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古城游蕩。從“千里走單騎”酒吧傳來深情的歌聲,這是我喜歡聽的一首歌:當你老了。以往,從這酒吧前走過也不知多少次了,卻從未進去過看看。更別說坐下來,聽一聽,感受感受了。今晚,心愿和腳步疊合在了一起,我信步走了進去。
這首優美的歌曲經趙照、李健、費玉清等歌星演繹,傳唱大江南北,不知打動多少人熱淚盈眶。眼前這位歌女,普普通通,她究竟叫什么,誰也不會去關心。可她的歌聲卻比坐在電視前聽歌星大腕演唱更能深深打動我。
我有一股沖動,很想像她那樣站在臺上盡情展一展歌喉,那該是多么暢快的事啊!可我既不會唱,更沒有這股勇氣。可我心里的那種欲望明明是很強烈啊!
記不清在哪里曾讀到:孩子們是天生的歌唱家。可為什么長大了,成年了,漸漸老了,卻不會唱不敢唱了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力量在增加,思慮更周全,忍耐也更長久,可我們的勇氣,卻不斷地退化、弱化,以至幾乎喪失。我們越來越不愿嘗試新事物,越來越害怕失敗,越來越覺得丟不起面子,一味在生活的舒適區里茍且。為了那一點點廉價的自欺的安逸,我們活的那么謹小慎微,猥猥瑣瑣,生活失去了本色。
沒嘗試的,我們往往不愿再去嘗試,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似的。上街買菜買水果,總是選那么幾種幾樣。貨架上明明擺著你從未吃過的,可你就是不愿買來嘗嘗;你總是在你熟悉的地方走走轉轉,即使旁邊不遠處風景更好空氣更凈,你也不愿去走走看看;回家,上班,辦事,你也總是沿著你熟悉的那條路線,即使前面經常堵車……更別說那些需要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要冒一定風險,并且隨時可能遭受失敗的新事物了。
我怎么了,我們怎么了?
我們輕易地、過早地放棄了本應有的生活。你不再渴望嘗嘗從未吃過的來刺激一下你的味蕾;你的嗓子似乎只是用來說話,從不想學一首新歌,在同學聚會時展示展示;你任由身體越來越僵硬,卻不愿學學瑜伽練練操;身邊的美景你熟視無睹,也懶得去瞧瞧,更別說遠行了;你還是堅持手機能通通話發發短信就行了,其它學了我也用不著;你的朋友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還是那么些,并且還會越來越少;你不相信種種新的理財,認為都是陷阱,只相信存款;你也從不網購,你說你沒親眼見過,你不放心;你也從不愿買一本暢銷書,總是想當然地認為那不值得一讀,因而錯過了一次改造思想的機會;你更不愿去旅行,你說你沒有時間或認為那沒什么意思……
這樣的生活所帶來的副產品,就是讓你的生活越來越索然無味。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死水變成活水”呢?
吉德林法則認為,認識到了問題等于解決了一半。那么,另一半靠什么呢?就靠踐行,這至關重要。
你是否認識到自身存在這樣的問題?以上只是引子,你可重新審視一下,對自己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自己內心還有哪些渴望,答案自會明了。關于如何踐行,就無需多說了。如果你想改變,最好就從今天開始,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現在就去水果店買一種從未吃過的水果嘗嘗,這幾天要學唱一首流行的新歌,這個月交一個新朋友……慢慢地,你會發現,生活變了,你整個人也變了。更重要的是,你的下半生也因此不會在無聊和寂寞中度過,相信我。
最后,告訴你,業余時間我開始努力做個人公眾號的原因,就是在踐行一種新的嘗試。它對我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