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經有位同事,在妻子懷孕期間出軌,妻子患上了產后抑郁,從高樓縱身一躍,結束了年輕的生命,留下嗷嗷待哺,還未足月的小兒。后來,親家大鬧,這位同事也因此丟了工作,并且付出了一筆不菲的賠償金。這件事,在同事圈相當轟動,感慨同事的“作”“不忠誠”,感慨可憐的小嬰兒,也感慨命運無常,生命脆弱~
雖然,產后抑郁在現今并不鮮見,但,在現實生活圈中,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到“產后抑郁”,還是頭一遭。
當時,剛接觸心理學,也喜歡去探究背后所有起因,用自己有限的心理學知識猜想,除卻丈夫不忠的巨大打擊,也許還有生產后激素變化,感受不到快樂,畢竟還有些孕產婦,并未出現丈夫不忠,也不幸被抑郁纏繞,渡過了艱難的產褥期。
~02~
自己剛生產不久,目前還處于產假中,每天重復單調又似乎無止境的喂奶、哄睡、換尿不濕、吃三餐……讓自己有些恐慌和心焦,難以控制的沖老媽發脾氣。夜深人靜,寶寶入睡后,也在問自己,難不成中了產后抑郁的“蠱”。
知其然,需要知其所以然,于是度娘了產后抑郁的解釋~
產后抑郁癥是女性精神障礙中最為常見的類型,是女性生產之后,由于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變化。典型的產后抑郁癥是產后6周內發生,可持續整個產褥期,有的甚至持續至幼兒上學前。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在15%~30%。產后抑郁癥通常在6周內發病,可在3~6個月自行恢復,但嚴重的也可持續1~2年,再次妊娠則有20%~30%的復發率。
度娘的詞條解釋的很清晰,產后抑郁起因多源于激素變化、社會角色還有心理變化……
激素變化是生理性的,和每個人的身體機能感受性相關聯,易感性自然就敏感、容易波動;遲鈍些的,也許壓根就感受不到,因人而異。
社會角色則是由于為人子女到為人母轉變的不適應~記得N年前,剩女一枚,熱心腸的同事、親戚們不斷督促“該結婚了、結婚后生個孩子,人生大事要抓緊”。當時,我就回復,自己對很多事還很懵懂、迷茫,也還無法很好的照料自己,有了孩子,該如何教育,該告訴他如何面對種種紛擾,該如何承擔起日復一日的生活起居……想起種種,心生畏懼,只怕擔不起母親的職責。
心理變化~~因為身心一體,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無論是痛感閾值是高還是低,多數人而言,都要經歷一番身體的痛楚,以及隨之攜帶的“虛弱”副作用。身體的痛楚和虛弱,往往會引發脆弱的心理感觸~~無力和無助感滋生。
另一方面,孩子24小時吃喝拉撒睡的照顧,有些母親沒奶的愧疚,育兒理念差異的沖突,對工作事業的擔心,敏感操心又封閉的個性……層層疊加,無助和無力感加劇。
如果有家人的支持理解,那當別論,只怕碰上不善解人意的丈夫,強勢霸道的婆婆,周人看似關切的指導……沖突、負面評價,撲面而來,無力反駁,不自覺間將其內化為自我評價,比如“我好失敗”“我好糟糕”“我不是個合格的母親”“我很沒用,照顧不好小嬰兒”……
不斷的否定,不斷的愧疚,加至起夜、喂奶,身體虛弱,慢慢累積,最終逾越了承受界限,以抑郁的形式爆發……
還有些人,剛好處于職業生涯的上升期,因為生產和哺乳,不得不暫時退出,但人在江湖,職場勾心斗角、互相傾軋,堪比宮斗劇,每個人都削尖腦袋露臉、表現,孕產期的退出好比暫時退出競爭,進入冷宮……不自覺間陷入焦慮。
~03~
對比以上種種,分析自己心焦、抑郁情緒的緣由,是幾種因素的綜合~~
首要的是職場個人成長和小寶寶成長的沖突,人至中年的壓力,在內心撕扯、糾結,臆想或現實中的無奈,將自己陷入焦慮、焦灼的心理狀態。
其次是對新身份的不適應和身體的不適,畢竟上崗一份沒有專門訓練的“新工作”,而且需要24小時關注,沒有強大的身體素質,的確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缺覺,讓人很崩潰。
但另一方面,好在家人總體比較支持,周圍也有很多朋友同事,都有過育兒經歷……所以,支撐資源也不少。
記錄下這些,只是做個梳理,也許目前僅僅是抑郁的情緒,而非病癥,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經歷。
比如明星馬伊琍在大女兒出生2,3個月時,也常常感到抑郁,甚至嚎啕大哭,后來她給自己立了個日常規矩,每天放假兩小時,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看電影、讀書、會朋友……重新找回自我。
知乎上,也有很多媽媽分享如何應對產后抑郁~~總結起來,不外乎轉換信念和認知,一是要不否定自己,多肯定自己;二是積極尋找幫助,畢竟新手上路需要指導,何況也需要讓自己得到充分休息;三是要多溝通,和愛人溝通,得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四是心甘情愿的取舍,是事業還是孩子的成長,人生的對與錯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只在于自己的選擇,自己內心的訴求,畢竟精力有限,缺憾也許是常態,當然能達到某種平衡,那是最完美;五是要休息好,要均衡營養,好的身體條件是健康心理的基礎和保障。
我想,我也該有所行動,接上10月立下的目標,重拾簡書,重新開始新的100天。至于職場,也許可以每天抽出時間去關注,免于脫節;畢竟平頭百姓一枚,還是不能放棄工作、不能放棄事業,物質基礎很重要,為人母,更是多了一份經濟上的負擔。當然,還要關愛自己,休息充分,時不時給24小時的工作,放個假;當然,產假期間的其余時間,還是要多給寶寶,給予力所能及的充分關注和關愛。
anyway,活在當下,讓心平靜,心靜了,心平了,境隨心轉,境遇也將會隨之還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