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的實質。學習是由反復經驗引起的行為和行為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例如用筷子吃飯,你總得一遍遍嘗試,由不會用筷子到最后會用筷子,并且該技能伴隨人的一生。總之,學習是一種后天的活動。
二、學習的分類
有關分類的問題首先要有分類的標準,每個人的視角不同,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1、根據學習的主體不同:動物學習與人的學習
2、根據學習水平的不同:(加涅將學習分為)信號學習(肚子叫是因為饑餓),刺激――反應學習(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連鎖學習,言語聯想的學習,概念學習,辨別學習,規則學習(命題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
3、根據學習的性質不同,它的下面又可以再次細分:
①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可以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接受學習就是我們現在的學習方式,教師教,指導,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發現學習就好像是達爾文等生物學家到自然去觀察昆蟲的生活,記錄并寫成理論一樣,是在主體的活動中,對現實能動的反映、發現和創造,構建一定經驗結構的學習
②根據主體經驗獲得的性質把學習分為意義學習(理解,靠原有知識結構理解)和機械學習(死記硬背)
4、學習結果(看你最后掌握了什么)的分類
①言語信息的學習
②智慧技能的學習
③認知策略的學習
④態度的學習
⑤運動技能的學習
三、學生學習的特點
1、接受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形式
2、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
3、學習內容的間接性
4、學習的連續性
5、學習過程的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