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間隙,讀完了白先勇的《臺北人》。掩卷陷入愁緒,人生幾何,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卷首語是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雖然書名是臺北人,但書中十四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跟隨國民黨撤退到臺北的大陸人,他們客居異鄉,曾經的繁華不復,留下的只有對人生敗落無奈的落寞和感傷。
梁文道說:整個民國, 它的結局都被寫在《臺北人》里面了。當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后,對流落到那里的人來講,中華民國并沒有消亡,這里的人們仍然活在之前的那個世界里。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交際花——”永遠也不老”的尹雪艷,豪華公館里每天送往迎來的全是曾經的達官顯貴,她精于世故人情,周到地照顧到每個上門的賓客。但是,她好像并不生活在他們的世界里,她在一個更高維度的時間和空間里,在看著眼前的這個世界。
“尹雪艷站在一旁,吸著煙,以悲天憫人的眼光看著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壯年的、曾經叱詫風云的、曾經風華絕代的客人們,狂熱的互相廝殺,互相宰割。”
歐陽子:“人要活下去,要不敗亡,最多只能這樣——偶然回顧。”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