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篇文章說:
原來2008年已經是10年前了
原來1998年已經過去20年了
20年仿佛眨眼的瞬間,
1998年發生的一切仍歷歷在目,好像就在昨天。
那一年,里奇馬丁的《生命之杯》響徹世界
那一年,一場特大洪水災害肆虐了大半個中國
那一年,北京二環的房子才2000一平
那一年,《水滸傳》在央視播出,一度萬人空巷
那一年,現代通訊工具是一種叫BB機的電子物件
那一年,手機還是一種奢侈品
那一年,因為炒股有多少人成了富翁
那一年,因為炒股又有多少人一夜之間成了負翁
那一年,一部叫《還珠格格》的電視劇風靡亞洲,熱播至今
那一年,《不見不散》的上映開創了賀歲片的先河
那一年的我,20歲了。
1998年
那一年,換了四份工作,國企3個月,外企4個月,私企2個月,最短的一份工作只干了4天,失去了工作卻和老板娘成了摯友。初涉職場的人,年輕氣盛,大把的時間大把的資本可以揮霍,只因還年輕,便是一切隨心所欲的勇氣。
那一年,畢業季,半個班的同學一路唱著《獨角戲》在月臺依依惜別,此后多年便再也不見。
1999年
年初如愿以償成為造型師,技藝進步神速,再加有名師的點撥與領路,不到年底便在婚慶圈、影視圈小有名氣,在恩師面前也敢目中無人的說:“我誰都敢化,你們誰不敢化的都可以給我,越丑的我越有興趣化,有好大的成就感!”無奈爸媽的陳舊觀念一再說服,意志力并不堅定的我終于將這個職業成功轉變為業余愛好。至今每每回想,后悔不已,如果,當年,再堅持一下,在堅持一小下,我的人生路會不會就此扭轉?
2000年
如爸媽所愿找到一份可以“干一輩子”的工作。18年來,身邊的同事、工作的內容始終未曾改變,激情早已褪去,所有工作已變為一種習慣。這是一個可悲的事實,我希望體驗不同的境遇,我希望體驗不同的人生,在這里,只有固定的模式。
這一年,兒時的伙伴做了編輯,軟磨硬泡的央求她帶我參加采訪。每周一次,見到形形色色的人,聽到各種各樣的人生故事,對《心理學》、對《法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注冊了第一個QQ號碼,看到電腦右下角的小企鵝不停的閃爍,心里卻感覺迷茫、空空如也。
2001年
用上了第一部手機,諾基亞的。
這一年,手機卡第一次實現了單向收費,月租費70元/月,搶購熱潮來襲,最高紀錄一天一個人賣出去300多張卡,仿佛一夜之間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戶,成了生活必須品。
2002年
朋友的圈子里如大地震一般,“防護防盜防閨蜜”的狗血劇情在身邊上演,一個諾大的朋友圈子瞬間瓦解,四分五裂。在一起的便成了一輩子的“鐵桿兒”閨蜜,不在一起的好似有八輩子的深仇大恨一般,人前人后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多年后,雖幾方人等也都做出過努力,也是姐妹緣分已盡,就這樣老死不相往來,就這么互相靜靜的存在于彼此的空間動態里,時而關注一下,時而想念一番,各自安好,也是一種成全吧。
2003年
最大的一件事是兒子的出生。有同事說,你人生中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有你兒子。呵呵,好吧!不同意,不辯駁。
從第一次把他抱在懷里,我就知道他會是我一生的牽掛。那時那個洋娃娃般的嬰孩如今已長成男子漢的模樣,我很慶幸,我是幸運的,放養的結果并未像有人預言的那樣使他“誤入歧途”,在他成長過程中我所缺席的時刻,練就了他如今的獨立、自立。如今,我們像朋友一樣的相處,既沒有不談作業時的“母慈子孝",也更沒有談論功課時的“雞飛狗跳”,我也深深的相信,未來的日子里,我也將遠離“婆媳矛盾”的困擾,因為我沒有把他當成我的附屬品,我不會因為他屬于別的女人而吃醋,他也不會是一個“媽寶男”。
2004年
一個錯誤的決定,用10年的時間彌補。
有人說選擇一種婚姻就是選擇一種人生;選擇一個環境就是選擇一段路程。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的旅程組成,沿途的風景,一起看風景的人都是天注定的。
如果,如果時光能倒回,我希望從2004年開始重新來過。
也許用40歲的感悟去審視25歲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也許只有經歷過了才知其滋味吧。
小年夜,姥姥去世。從此,我的內心便開始流浪。
2005年
與死神擦肩而過。18天之內3次手術,兩次全麻。還好,活過來了。
生死未知的時候,不想過早驚動年邁的父母,感恩鐵桿閨蜜的日夜陪伴。
繼續參與朋友的情感專欄采訪,用別人的故事豐富自己的經歷,體會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波瀾不驚的過著自己的日子。
2006年
這一年是太過平凡的一年,平凡到我對這一年的時光一丁點的記憶都搜索不到,不知道是全麻起了作用,還是因為那只是渾渾噩噩的一年?
2007年
用張牙舞爪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深深的糾結于自己無力改變的境遇里。
被別人的錯誤蒙蔽了心智,曾經的采訪案例仿佛被拋到了九霄云外。
寄托于《法醫學》的書籍慰藉自己。解剖學的案例、尸檢的流程與操作技巧倒背如流,有人害怕,有人驚訝,有人問我:“你到底想干嘛?”
一位老刑警玩笑的說我:你沒當刑警是司法界的一個損失。
2008年
奧運開幕,我調動了工作。
那年,想辭職的念頭越發強烈。恰好趕上了公司的重組調動,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些事,只是換了一個公司名稱,換了一空間,好似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2009年
買了新房子。
我喜歡的,客廳里帶樓梯、房頂有天窗,可以躺著數星星的房子。
新房子、新工作,我以為一切都可以從頭再來,卻不知道,也是一個新的噩夢的開始。
2010年
新一輪噩夢的開始,比之前的張牙舞爪更加張牙舞爪。
一夜之間,強大的心理被打擊的潰不成形。
每天行尸走肉似的生活、上班,不和任何人交流。同事說,你現在安靜的讓人感到害怕。
每天最多只能睡著2個小時,這樣的日子持續了3個月,體重下降至2位數。
抑郁癥的測驗指數一度達到80分以上。排解的方式,坐在天窗邊數星星。
如一只困獸撞籠一般,用連續獻血的方式摧殘著自己的身體,用身體的疼掩蓋心里的疼。
2011年
噩夢繼續。摧殘繼續。
揮霍著收入,揮霍著時間,揮霍著健康。
忽然有一點點明白,這樣的狀態是錯誤的,卻無力去改變,也許是自己還不想改變。
獨自去旅行。
4個月的時間跨越中國的西北部,游走于3個國內省份,出國一次。
沒有去過一個知名景點,所到之處體驗風土人情,逛尋常百姓逛的市場,吃當地的特色美食,住民宿。
4個月游歷,成了喚醒噩夢的前奏。
2012年
好像突然之間茅塞頓開。
一切歸于平淡。
恢復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
只是內心變的更加封閉而已。
2013年
努力工作的一年。
小有成績。
部門拆分時,再一次被老領導留在了身邊。
對某些問題的直言不諱,也得罪了某些同事。
福兮禍兮,現在看來都無所謂了。
2014年
朋友反目,以正義戰勝邪惡而告終。
如今回想那段時間膽戰心驚的日子,雖有遺憾,卻不后悔。
搬離“囚籠”,放飛自己的內心。
身體狀況在慢慢好轉,內心的掙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不再糾結于任何人,不再糾結于任何事。
有了新的目標、追求和理想。
在第三個本命年快結束的時候,一切都回到了正軌。
2015年
挺平淡的一年,孤獨的一年。一個人繼續在浮冰上起舞。
好似對什么都失去了興致。
也算安好。
2016年
又是努力工作的一年,略有成績。
習慣了一個人獨處,也嘗試敞開心扉,接納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2017年
心態一點點在變化。
享受孤獨,也享受與身邊的人彼此陪伴。
2018年
寄語2018,期待美好。
20年的時光匆匆而逝
20年前從來不敢想象自己40歲時候的樣子
20年前從來不敢想象自己會在20年間有如此多的經歷
20年間一直處于循環往復的狀態,平淡--激烈--平復--平淡--激烈--平復......
好似滿足了我要體驗不同人生的夢想,只是這個夢想實現的經歷太過虐心
經常會想如果回到從前該如何選擇,也只是想想而已
人活著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直播,也不會有回放
所以,過好未來的每一天最重要
愛惜自己
做值得做的事
對對自己好的人好
愛愛自己的人
忘掉一切不該記得的人和事
愿孩子、父母平安健康
愿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