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同學,在一個互聯網大廠干了8年多的開發,今天被人力喊過去談話,大致內容是說35歲了,對于一個程序員來說年紀偏大,和你的工作業績無關,只是你的年齡偏大了。希望他能在一個月內提出離職,公司會補償一大筆錢的。
35歲的確是人生中轉折時期,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現在大環境不好,不少企業選擇裁員應對危機,一些被裁的大齡程序員默默哀嘆,上了年紀去面試也會被企業拒之門外,想來令人唏噓。
程序員真是青春飯嗎?
這要從現在的互聯網行情說起。
我國程序員這一職業相較于別的職業只是剛剛發展起來的職業,市場上的程序員人才以初中級居多,目前有很多程序員都是所謂的“體力導向型”的定位,這當然是吃青春飯的。若是程序員能做到以技術為導向型,就自然與青春飯無關。這就要求程序員自己能為此做出努力。
隨便網上搜索一下,35歲以后程序員怎么辦,到處都是一片感嘆!
這個朋友的問題很現實,為什么40歲了還是一名碼農,年輕的時候一張簡歷十多個邀請電話,那是因為你還年輕,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并且能加班,學習能力相對的也比較強,現在呢?你怎么跟當時來比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位朋友上班應該屬于那種養老的狀態,所以公司才會辭退你,而不是給你機會讓你升上去,還不找找自己的原因,其實他到這個年紀了,最好的辦法還是選擇轉行吧!
這是一個外賣公司員工的內心糾結:
這就是國內的“35碗不過崗”,這種輿論導致出現了一個怪狀,就是當你過了30歲還在做寫代碼,就會受人鄙視,會被披上“太老”標簽,更多的人認為或者建議,30歲以后就應該進入技術管理層,雖然你可能是25歲才開始工作的。
我之前認識一個剛滿29歲生日的小伙子,24歲開始工作,剛工作不過5年,就準備進入技術管理層了,到處面試CTO職位,而論技術能力,基本是個入門水平。
與其說這是IT圈的怪狀,不如說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文化助長的。
難道35歲以后程序員真的沒有出路了嗎!我倒是認為,危言聳聽了。
程序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是學習能力。
我們這個行業實在變化太快,“一招鮮,吃遍天”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我們總會遇到從未接觸過的新挑戰,怎么辦?學習。就如同一個優秀的企業,它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它有無限的發展前景。那么一個優秀的程序員,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于擁有無限的潛力。要知道,公司雇傭一個人,并不是因為他現在水平深淺,而是他能不能和公司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