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半的陽光體育大會落幕了。
從星期二下午的開幕式,6個年級4場全員團體操,到周五下午閉幕式,我們完成了1500人的全員體質監測,外加趣味運動會、親子運動會、田徑運動會。
操場上,一片歡騰。運動會,是孩子們放飛自我的幸福日子。常規的50、100、200米,跳高、跳遠、跳繩,游戲的袋鼠跳、無敵風火輪、車輪滾滾,團結協作的鉆環、呼啦圈、投球擲準、10*50米迎面接力,親子多拉快跑、鼎力托舉等,讓孩子們體驗了更多樂趣。
連續三年的全員運動會,讓孩子們不再被動看少數人表演,而是主動參與進來。競技運動對一個人的改變是潛在的,但卻是至關重要的。每個人都需要在多種環境中去發現自己,認識自己。運動,就是最好的契機之一。今天,一年級的老師告訴我,她們班一個小女生不會跳繩鬧情緒,她教給方法,并鼓勵“老師相信你能學會”。這次比賽,孩子一分鐘跳了123個。我想,這一個項目對這個孩子的改變,足以讓她相信:只要努力任何困難就不可怕。
地面150米跑道的操場,地下300多平的室內體育館,結合使用,如何最大化利用,組合是個腦力活。
操場上,最多時開設了四個場地:兩邊跑道是50米,中間兩分,分別是跳高和鉆繞呼啦圈。
涉及全員體質監測,我們用了兩個班的學生做裁判。對孩子而言,是體驗,也是學習。
不說轟轟烈烈,只能說扎扎實實三天半,孩子們嗨瘋了,老師們累趴了。這不,總裁判體育組長趴桌子上就睡著了,還打呼嚕。
累并快樂著,是教師職業,不,是小學教師職業的特點。
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的首位,是當下必須的選擇。沒有了健康的身心,一切都無從談起。
教師培養什么人?首要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有人會說,什么時候都需要身心健康。是,但是,沒有任何一個時代發展如此迅速,壓力如此巨大,標準高,要求多,幼小的孩子承擔著與身心靈不相符的重擔。六七十年代,勞動是常態,學習機會少,人反而想學習。現在的孩子,“你什么都不用干,學好習就行了”,看起來是非常體諒孩子,其實剝奪了孩子更多的權利----借著掃地胡亂畫的自由,身體勞動大腦自由飛舞的機會,在田野院子里奔跑撒歡既鍛煉身體又認識生活的機會,身體不動,四肢乏力,高體力勞動沒有排遣壓力的時間,是對孩子的愛還是害?
我們無力改變更多,只有從一點點做起。我自己是運動盲,做了12年啦啦隊員,我希望孩子在沒有定性之前,多發現自己,多認識自己,在不知道不好意思不怕失敗的年紀里,多一些嘗試,多一種可能,多一些健身的選擇,真正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口號響亮不頂用,拿出實招才能行。一點點嘗試,一點點改變,不求撬動地球,只求不負生命。想當年,也曾借用阿基米德的話,那樣豪邁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現在我知道,我只要能借一點點力,對得起一代代與自己有緣的人,就足夠了。健康、運動之于人,是一生之功德。
葉瀾教授說,每一代的教師都會面對一個時代對教師使命的新要求,但教師使命也有一些不變的內容,那就是教師的事業始終是對人的一生負責任的一個事業。
那就讓我們,為了更多幼小而有無數種可能的生命,努力吧!盡最大努力,延長教育的保質期。最好,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