一年內完成mission impossible。
1. 在年初或者開始計劃的時刻,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好比一年50本,12個月,分攤下來,每個月平均要看完4本。月度任務確立后,看一下書頁,大多數我看的書在200-500頁一本。以300為平均數,一個月4本就是1200頁左右,分攤到每天就是30-40頁每天。
至此,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具體的小目標,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每天去完成30-40頁的讀書任務。
2. 有了任務,從哪里擠出時間來看書?每個人看書的速度和方式是不同的,一般來說30-40頁讀完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這個速度會隨著專注力的提升不斷提高。一開始可能一個小時只能讀20頁,但是一年后可能提高到40頁,甚至60頁。
如何從每天抽出1-2個小時來讀書呢?利用碎片時間。每天1-2小時的整段時間是很難得,但是利用1-2個小時的碎片時間并不難。以我為例,以前上班坐班車的時候,出行在路上的時間,下班后陪孩子寫作業的時間,還有寶貴的睡前時間。
把用來刷抖音,刷視頻,或者追劇的時間里,抽出一部分來讀書,時間長了就不會再那么迷戀那些東西。
因為保護眼睛的關系,我不太習慣讀電子書,基本以紙質書為主。只要出門,肯定會在包里放一本,哪怕等人或者坐車時有十幾分鐘的時間,也可以用來閱讀。一開始中斷后很難接上,習慣后就不太再有這個困擾。
3. 今年在啃心理學的書,專業讀物比較虐心,這個時候我會同時讀三四本不同題材的書。可能晦澀的讀了10頁就讀不下去了,沒關系換本書繼續讀,保持每天30-40頁的節奏。盡量不在卡殼的地方放棄,即使不能完全讀懂理解,也要硬著頭皮讀完。
這個習慣和另一個習慣串起來,就會事半功倍。類似主題的書,或者同一個作者的書,至少讀到2-3本。有時候讀第一本不理解的地方,會在第二本第三本書時突然領悟。算不算量變到質變的累積?
再或者,讀弗洛伊德和榮格時因為晦澀不理解,可以讀現代作家對他們的理論解讀和整理,這樣有時就能豁然開朗。
一個習慣的養成都說需要二十一天,如何堅持看每個人。看對自己有營養的書,有興趣的書會比較容易堅持。有動力才能完成艱難的任務,而興趣總是對心靈最好的滋養。
如果因為一些不可抗力,暫時中斷了一陣子,不要氣餒,重新來過。就像禪修時,經常會被各種各樣的念頭牽走,不要對自己生氣,只是提醒自己重新覺察自己的呼吸。一次兩次,不斷的失敗不能注定事情最終的結果,有毅力總是能重新來過。
都說一個女人的氣質,來自于她讀過的書,她去過的地方,和她遇到的人。書里有很多知識,但知識并不一定能讓人成長,這中間需要實踐和經驗。把書里的東西用進生活才是我們讀書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