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燒好了四菜一湯,一家人坐下來共進晚餐。
菜燒得有點多,我不停地給兒子夾菜,兒子說:“這個木耳炒雞蛋有點咸。”我說放了一點胡椒粉,想讓味道變得濃郁一些。老公吃了幾口青椒炒干蟶子,說了一句:“這個季節,菜里不要放辣椒,會上火的。”我聽出了他的語氣中的責備,心里升起一股不悅。要知道,為了讓菜品更豐富可口,這是我今天特意研究出的新燒法,不被肯定倒也罷了,還被嫌棄,真氣人。兒子看了我一眼,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難堪。
我低著頭沒有說話,溫馨的晚餐氛圍突然變得沉悶了。我意識到這樣很不舒服,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向兒子抱怨道:“剛才你爸爸說我燒的菜不好,而且語氣很難聽,我很生氣,你替媽媽出口氣!”
“嗯,爸爸說得是不好聽,我替你打他!”兒子象征性地朝他爸爸胳膊上敲了兩拳。
老公咯咯笑了幾聲,佯裝大叫:“痛死了!”
我不罷休,對老公說道:“你要向我道歉,人家那么用心地燒好飯菜,你不說好吃還嫌棄我!”
老公辯解:“我哪里有嫌棄哦,是提出意見罷了!”
“可是,語氣太難聽了,我不高興,必須向我道歉。”我不依不饒。
兒子連聲應和:“嗯,必須道歉。”
老公滿臉訕笑:“對不起,我錯了!”
我和兒子哈哈大笑,繼續愉快的晚餐。
我很感謝兒子敏銳的覺察力,感受到老公語氣里的責備和因此可能帶給我的不悅;感謝他在必要時刻“拔刀相助”,讓我吐了一口“惡氣”。
我也感謝老公及時地認錯,化尷尬為和諧。
我還感謝自己能那么幽默撒嬌地表達不滿,而不是抱怨和生氣,更不把這份不舒服的能量阻滯在心里。
我最感謝一家人積極的互動,讓愛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