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詳注卷之九
發同谷縣
(原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成都紀行。)
賢有不黔突,圣有不煖席。況我饑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
忡忡去絕境,杳杳更遠適。停驂龍潭云,回首虎(白)崖石。
臨岐別數子,握手淚再滴。交情無舊深,窮老多慘戚。
平生懶拙意,偶值棲遁跡。去住與愿違,仰慚林間翮。
木皮嶺
《方輿勝覽》:木皮嶺,在同谷縣東二十里,河池縣西十里。杜甫發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歷當房村,度木皮嶺,由白水峽入蜀,即此。黃巢之亂,王鐸置關于此,以遮秦隴,路極險阻。《一統志》:木皮嶺,在鞏昌府徽州西十里。
首路栗亭西,尚想鳳凰村。季冬攜童稚,辛苦赴蜀門。
南登木皮嶺,艱險不易論。汗流被我體,祁寒為之暄。
遠岫爭輔佐,千巖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別(更)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聞虎豹斗,屢局風水昏。
高有廢閣道,摧折如斷(短)轅。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長根。
西崖特秀發,煥若靈芝繁。潤聚金碧氣,清無沙土痕。
憶觀昆侖圖,目擊懸圃存。對此欲何適,默傷垂老魂。
白沙渡
《方輿勝覽》:白沙渡,水回渡,俱屬劍州。
畏途隨長江,渡口下絕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漢。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馬向北嘶,山猿飲相喚。
水清石礧礧,沙白灘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濤越凌亂。臨風獨回首,攬轡復三嘆。
水會(回)渡
鶴曰:渡名,水會即前所謂合鳳溪也。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沒已久,崖傾路何難。
大江動我前,洶若溟渤寬。篙師暗理楫,歌笑輕波瀾。
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入舟已千憂,陟巘仍萬盤。
迥眺積水外,始知眾星乾。遠游令人瘦,衰疾慚加餐。
飛仙閣
《方輿勝覽》:飛泉嶺,在興州東三十里,相傳徐佐卿化鶴跧泊之地,故名飛仙。上有閣道百馀間,即入蜀路?!锻ㄖ尽罚簵5涝诎惫戎?。飛仙閣,即今武曲關,北棧閣五十三間,總名連云棧。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棧云闌干峻,梯石結構牢。
萬壑欹疏林,積陰帶奔濤。寒日外澹泊,長風中怒號。
歇鞍在地底,始覺所歷高。往來雜坐臥,人馬同疲勞。
浮生有定分,饑飽豈可逃。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爾)曹。
五盤
《一統志》:七盤嶺,在保寧府廣元縣北一百七十里,一名五盤嶺。魯訔曰:棧道盤曲有五重。
五盤雖云險,山色佳有馀。仰凌棧道(閣)細,俯映江木疏。
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居。
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東郊尚格斗,巨猾何時除。
故鄉有弟妹,流落隨丘墟。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
龍門閣
《元和郡縣志》:龍門山,在利州綿谷縣東北八十二里?!斗捷泟儆[》:他閣道雖險,然山在腰,亦微有徑,可以增置閣道。惟此閣石壁斗立,虛鑿石竅,架木其上,比他處極險。
清江下龍門,絕壁無尺土。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縈盤,仰望垂線縷。滑石欹誰鑿,浮梁裊相拄。
目眩隕雜花,頭風吹過雨。百年不敢料,一墜那得取。
飽聞(知)經瞿塘,足見度大庾。終身歷艱險,恐懼從此數。
石柜閣
季冬日已長,山晚半天赤。蜀道多早花,江間饒奇石。
石柜曾波上,臨虛蕩高壁。清暉回群鷗,暝色帶遠客。
羈棲負幽意,感嘆向絕跡。信甘孱懦嬰,不獨凍餒迫。
優游謝康樂,放浪陶彭澤。吾衰未自由(安),謝爾性所(有)適。
桔柏渡(在昭化縣)
青冥寒江渡,駕竹為長橋。竿濕煙漠漠,江永風蕭蕭。
連笮動裊娜,征衣颯飄飖。急流鴇鹢散,絕岸黿鼉驕。
西轅自茲異,東逝不可要。高通荊門路,闊會滄海潮。
孤光隱顧眄,游子悵寂寥。無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劍門
《舊唐書》:劍州劍門縣界大劍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劍山。大劍山有閣道三十里?!兑唤y志》:大劍山,在保寧府劍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為外戶。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嵚,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又名劍門山。張孟陽《劍閣銘》: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千仞。
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氣凄愴。三皇五帝前,雞犬各(莫)相(自)放。
后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
并吞與割據,極力不相讓。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
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
鹿頭山
《唐書》:漢州德陽縣有鹿頭關,關在鹿頭山上,南距成都百五十里,高崇文擒劉辟于此。《全蜀總志》:鹿頭山,在德陽縣治北三十馀里。
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饑渴。連山西南斷,俯見千里豁。
游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
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天下今一家,云端失雙闕。
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
紆馀脂膏地,慘澹豪俠窟。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
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
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大江東流去,游子去日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p>
酬高使君相贈
鶴注:公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為彭州刺史,以詩寄贈,而公酬以此詩也。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
附高適詩:贈杜二拾遺
傳道招提客,詩書自討論。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
聽法還應去,尋經賸(剩)欲翻。草玄今已畢,此后(外)更何言?
卜居
浣花溪(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
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xī chì)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遺營茅屋貲
鶴注:此當是上元元年,初營草堂時作。
客里何遷次,江邊正寂寥??蟻韺ひ焕希钇剖墙癯?。
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勞(遙)。
蕭八明府堤處覓桃栽
黃鶴注:數首俱上元元年初營草堂時作。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
河陽縣里雖無數,濯錦江邊未滿園。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錦)竹
蔡曰:綿竹,產漢州綿竹縣之紫巖山?!兜刂尽罚簼h綿竹縣,以其地宜竹故名。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時何邕為利州綿谷尉。
草堂塹西無樹林,非子誰復見幽心。
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溪邊十畝陰。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
鶴注:后有《涪江泛舟送韋班》詩,韋當是涪江尉?!稌x書·許孜傳》:有鹿犯其松栽。
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
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
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詣徐卿覓果栽
公有《徐卿二子歌》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
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里為求來。
堂成
依黃鶴編在上元元年。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
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蜀相
此公初至成都時作。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冊亮為丞相,錄尚書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梅雨
鶴注:詩云“茅茨疏易濕”,當是上元元年,草堂初成時作。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為農
詩云“圓荷”、“細麥”,當是上元元年季春時作。
《管子》:農之子恒為農。
錦里煙塵外,江村八九家。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遠慚勾漏令,不得問丹砂。
有客(一作賓至)
鶴注編在上元元年草堂作,下首同。舊以此章為《賓至》,下章為《有客》,詩題互錯。按此詩云“有客過茅宇”,當依草堂本,彼此改正。
《詩》:有客有客。
患氣經時久,臨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頗宜人。
有客過茅宇,呼兒正葛巾。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
賓至
盧注:有客者,偶然有之也。賓至者,有為而至也。題相似而微不同。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狂夫
萬里橋西一(新)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筱娟娟凈(靜),
雨裛(yì)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楊升庵謂:詩中疊字最難下,唯少陵用之獨工。今按:七律中有用之句首者,如“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是也。有用之句尾者,如“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是也。有用之上腰者,“宮草霏霏承委佩,爐煙細細駐游絲”,“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云石熒熒高葉晚,風江颯颯亂帆秋”,“山木蒼蒼落日曛,竹竿裊裊細泉分”,是也。有用之下腰者,如“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風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碧窗宿霧蒙蒙濕,朱拱浮云細細輕”,是也。聲諧義恰,句句帶仙靈之氣,真不可及矣。
田舍
鶴注:此當是上元元年初夏作,觀“櫸柳”,“枇杷”可見。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楊(櫸jǔ)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江村
鶴注:此當是上元元年夏作。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申涵光曰:此詩起二語,尚是少陵本色,其馀便似《千家詩》聲口。選《千家詩》者,于茫茫杜集中,特簡此首出來,亦是奇事。
黃生曰:杜律不難于老健,而難于輕松。此詩見蕭灑流逸之致。
江漲
鶴注:詩云“江漲柴門外”,當是上元元年在草堂作。
郭璞《江賦》:濟江津而起漲。注:漲,水大貌。
江漲柴門外,兒童報急流。下床高數尺,倚杖沒中洲。
細動迎風燕,輕搖逐浪鷗。漁人縈小楫,容易拔船頭。
野老
鶴注:當是上元元年秋作??记昃旁?,東京及濟、汝、鄭、滑四州皆陷賊。上元元年六月,田神功破思明之兵于鄭州,然東京諸郡尚未收復。故詩云“城闕秋生畫角哀”。
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估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云山
鶴注:詩言“望鄉臺”,當是上元元年成都作。是年羌、渾、黨項寇涇隴,史思明入東都,故有“京洛”、“音書”之語。
京洛云山外,音書靜不來。神交作賦客,力盡望鄉臺。
衰疾江邊臥,親朋日暮回。白鷗元水宿,何事有馀哀。
遣興
梁權道編在成都詩內。
題曰遣興,借詩以自遣也。
干戈猶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淚沾襟血,梳頭滿面絲。
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衰疾那能久,應無見汝時。
遣愁
此詩當入在成都詩內,蓋與《云山》、《遣興》諸詩先后同時之作。舊編在夔州者,非是。
養拙蓬為戶,茫茫何所開。江通神女館,地隔望鄉臺。
漸惜容顏老,無由弟妹來。兵戈與人事,回首一悲哀。
杜鵑行
此詩蔡氏編在夔州詩內,但夔州別有杜鵑詩,不應重出。今按:詩中有“蜀人聞之”之語,蓋初至成都時,泛詠杜鵑也。其云“昔日蜀天子”一章,應是托物寓言,有感朝事而作。今正其先后次序。
《英華》刻作司空曙。注云:又見杜甫集。蓋兩存未決也。
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
跳枝竄葉樹木中,搶佯瞥捩雌隨雄。
毛衣慘黑貌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惟愿巢深叢。
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饑始得食一蟲。
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
聲音咽咽如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
口干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于蒼穹。
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
乃知變化不可窮。豈思昔日居深宮,
嬪嬙左右如花紅。
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黃鶴編在上元元年成都詩內,與下首《戲題韋偃歌》乃先后同時作。
朱景玄《畫斷》:韋偃,京兆人,寓居于蜀。常以越筆點簇鞍馬,千變萬態,或騰或倚,或龁或飲,或驚或止,或走或起,或翹或跂。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巧妙精奇。韓干之匹也。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壯哉昆侖方壺(丈)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
《名畫記》:韋鑒子鶠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異石,筆力勁健,風格高舉。人知鶠善馬,不知松石更佳。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往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里松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凌亂,
請公放筆為直干。
北鄰
【鶴注】此指草堂之鄰,當是上元元年作。又云:公詩多以
縣令為明府,此北鄰蓋王明府與。潘尼詩: “爪牙司北鄰。”
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青錢買野竹,白幘岸江皋。
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時來訪老疾,步屟到蓬蒿。
南鄰
顧宸曰:南鄰,朱山人也,后有《過朱山人水亭》詩。左思
詩: “南鄰擊鐘罄?!?br>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不全貧。慣看賓客兒童喜,
得食階除鳥雀馴。秋水才深(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
蔡氏編在廣德二年復歸成都時。今附在南鄰之后,以類相從
也。絕句云: “梅熟許同朱老吃?!币杉创松饺?。
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幽花欹滿樹,小水細通池。
歸客村非遠,殘樽席更移??淳嗟罋?,從此數追隨。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
【朱注】公《追酬高蜀州人日》詩考之,上元二年,高已刺
蜀,此云彭州牧,必元年作也。時公年將五十,而詩云“百年已
過半”,猶乾元二年立秋后題,年止四十八,亦曰“惆悵年半百。”
《九域志》云:彭州至成都九十二里。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高由彭州刺蜀州,公時在蜀。 《年譜》云:上元元年,間常
至蜀州之青城新津,是也。
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
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天涯喜相見,披豁對吾真。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鶴注】此必公暫如新津,與裴同至寺中,故有此作,當在
上元元年。蜀州至成都才百里,故可唱和也。 《唐世系表》:裴
迪,出洗,馬房裴天恩之后。 《地理志》:新津縣屬蜀州。 《九
域志》:縣在蜀州東南七十里。夢弼曰:王侍郎,王維弟縉也。
【錢箋】考《縉傳》,未嘗牧蜀,注家因裴迪而附會也。 《杜詩
博議》: 《王維傳》有緒為蜀州刺史,遷散騎常侍一節,與《縉
傳》不合。吳縝《糾謬》謂縉未嘗歷蜀州及常侍,為說甚辯。今
考《舊書》,縉為鳳翔尹,先加工部侍郎,后除常侍??b云并未
嘗為常侍,似失考。 而由蜀州遷常侍,則斷乎不可信。
何限倚山木,吟詩秋葉黃。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
風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老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
贈蜀僧閭丘師兄
【鶴注】此當是上元元年秋作?!驹ⅰ俊疤┦烤畬O?!?br> 《舊唐書》:陳子昂后,成都人閭丘均,亦以文章著稱。景龍中,為安樂公主所薦,起家拜太常博士。公主誅,均坐貶循州司倉卒。有集六卷
大師銅梁秀,籍籍名家孫。嗚呼先博士,炳靈精氣奔。
惟昔武皇后,臨軒御乾坤。多士盡儒冠,墨客藹云屯。
當時上紫殿,不獨卿相尊。世傳閭丘筆,峻極逾昆侖。
鳳藏丹霄暮,龍去白水渾。青熒雪嶺東,碑碣舊制存。
斯文散都邑,高價越玙璠。晚看作者意,妙絕與誰論。
吾祖詩冠古,同年蒙主恩。豫章夾日月,歲久空深根。
小子思疏闊,豈能達詞門。窮愁一揮淚,相遇即諸昆。
我住錦官城,兄居祇樹園。地近慰旅愁,往來當丘樊。
天涯歇滯雨,粳稻臥不翻。漂然薄游倦,始與道侶敦。
景晏步修廊,而無車馬喧。夜闌接軟語,落月如金盆。
漠漠世界黑,驅車爭奪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
泛溪
浣花溪也。此當是上元元年秋作。
落景下高堂,進舟泛回溪。誰謂筑居小,未盡喬木西。
遠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練練峰上雪,纖纖云表霓。
童戲左右岸,罟弋畢提攜。翻倒荷芰亂,指揮徑路迷。
得魚已割鱗,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鮮美,物賤事已睽。
吾村靄暝姿,異舍雞亦棲。蕭條欲何適,出處無可齊。
衣上見新月,霜中登故畦。濁醪自初熟,東城多鼓鼙。
出郭
從舊次,編在上元元年成都詩內。草堂在郭外,從城中復歸草堂,故有“還與舊烏啼”之句。舊說謂自青城還成都,新說謂從成都往青城者,皆非。前詩云“已知出郭少塵事”可證。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江城今夜客,還與舊烏啼。
恨別
據詩中“長驅五六年”之說,當是上元元年在成都作。顧注:公于乾元二年春,自東都回華州,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奔走四千里。自天寶十四載安史倡亂,至乾元之末上元之初,為五六年。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散愁二首
此詩乃初入蜀時作,當在上元元年,光弼破安太清、史思明之后,故云“百萬傳深入”。若上元二年,王思禮已死,不得致望于尚書矣。
晉武帝詔:思所以散愁養氣。
其一
久客宜旋旆,興王未息戈。蜀星陰見少,江雨夜聞多。
百萬傳深入,衰區望匪他。司徒下燕趙,收取舊山河。
其二
聞道并州鎮,尚書訓士齊。幾時通薊北?當日報關西。
戀闕丹心破,沾衣皓首啼。老魂招不得,歸路恐長迷。
建都十二韻
【趙次公注】此詩上元元年九月后作也。
【朱注】詩云“窮冬客劍閣,隨事有田園”,其為成都草堂作甚明。鮑欽止編在寶應元年冬,是年雖復建南都,時公往來梓州,未嘗定居,安得有田園之句?趙注得之。 《通鑒》:至德二載,以蜀郡為南京,鳳翔為西京,西京為中京。上元元年九月,改置南都于荊州,以荊州為江陵府。二年九月罷鳳翔西都及江陵南都之號,寶應元年建卯月復建。 《唐書》:上元初,以呂諲為荊州刺史。諲請以荊州置南部,帝從之。于是荊州號江陵府,以諲為尹。
蒼生未蘇息,胡馬半乾坤。議在云臺上,誰扶黃屋尊。
建都分魏闕,下詔辟荊門??质|人望,其如西極存。
時危當雪恥,計大豈輕論。雖倚三階正,終愁萬國翻。
牽裾恨不死,漏網辱殊恩。永負漢庭哭,遙憐湘水魂。
窮冬客江劍,隨事有田園。風斷青蒲節,霜埋翠竹根。
衣冠空穰穰,關輔久昏昏。愿枉長安日,光輝照北原。
村夜
蕭蕭風色暮,江頭人不行。村舂雨外急,鄰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難,樵漁寄此生。中原有兄弟,萬里正含情。
鶴注:詩云多難,蓋指安史也。當是上元元年浣花作。是年十一月,史思明遣田承嗣將舟徇淮西,王同芝將兵徇陳,許敬江將兵徇兗鄆,薛鄂將兵徇曹州。若在二年,則段子璋反,李奐奔成都,不應詩皆不及而及安史也。
寄楊五桂州譚
原注:因州參軍段子之任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
聞此寬相憶,為邦復好音。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
西郊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傍架齊書帙,看題檢藥囊。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鶴注:題曰西郊,從西郊赴草堂也。此當是上元元年冬作。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
此公往蜀州時,朱氏編在上元元年冬。
《唐書》:蜀州唐安郡,屬劍南道,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黃鶴曰: 《九域志》:蜀州東至成都才百里,宜公與裴頻有和寄。陳陰鏗詩: “梁花畫早梅?!?/p>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
此當是上元二年往蜀州時作。《蜀志》:新津縣甫二里有四安寺,神秀祥師所建。
暮倚高樓對雪峰,僧來不語自鳴鐘。
孤城返照紅將斂,近市浮煙翠且重。
多病獨愁常閴寂,故人相見未從容。
知君苦思緣詩瘦,太向交游萬事慵。
寄贈王十將軍承俊
據詩意,則王將軍在成都。詩題云寄贈,必上元二年在青城作。
將軍膽氣雄,臂懸兩角弓。
纏結青驄馬,出入錦城中。
時危未授鉞,勢屈難為功。
賓客滿堂上,何人高義同。
楊慎曰:五言律詩,起句最難。六朝人稱謝朓工于發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雄壓千古矣。唐人多以對偶起,雖森嚴而乏高古。宋周伯弜選《唐三體詩》,取起句之工者二:“酒渴愛江清,馀酣漱晚江”,又“江天清更愁,風柳入江樓”是也。語誠工而氣衰颯。余愛蘇颋“北風吹早雁,日日渡河飛”,張柬之“淮南有小山,嬴女隱其間”,杜子美“將軍膽氣雄,臂懸兩角弓”,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雖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可法者。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朱氏亦編在二年。
力疾坐清曉,來詩悲早春。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
紅入桃花嫩,青是柳葉新。望鄉應未已,四海尚風塵。
題新津北橋樓得郊字
新津,乃蜀州屬縣,朱氏編在上元二年。
《杜臆》:此蓋新津令設宴于樓上也。
望極春城上,開筵近鳥巢。白花檐外朵,青柳檻前梢。
池水觀為政,廚煙覺遠庖。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
游修覺寺
朱氏編在上元二年。 《蜀總志》:修覺山,在新津縣治東南
五里,山有修覺寺、絕勝亭。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徑石相縈帶,川云自去留。禪枝宿眾鳥,漂轉暮歸愁。
后游
【鶴注】當是一春兩游,故云: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p>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统钊珵闇p,舍此復何之?
絕句漫興九首
公經營草堂,在上元之始,此詩云“手種桃李”,又云“熟知茅齋”,應是二年春作。
《杜臆》:興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興》,亦竹枝、樂府之變體也。九首逐章相承,各有次第。
其一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遼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是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其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其五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楊慎曰:絕句詩,一句一義,如杜詩此章,本于古詩《四時詠》。王維詩:“柳條拂地不忍折,松干梢云從更長。藤花欲暗藏猱子,柏葉初齊養麝香。”歐陽公詩:“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散不知人換世,酒闌無奈客思家。”亦是此體。
其八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申涵光曰:絕句,以渾圓一氣,言外悠然為正,王龍標其當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輕者,然超軼絕塵,千古獨步。惟杜詩別是一種,能重而不能輕,有鄙俚者,有板澀者,有散漫潦倒者,雖老放不可一世,終是別派,不可效也。李空同處處摹之,可謂學古之過?!扒∷拼猴L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語尚輕便?!澳忌硗鉄o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說演義中語?!凹R徑楊花鋪白氈”,則俚甚矣。
客至
(原注:喜崔明府相過)
【邵氏注】公母崔氏。明府,其舅氏也。此是草堂既成后春景。黃鶴編在上元二年。
【張綖注】前有《賓至》詩,而此云客至,前有敬之之意,此有親之之意??椭炼?,見于《世說》。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遣意二首
詩云“春水生”,又云“更移橙”,當是草堂成后逢春而作,蓋上元二年也。
其一
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漸喜交游絕,幽居不用名。
其二
檐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
野船明細火,宿鷺起圓沙。
云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
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