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張出生后的10天,是我和隊友的甜蜜期。
為了保證外婆的戰斗力,小朋友一直是和我們睡的。隊友在陪產假的10天里,情緒高昂,一直沉浸在做新爸爸的興奮心情中,半夜泡奶喂奶、洗奶瓶、換尿布、拍咯、哄睡都一力承包,就差撩衣服喂奶了(第一個月混合喂養)。白天也是各種跑,落戶口辦醫保卡買菜接送外婆,勤奮得不得了。
那段時間我內心很舒暢很愉悅,覺得自己目光如炬,真的是找了一個靠譜的男人!
然而,是的,寫到這里你們知道轉折來了。
隊友陪產假結束后,新鮮勁有點過了,再加上工作內容有所調整,變得很忙,于是在我眼里他開始對娃意興闌珊起來。
晚上一般都要到8點半、9點才能到家。吃個飯洗個澡基本已經11點了,根本搭不上手。
晚上起夜更是沒那么積極了。不再一叫就馬上爬起來。每次都要我叫上好幾聲,才給個反應;拖上半天才慢慢起身,再喝口水。有時候還一臉烏蘇:“怎么又要吃了?不是剛吃過嗎?”
到了周末又名正言順要補覺,兩個大白天就華麗麗地被睡掉了。
偶爾叫他哄娃睡覺,他抱個2分鐘就放下了,還一副理所當然樣:“他不要睡呀!”于是半夜我在這邊哄孩子,他在那邊呼呼大睡,氣不氣人?
▽▼▽▼▽▼▽
可想而知,我開始漸漸地看他各種不順眼。雖然沒有吵架,但氣氛十分僵硬。
我覺得他根本沒進入到父親的角色,娃在他眼里就是個玩具,逗一逗玩一玩,就完事兒了。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個月左右,我開始意識到這并不是一個好的走向。
某日我半開玩笑地和隊友說:“生了個孩子反而破壞了我們夫妻感情。”隊友卻意外地一張小媳婦臉:“你有了兒子不要我了。”
于是我開始反思。
從懷孕開始,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我已然開始進入到了母親的角色:關注各種母嬰公眾號,買育兒書,團購繪本等等。等到他從我身體里被硬生生扯出來時,我和他之間已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天然聯系,我對他的關注必然高于一切,對因為他的出現而做出的犧牲心甘情愿。
但于隊友而言,這個皺皮娃娃是突然出現的,并沒有什么感情基礎。
當一開始的新鮮感褪去后,各種屎尿屁的忙活剝奪了他大量的休息時間,且還換不來認可——媽媽生孩子很辛苦,大家都知道;爸爸坐等收貨一個大胖小子,苦什么?同時,這個不會說話的小子剝奪了老婆對自己的噓寒問暖,得到的卻是各種不滿:“你是他爸,你不做誰做?孩子又不是我一個人的!”
新媽媽覺得自己各種委屈,其實新爸爸也一樣。
但新媽媽的委屈有人體恤,有人照顧,且一個不爽就能大吼:“我都給你生了個孩子,你想怎么樣!你怎么能這樣對我!你看看你什么態度!”但新爸爸呢?一邊照顧著娃一邊還要承擔我的嘮叨:“你尿布系緊了嗎?剛才衣服都尿濕了肯定是你沒給他穿好!你別這么喂,空氣吃進去了!哎呀你當心點呀,你看他吐奶了!”而但凡他有一絲不樂意,我甩臉子是肯定的。
也許隊友的一腔熱情就是這么被我澆滅的吧!而如果這樣長久下去,不僅“夫妻感情破裂”要被坐實,我也更加指望不上他對兒子更進一步的付出。
▽▼▽▼▽▼▽
于是我開始調整自己。我盡量不再對他的晚歸冷臉相向,也開始主動關心他的工作情況。鼓勵他和寶寶的更多接觸,雖然雞同鴨講,但也讓他和寶寶多多對話。“請”他幫忙做家務,而不再是過去的理所當然。
當然,急性子和直脾氣的我是沒有辦法一下子做到完美的,偶爾還是會爆個炸。但和隊友的關系已緩和許多,且他也開始對寶寶更上心,更自覺。
前陣子看一個育嬰大號票選“最無用母嬰產品”,“孩子他爸”首當其沖。
我自己的感悟是,媽媽會覺得自己對寶寶的照顧才是最好的,別人怎么也比不上。嘴上在抱怨“你怎么連個孩子都哄不好”,心里許是有一絲竊喜的:你看,我的娃只有我搞得定。看隊友笨手笨腳地給孩子穿衣服,先是動嘴最后終于忍不住上手:“走開走開,還是我來吧。”
所以,也許是我們自己在隊友變豬的進程中加了一把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