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忠實的傾聽者,做好自己,你才能真正支持到孩子。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每個人都被時代裹挾著往前走,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給孩子輔導功課。可我知道有這樣一個人,他身為一個企業高管,省作家協會會員和多家平臺的簽約作者,他卻能抽出時間,給孩子輔導功課,并因此而寫了一本名為《唐潮》的書,他就是我們簡書的合伙人之一,藍胖說說老師。他的經歷,實例向我們驗證了:無論你做什么工作,也無論你有多繁忙,只要你想,你都可以為自己,為家庭,為孩子甚至為社會做些什么。
第一,無論外界有多少聲音,你永遠可以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最好的自己。
無論外面的聲音有多嘈雜,不管他人的光環有多明亮,你不可能完全符合社會的標準,他人的經歷也是不可復制的,而你唯一能做的,是在發揮自己天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及周邊的資源,活出最好的自己。藍胖說說老師就曾頂著被稱為“腦殘"的壓力,毅然從央企辭職,然后,才有了他后來斐然的成績。從2013年至今,老師已經出版六本作品,有散文丶專業書籍和歷史書籍。他硬是利用業余時間,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寫作者,省作家協會會員,多家平臺的簽約作者。他的散文被評價為"清新,自然,如飲甘泉水”。他的書籍影響了一大批人。而且現在老師仍在精進中,準備讓自己的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當你活成了光,自然就能照亮孩子的路。
二,當你做好了自己,你才能知道孩子想要的什么,進而真正支持到孩子。
無論我們愛孩子的心有多迫切,我們也沒辦法給到孩子我們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我曾經因為自己的無明跟女兒道歉,不料女兒競然說“老媽,我沒有那么脆弱好不好,您不要以為您在意的事物也能傷害到我”。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對女兒做的,其實是在補償曾經的自己,那并不是女兒需要的。
藍胖說說老師一直聽從自己內心而活,他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該為女兒提供什么。所以他沒有像很多家長那樣盯著孩子的成績,而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了解到更鮮活的歷史,寫了《唐潮》一書。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不是被逼著學習而是基于興趣主動學習時,孩子就有了內在的驅動力,而當孩子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時,成績根本就不是事兒。
三,當你做好了自己,你就知道:作為父母,對于孩子的成長,我們萬萬不可缺席。
家是孩子成長的根基。孩子因為與媽媽的良好依戀關系獲得充分的安全感,而爸爸給到孩子的是行走世間的力量和底氣。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缺一不可,父母的位置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所以藍胖說說老師即便工作那么繁忙,他也會抽時間給女兒輔導功課。任何人都可以不管孩子,唯獨父母(在孩子十八歲前)責無旁貸。
愿我們都做自己忠實的傾聽者,做最好的自己,造福家庭,更好地助力孩子,影響更多美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