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不健康怎么辦?家長如何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健康是一個人成長的先決條件。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東西,例如,受苦、磨難、挫折、成功等,這些都會使我們的情緒不斷起伏。沒有人的心靈永遠一塵不染,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不斷調整,使自己的心靈始終處于良好的健康狀態,讓自身的各個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隨著身體的逐漸成長,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輕松長大,心理問題可能出現在兒童青少年成長的每一階段。心理出現問題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現呢?
1、經常失眠,夜里突然驚醒、尖叫,嚴重時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2、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甚至會沒有原因的哭泣,整天郁郁寡歡,不愛說話,笑容少或沒有笑容。
那么,影響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因素有哪些呢?
如果孩子上學甚至初高中了還喜歡吃手、甚至喜歡啃咬指甲和手指,并且屢禁不止,排除了缺鋅的問題之外,有可能是口欲期的吮吸和撕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智力和人格發展、潛能開發、道德品德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但如果家長輕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當下,孩子的未來也將會受到難以預估的影響。
1、人生失敗:很多人一輩子就碌碌無為,不僅事業不好,甚至婚姻也不好,其癥結就是因為他們心理不健康。
2、自傷自殘,傷害自己,嚴重的甚至會自殺。自殺者絕大多數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孩子的心理問題成因復雜,我們很難給出一個具體建議,但可以運用簡單有效的方法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從而正確面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身心良好健康發展呢?
1、拍拍孩子、抱抱孩子,親子之間的肢體接觸在無意間緩解孩子焦慮,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親人的支持。
2、當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可以同孩子協商,而不是強令。分析這個要求的不合理地方,讓孩子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不是家長不滿足孩子,而是孩子的要求不合理。
3、加強孩子自我調節的能力,完善自我意識,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提高適應的能力,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身體會在短時間之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他們的心理也是會不斷成長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更好的健康成長,那么就一定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強重視,從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學校師生關系、居家環境等方面系統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