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突然正式宣布:將在2018年商業化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什么意思呢?
谷歌在他的宣布里也闡述得很明白,將生產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投入到出租車運營中去。雖然數千到底是幾千谷歌也沒說清楚,但是按常規的話起碼3000輛以上。
而實際上,谷歌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投入試運營車輛500輛,不到三個月時間就增加了速倍,一旦這3000輛運營效果不錯的話,估計就是大批量擴展了。
這個消息說明了谷歌已經突破了技術上的屏障,并且在獲得法律及社會上的允許。只要今年內的運營順利,大批量的商用自動駕駛出租車就能夠快速上線了。
盡管美國的路況和國內的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和問題,就算美國上線了國內一時半會也不會立刻跟進。
但是,這個開端一旦開了,后面的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這里面看上去好像最受打擊的應該是同樣在做著無人駕駛開發的百度,還有滴滴之類的。
但是回想起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卻往往很難預料到最終打擊的是哪方面。
就如滴滴一般。
滴滴一開始從眾多打車軟件拼死拼活殺出血路,終于合并國內的優步,實現壟斷地位,就在滴滴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之時,確實沒想到他會被另外一種產品打擊到其業務。
這就是共享單車。
滴滴盡管解決了很多人長距離的移動問題,但是對于短途的距離來說,滴滴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在共享單車出來之前,很多短途的移動并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對于兩三公里的路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于是乎很多人 依舊選擇滴滴這類打車軟件解決短途的移動問題。
然而,當共享單車出來后,不但短途移動被共享單車搶走,甚至一些稍微長點的移動需求也被搶去一部分。
這種來自另外一個行業對本行業的打擊,在互聯網上演的不止一次兩次。360和搜狗做搜索,沒有競爭過百度,但是百度的業務卻不斷在下降,原因是因為移動端的興起,APP流量入口的改變導致的。而其中最大的流量入口則是被微信所取代。
這種競爭的規律不止在互聯網如此,在任何行業,甚至宇宙的運行規律中均是如此。最著名的莫過于劉慈欣的作品《三體》中提到的黑暗森林理論。
就如劉慈欣提的黑暗森林一樣,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同樣互聯網如此,因為整個市場總量就在那里,要不是被你吃了,就是被別人吃了。而和黑暗森林一樣,經常性的是你自以為安全的時候,你的市場卻已經被人侵蝕,甚至自覺不知。
同樣的,如果你想要從互聯網這里面分一杯羹,最好的方式不是正面用同樣的方式和競爭對手競爭,而是想其他的路徑進入,能夠取得勝利的機會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