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魯肅(雄才大略的東吳名臣)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去世后。),魯肅在好友周瑜引薦下歸附孫權。(百科上原文是這樣:“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可是建安三年的時候魯肅才被袁術給任命為東城長,也正是在這年,魯肅才結識了周瑜。而當時的孫策正在征伐江東,周瑜就是要去投靠孫策,所以,建安三年魯肅也不該是投奔孫權,而是孫策。)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魯肅


魯肅生于漢靈帝建寧五年(172年)。由于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并不屬于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在這里不得不說一下,地方豪族與世家門閥是決然不同的,在那個“舉孝廉”的時代,世家門閥的權勢底蘊是地方豪族遠不能比的。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這兩個階級是相互對立的,新晉的地方豪強渴望踏足官場,而那些老牌世家當然是要堅決抵制這種情況的。)

在魯肅出生不久后,他父親就去世了。所以魯肅靠祖母撫養長大,這樣的生活經歷培養了他的自治能力。青少年時期的魯肅,心懷開闊,善于思考,具備一定的政治眼光。早在董卓之亂前,魯肅就看到東漢帝國內部蘊藏著嚴重的危機,預感天下將要大亂。為了在變動中能夠有所作為,魯肅努力習武,他的劍法和騎術都很出色。(從這里可以看出魯肅個人的武力值也不差,并不同于羅貫中《三國演義》中所記載的只是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他不再花精力去治理家業,卻把許多土地賣掉,用這些錢財賑濟宗族鄉親和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漸地,魯肅在家鄉有了較大的威望和號召力。他召募不少青壯年作為部曲家兵,并常常以射獵的名義,到離東城不遠的南山講武習兵,訓練他們的戰斗能力。(古代武將的最低要求:一是能打,就是要自己有一定的武力;二是能帶著別人打,就是具有一定的統帥能力,且略通調度之事。很明顯,魯肅這兩點都具備。)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二十六歲的魯肅被袁術委任為東城長。也是在這一年,魯肅結識了在居巢為長的周瑜。

周瑜


魯肅和周瑜的相識,是從周瑜向他借糧開始的。漢末軍閥混戰時期,農業生產遭到很大的破壞,糧食緊張成為十分突出的問題。靠和平方式向別人借糧一般很難達到目的。但魯肅對于周瑜的告貸,卻毫不猶豫。他將自己儲糧的一半——整整一囷三千斛大米。全數送給周瑜。魯肅的慷慨相助,使周瑜非常感動。通過接觸,他了解到魯肅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遂與魯肅結成摯友。

周瑜勸說魯肅和他一起脫離袁術,改投孫策。周瑜雖說是袁術的部屬,但對他已喪失信心,認為袁術成就不了大的事業。所以,他拒絕了袁術要他擔任將軍的任命,主動到居巢為長。周瑜企圖從居巢順路東進,去找正在江東開疆拓地的舊友孫策。

魯肅表示愿意和周瑜同行。為便于行動,他必須把部屬撤離東城,南就居巢。臨行前,他對宗親部曲動員說,現在朝廷已經癱瘓,到處兵荒馬亂。我們所處的淮泗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住在這里,人身安全很難保證。我聽說,江東地區沃野千里,民富兵強,不知道你們肯不肯同我一起到那片樂土上去呢?經過他的勸說,大約有三百多人愿去江東。出發時,魯肅命令老弱婦孺走在前面。他親率部分強壯的男子負責斷后。按照漢代的法律,國家編戶沒有自由遷徙的權力,魯肅南下的行動是違法的。州里負責巡邏的騎兵聞訊后,追趕上來阻止他們。魯肅一面讓前面的人放慢速度,一面命令其他的人做好戰斗準備。魯肅告誡追騎說,現在是亂世,群雄角逐,朝廷軟弱無力,有功者不會受獎,有過失的也沒人懲辦。你們為什么要苦逼我們?說完之后,魯肅在路旁樹起一面盾牌,一箭即將盾牌射穿。追騎們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又害怕動起手來,未必是魯肅的對手,于是便退走了。(膽識過人的魯肅,無奈在《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智力通天的諸葛亮被羅貫中給寫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老實人。)當年,魯肅隨從周瑜到達江東,定居在曲阿。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的祖母去世。為把祖母的棺槨還葬家鄉祖墳,他返回了東城。在東城,魯肅收到一個朋友的來信。來信邀請魯肅投奔占據巢湖的鄭寶。巢湖在東城以南,靠近長江,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很好。鄭寶擁眾萬余,尚有很大的發展余地。魯肅到達江東后將近兩年,一直沒有受到孫策的重視,很不得志。(根據《吳書》所記載:肅渡江往見策,策亦雅奇之。這說明魯肅是成功見到了孫策的,孫策也很欣賞他。可是為何在這兩年里孫策為何沒有重用他。根據《三國志·孫策傳》記載的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于用人。”善于用人的孫策沒道理將魯肅閑置起來,所以很可能是他們的這次會談使得兩人產生了分析。從后面魯肅與孫權會見時所提出的聯劉扛曹策略,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大局觀很重的人。所以很可能這個時候他向孫策提出了聯合劉表共扛曹操,以圖慢慢發展逐鹿天下。而孫策三、四年間便火速平定江東后,這之后還未好好整頓后方又準備趁著曹操與袁紹僵持在官渡而奇襲許昌,可見孫策是追求的是速度;而且當時的孫策正忙著平定江東,很可能對魯肅的一番“高談闊論”不置可否。也許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這兩年孫策便一直沒有重用魯肅。但是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一下,若是當時的孫策未曾遇刺身亡,起用了魯肅,很可能最后就會演變成孫策稱霸南方與北方的袁紹逐鹿天下。但是,這些都只是假設而已,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郭嘉那種料事如神的能力的。)這次他接受朋友的邀請,決定從曲阿迎出母親,到鄭寶這里來。

返回曲阿后,魯肅發現江東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孫策被殺,其弟孫權控制政權。由于母親已被周瑜接到吳郡,魯肅便由曲阿趕到吳郡,并把自己的打算告訴周瑜。周瑜反對魯肅的北行計劃。這時,在孫權的新政府中,周瑜掌管著軍國大權。孫策死后,江東形勢一度相當混亂,只是靠著周瑜等人的全力支撐才逐漸穩住局面。正在為孫權搜羅人材的周瑜,當然不能把魯肅放走。周瑜引用東漢大將馬援的“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的話告誡魯肅,對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輕易投奔。他向魯肅介紹說,孫權是個很有作為的領袖人物,善于聽取不同意見,注意吸收容納各方面的人材。追隨孫權,將來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魯肅并不愿意離開江東,聽到周瑜的勸告,也就放棄了北行的念頭。

不久,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孫權很快會見了他。經過交談,孫權對魯肅的見識十分贊賞。在辭退別的賓客以后,孫權單獨把魯肅留下來,不拘禮儀地合坐在一張床上,一邊喝著酒,一邊議論著國家大事。席間,魯肅向孫權提出了“鼎足江東”的榻上策。他認為,孫權急于仿效齊桓公、晉文公圖霸王之業的設想是不現實的,因為曹操已取得控制漢帝的有利地位。漢室已不可能恢復,曹操的力量也不能根本鏟除。魯肅為孫權提供的對策是:割據江東,等待時機。利用曹操無暇南下的機會,進攻劉表,占據荊州,然后建號稱帝,逐步奪取天下。魯肅指出,由于北方“多務”,也就是說存在著許多不安定因素,有些麻煩事不易處理,曹操統一全國的目標很難實現,于是為江東出現割據政權提供了有利條件。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許多觀點上是一致的。兩者同樣比較準確地把握了當時的客觀形勢,并提出了遠大的政治目標。具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眼光的政治家,在三國時期除這兩人外還是不多見的。而魯肅榻上策的提出又比隆中對早了七年。(魯肅的戰略眼光可謂是三國頂尖的存在。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三顧茅廬”的精彩雖然讓世人記住了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但相比之下,人們卻更多的忽略了同樣為曹操規劃天下大計的毛玠以及孫權方的魯肅。)

魯肅受到孫權的信任和重用,引起江東政權中某些特權人物的反感。當時,資格最老、勢力最強的張昭(為何張昭要無緣無故詆毀魯肅呢,很可能就是涉及了世家與豪族的利益之爭了。此前的江東是有許多世家大族的,在孫策平定江東這段時間就將這些勢利給重新洗牌,最終只留下了江東四大家族:朱、陸、顧、張。而這個張并不是指張昭一系,而是原有的老牌江東世家。那為何張昭要作為代表出來對抗魯肅呢,很可能就是張昭是孫策有意培養起來平衡老牌江東四大家的。看看張昭一系是怎樣成為江東世家門閥之列的――聯姻。張昭的孫子張震成了諸葛恪外甥,這是與新興世家諸葛家聯姻。孫女:張妃,嫁孫權三子孫和,與皇室聯姻。張氏,嫁陸遜次子陸抗,與老牌世家陸家聯姻。所以不難想象一個托孤老臣為何會百般刁難一個新晉臣子,一切都是利益在驅使。)屢次詆毀魯肅,說他“謙下不足”、“年少粗疏”,建議孫權不要使用他。孫權知道魯肅的本領,沒有聽信這些讒言,依然尊重他,并把魯肅比作是東漢的開國功臣鄧禹。(魯肅和孫權其實是最好的搭檔,就像周瑜和孫策一樣。)

建安十三年(208年),基本削平北方的曹操,企圖乘勝南進,一鼓作氣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這年七月,曹操帶領大軍星夜兼道進攻劉表。八月,曹軍尚未到達荊州,劉表突然病死。(劉表病死的很是時候,就像當年孫策一樣,省了曹操很多麻煩。)消息傳到江東,魯肅立即向孫權要求以吊喪的名義出使荊州,目的是聯絡寄寓在荊州的劉備,合力破曹。魯肅認為,荊州地處長江中游,與江東接壤。這里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外帶江漢,內阻山陵,形勢險峻,易守難攻,不但是富庶的魚米之鄉,也是兵家必爭的南北要沖。占據荊州意味著抓著了奪取天下的關鍵。魯肅分析說,劉表死后兩個兒子互相爭奪,荊州政權內部出現嚴重分裂,劉備實際已成為這一地區唯一的政治代表。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合作得好,就聯合他們共抗曹操;如果他們之間的矛盾不易調和,再另作打算。曹操大兵壓境,現在說服劉備及爭取劉表的部屬比較容易成功。但若不迅速趕到荊州,延誤了時間,就會被曹操占先一步。孫權同意這個建議,立即派他出使荊州。(魯肅的戰略才能再一次顯露出來。)

當魯肅到達夏口的時候,曹操大軍已攻到荊州地界。魯肅聽到消息后,星夜兼道,加快速度,準備搶到曹操的前頭。但是還是遲了,接替劉表在襄陽擔任荊州牧的劉琮已經投降曹操,而這時魯肅才剛剛趕到南郡。劉琮降曹,事先沒有和在樊城的劉備打招呼。直到曹操到達宛城,劉備才得到通知。劉備倉皇南逃,準備撤到糧械儲備比較豐饒的江陵城。曹操不愿劉備據有江陵,迫不及待地親率騎兵進行追擊,在當陽(曹純最后一次帶領“虎豹騎”馳騁。)把劉備的隊伍打散。

魯肅在當陽找到了處境狼狽的劉備。魯肅向劉備詢問今后的去向。劉備回答說,想到蒼梧去投奔在那里擔任太守的老友吳巨。魯肅勸阻劉備說,吳巨處地偏僻,沒有作為,遲早會為人所吞并,不是托身的地方。他介紹了江東的實力和孫權的為人,指出劉備只有聯合江東抗曹才有出路。在當陽,魯肅還結識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諸葛亮也是主張孫劉聯盟的人,兩人見面后非常投緣,很快成為知心朋友。劉備接受魯肅的意見,放棄投吳巨的計劃,改向東行。沿途與部將關羽的萬余水軍和劉表另一兒子劉琦所率的萬余人會合,退守到樊口。他派諸葛亮隨從魯肅至柴桑會見孫權,商討兩方聯盟的大事。(孫劉聯合扛曹是魯肅與諸葛亮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是在《三國演義》中由于藝術加工仿佛成了諸葛亮的獨角戲。)

正在這時,曹操給江東送去了恐嚇信,聲言要與孫權決戰。面對曹操的氣勢,以張昭為首的朝臣嚇破了膽。他們認為,曹操操縱皇帝,政治上占主動地位;占據荊州后,獲得劉表大批水軍,并控制了江東的上游,江東無力對抗又無險可恃,只有迎降曹操一條道路可走。本來孫權對戰勝曹軍就缺乏信心,他“擁軍在柴桑,坐觀成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看著劉備被曹操追得團團轉,沒有打定主意,投降派的議論更把他搞得舉棋不定。魯肅堅決反對降曹,力圖使孫權樹立起抗曹決心。他對孫權曉以利害,明以是非,勸孫權不要聽信投降派的議論。他說,這些人要斷送孫權的事業。迎降曹操,對一般朝臣沒有損失。魯肅用自己舉例說,我魯肅要是投降曹操的話,曹操一定會按照我在家鄉評定的品級,分派我擔任州官或者郡官。他指出,如果孫權投降曹操,曹操會因為無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魯肅一針見血的勸告,終于使孫權轉變了態度。孫權拔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群臣說:“誰再敢說迎降曹操的話,和這個案桌一樣。”魯肅向孫權推舉杰出的軍事家用瑜擔任抗曹主帥。當時周瑜奉命出使鄱陽,未在江東。魯肅請求急速將他招回,作抗曹的軍事準備。

周瑜到達柴桑,支持魯肅的主張。他幫助孫權分析當前的形勢,指出曹操是可以戰勝的,從而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并將糧船齊備的三萬水軍交托給他們,逆水直上迎擊曹操。

赤壁


這年九月,孫劉聯軍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礬山)以少勝多,大破曹軍。赤壁大勝使江東政權進一步鞏固,曹操的勢力暫時被壓回北方。功勞卓著的魯肅返回江東,孫權為表彰他,特意用最隆重的禮節歡迎。儀式結束后,孫權親熱地對魯肅說,子敬,我親自為你下馬扶鞍,這樣的殊禮,你該感到榮耀了吧?然而,魯肅的回答,不但使孫權感到意外,而且使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他冷淡地表示:“我不覺得榮耀。”當坐定以后,魯肅從容地說:“我希望您的威名震動天下,能夠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到那個時候,您派車子來接我,我才感到榮耀呢!”孫權終于明白了魯肅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激將法提醒孫權,不要為眼前的勝利所陶醉,應該時時刻刻不忘統一天下的政治目標。

赤壁之戰后,曹操雖然暫時停止南下的軍事行功,但是他與孫權之間的力量對比,并沒有發生改變。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北方的實力都遠遠超過江東。這時,劉備也逐步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他先后取得長江以南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劉備勢力在荊州的發展,成為孫權西進的障礙。面對兩方面的威脅,采取何種對策是赤壁戰后江東政權必須迅速解決的重大問題。恰巧劉備親到江東拜謁孫權,要求把江東占據的荊州土地劃歸他來管轄。于是,在如何處理荊州的決策上,江東政權內部出現分歧。周瑜反對借荊州給劉備,主張用美人計把劉備軟禁在江東。將軍呂范也勸孫權把劉備扣著不放。一場孫、劉兩家之間的火并迫在眉睫。只有魯肅堅持不同意見,反對因土地問題破壞聯盟。他認為,曹操的“威力實重”,仍是江東的主要敵人。借給劉備土地,等于為曹操樹立一個對手,為自己增加一個盟友,可以分散、轉移曹操對江東的兵力,避免被各個擊破。借劉備土地,孫權并不情愿,然而魯肅的分析說服了他。孫權認識到鞏固同劉備的聯盟是當務之急,也看到采取極端手法對待劉備,不一定能達到目的。他答應將長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給劉備。孫權借地給劉備的事情傳到北方,當時曹操正在寫文章,這個消息給予他極大的震動,竟然驚得他失手把筆掉在地上。原來,赤壁戰后,曹操最擔心的是劉孫聯盟的繼續和鞏固。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江東著名的軍事家周瑜病逝。臨終前,周瑜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孫權尊重周瑜的遺愿,也相信魯肅的能力,于是任命他為奮武校尉,并把原屬周瑜統率的軍隊和所享受的奉邑,盡數劃歸魯肅掌管。最初,魯肅駐守江陵,后改屯陸口。魯肅為人嚴肅認真,生活儉樸。他治理軍隊十分強調紀律,講究一絲不茍。據《吳書》所載:“肅為人方嚴,寡于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后,肅為之冠。”可見魯肅不只是個優秀的戰略家,為人治軍方面一樣精通,甚至是周瑜之后最超群的存在(這個時候距離陸抗――即陸遜上臺大展拳腳還有很長時間。)。這一年年底,孫權提升他為偏將軍,改任漢昌太守。

建安十九年(214年)閏五月,孫權攻破曹軍的重鎮皖城,取得重大的勝利。魯肅參加了這次軍事活動。皖城之役不久,西方傳來劉備攻陷成都,占據益州的消息,孫權十分吃驚。在赤壁戰后,孫權曾有西進益州的打算。為此,他曾寫信探詢劉備的態度。劉備欺騙孫權說,占據益州的劉璋與他是宗室親戚,他不會攻打劉璋,也不能坐視孫權攻打益州。劉備還在江陵、秭歸等處布設重兵,阻止孫權的軍隊通過。但不久,劉璋邀請劉備幫助他對付張魯,劉備立刻留下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親率大軍進入益州。這是建安十六年的事情。三年之后,劉備與劉璋反目,終于奪占益州。孫權發覺自己受到劉備的捉弄,非常氣憤。他派遣諸葛瑾出使益州,向劉備索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回答說,他正攻打涼州,涼州打下后,一定將荊州全部歸還江東。孫權知道劉備并沒有歸還荊州的誠意,又在敷衍他。不久,他委派的三郡新太守也被關羽陸續驅趕回來。孫權決定報復,一面派遣呂蒙等人強行攻取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屯守巴丘,防備關羽的救援。(其實孫權這時并沒有做錯,如果坐看劉備坐大,那東吳很可能首當其沖被漢魏蠶食瓜分。孫權很不道義的是在關羽攻打曹仁時背棄盟約,一代武圣最終在利益的沖突中兵敗身死。或許,那個時候要是魯肅還在,他更可能會建議孫權響應關羽對曹魏方的進攻,而不是背棄盟約在關羽身后捅一刀。)

呂蒙連陷三城,激怒了劉備。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他親由益州趕到荊州的公安,命令關羽率軍奪回三郡。魯肅進駐益陽,堵住了關羽南下的道路。關羽是劉備最倚重的大將,雖忠義剛直,但驕矜自信,不善于處理同江東之間的關系。劉備入川后,關羽經常在邊界地區制造一些摩擦事件。魯肅以大局為重,一般都采取忍讓、友好的方式進行處理,力求邊界和平,避免由此導致聯盟的破裂。(魯肅有長者之風,相反關羽由于性格原因,過于自負。)這次雙方陳兵對峙,魯肅針鋒相對,不讓關羽在軍事上有任何便宜可占。同時,他仍想通過同關羽的說理斗爭,維持聯盟。因此,他主動邀請關羽到約定的地點進行會談。魯肅的部屬擔心對方下毒手,不愿他同關羽會面。魯肅勸慰大家,今天的事情,應該當面講清。劉備是有愧于我們的。誰是誰非沒有判斷清楚,關羽不敢貿然下手。會談的時候,雙方各把兵馬安排在百步以外,魯肅只帶領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在《三國演義》中為了突顯武圣的形象,羅貫中又在這里把魯肅給丑化得無能懦弱。)關羽說,赤壁之戰劉備親臨前線,不能白辛苦一場,得到荊州是應該的報償,指責江東索要荊州是沒有道理的。魯肅反駁說,當初與劉備在當陽會面的時候,劉備帶領的人馬比一個校尉領的還少。那時候,你們狼狽極了,只打算遠遠逃命,對荊州連想也不敢想。我們可憐你們沒有立腳之地,不吝惜我們血戰取得的土地,借給了你們。劉備以怨報德,占據益州后,還賴著荊州不還。我們只要三郡,你們也不肯答應。作為一個普通人都不肯自食其言,何況像劉備這樣的一個領袖人物呢?一席話,把關羽說得面紅耳赤,無話對答。恰巧這時,劉備聽說曹操要進攻漢中,害怕益州有失,慌忙遣使向孫權求和。孫權也自感兵力不足,取勝把握不大,便同意媾和。雙方重新修好結盟,簽訂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的條約。長沙、江復、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

魯肅


奪得荊州三郡后,魯肅仍然與關羽和平共處,并勸說呂蒙不要挑起戰爭。他認為,只要曹操存在,江東就要受到他的威脅,孫劉兩方的敵人是共同的,聯盟只能鞏固,不能破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故,只有四十五歲。(魯肅的死去其實很大程度上預告了孫劉聯盟的崩潰,假如魯肅尚在,是很不可能出現日后“白衣渡江”的情況的。)孫權為魯肅致哀,并親臨他的安葬儀式。遠在益州的諸葛亮,也為魯肅的去世表示哀悼。魯肅死后,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子敬東來,致達于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失二長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但對借荊州問題進行了翻案。其實,孫權的指責是不公正的。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系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

陳壽對魯肅的評價可謂恰到好處:“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于財,性好施與。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于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相比之下,人們印象中的魯肅卻是一副唯唯諾諾,缺乏膽識的老實人形象。(嗯,《三國演義》又要背這個鍋了。畢竟魯肅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文武全才,《三國演義》的藝術加工實在是有點過分了。)

作為與周瑜、呂蒙同傳的江東名臣,你會發現他并沒有和周瑜的赤壁之戰以及呂蒙的奪荊之戰相提并論的戰績。但是魯肅的戰略才智,治軍能力其實都是三國時代的超群出眾的存在,三國鼎力的形成也與他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英魂不該被誤解,愿我們正待歷史。

【對三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筆者,筆者會不定時更新文章,與大家一起了解那段群星璀璨的歷史。同時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你們的建議與想法,筆者會和大家一起討論,共同學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5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6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1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46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9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3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6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0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9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2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