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為了調節睡眠,做到早睡早起,放棄了堅持了一年的日更。想著把每天晚上寫文章的時間,調整到早上起來,上班前去寫。
結果早睡是做到了,每天和孩子一起入睡,基本上十一點左右就入睡了。可問題是,睡得早了,經常半夜三四點就醒來了,完了就很難入睡,到了五六點該起的時候又睡著了。有時候五點多醒來,也總是感覺沒睡夠,繼續躺到六七點不得不起了再起來。這樣早起讀書寫作的計劃就落空了。
白天上班有時候比較忙,肯定是沒時間寫文章的。即使有時候不是很忙,也總有雜事,或者有領導、同事來回走動,也不能心無旁騖地去寫作。
晚上回到家,吃完飯就不早了。收拾完廚房的鍋碗瓢盆,稍微休息一會兒就該帶孩子洗漱、講故事,哄他睡覺了。孩子和我一樣,入睡慢,等他睡著我也就困了,不想再熬夜去寫文章了。
如此一來,我每天總是覺得沒有時間寫作。可是,每天頭腦里好多的想法、感受,不寫出來總覺得很遺憾,感覺一天的生活不完整,不充實,好像少了什么似的。還有就是很多靈感也是稍縱即逝,過去了也就想不起、也不想再去寫了。
前幾天,我帶著這樣的困惑和遺憾,在周老師寫作群里吐槽我沒時間寫作,想得到老師們的指點。結果周老師毫不留情面地指出:“沒有時間只是借口,想做的事情就一定有時間。找借口人人都會,成功者沒有借口,只找方法。”
陶語姐姐也說:“人的本性都是有惰性的,不和惰性抗爭,就容易變懶散。”
是啊,我何嘗不知道呢,我還曾經就這個問題寫過一篇文章,指出來真正想做的事情就一定有時間和辦法去做的。
想想我也是真的想每天寫點什么,可是沒有做到,真的是因為沒有時間嗎?可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每天的時間一分不多一秒不少,都是24小時。別的文友們也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人家怎么就能每天堅持習作呢?
要知道周老師經常四五點就起床了,明空老師和其他群友們好多也都是五點就起了。還有雪漠老師,每天三點就起床,五點雷打不動開始直播。
別人的時間多,是因為別人睡覺時間少。我這根本就不是沒時間,就是懶惰,愛睡懶覺!這是我多年來養成的惡習,懶散慣了,什么事都不愿意勉強自己,即使早早醒了也不愿意早起。
雪漠老師在他的文章《從勉強到自然》里說:最初的勉強太重要了,那是你和自身的動物性作斗爭的過程,非常殘酷。人是一種動物,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懶做。修道就是要超越這種天性,讓自己有一種超越的東西。暫時還沒超越怎么辦?勉強自己。
這段話對我很有啟發。人如果不肯勉強自己,不能超越好吃懶做的動物性,那么跟動物有什么區別呢?連作為人該有的潛力和天賦都發揮不出來,人性的閃光點恐怕只能黯然失色,更別談成圣成賢,活出神性了。
意識到這點后,我每天五點多如果醒來,就勉強自己清醒過來,不再繼續睡覺了。這樣,我就有了早起寫作的時間,有了早起去公園散步拍照的時間,有了閱讀的時間。如此以來,我每天的時間就多出來一個多小時,也就能從容淡定、愉快充實地開啟新的一天了。
感謝各位老師的鞭策,讓我克服惰性,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和勤奮、堅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