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你是不是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尷尬:
“我以前讀過這本書,但是現在想不起來書里內容了。”
“講到這個,我好像在哪本書里看到過。”
“我讀了很多書,卻感覺沒什么用。”
“終于讀完了一本書,可是剛合上書頁,好像就忘了書里講了什么。”
當別人對讀過的書侃侃而談時,你明明也讀過,卻只能說出一句:“這本書挺好。”具體好在哪,對你有什么影響,書中哪部分印象最深刻,卻一句也講不出來。其實,何止是書中的內容記不住,就連昨天午飯吃了什么,現在也想不起來了吧?人的記憶力太有限了,讀過的書想不起來也很正常。
但是,如果你希望能夠掌握書中內容,并且學以致用,就要改變讀書方法。這里向你推薦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作者奧野宣之介紹說,筆記法每個人都學得會,在閱讀時畫下重點,寫讀書筆記,重讀重點,就可以扎實掌握書中內容,轉化成自己的智慧。
下面我將這本書中的重點內容,分享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標記法
第一遍閱讀時,發現有價值的內容,將書頁折角做記號。
第二遍閱讀折角部分的內容,篩選出確實覺得很好的部分,把書頁上部也折角做記號。
第三遍閱讀上下都折角的書頁,將最重點的內容畫下來,做記號。
做記號時注意不要大面積劃線,否則等你重讀時,看到滿頁的線條,影響閱讀心情。同時, 可以通過不同劃線方式,區分劃線的內容。
書中給出的劃線方法是:直線表示重要,客觀上很重要的內容;波浪線表示非常重要,主觀覺得非常有用,以后會用到的內容;用圓圈圈出專有名詞、關鍵詞等。
我的劃線習慣是用熒光筆將干貨知識點標記出來,將書中舉例用的故事、實驗、數據等劃線或括號,并在書頁寫上“案例”兩字,作為以后自己寫作的素材,需要用時查找非常方便。
讀書筆記
標記好的書先放一放,隔一段時間再來做讀書筆記。這樣做的目的是,或許你畫了書中非常多的重點內容,隔一段時間再看,發覺有些內容“也就那么回事吧。”冷卻一段時間再翻看,會沉淀出更精華的內容和感受。此時,你可以打開筆記本,寫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的必備要素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除此之外,筆記內容還可以摘抄書中原文,以及自己的感想和觀點。
為了區分是原文還是自己寫的內容,可以在摘抄部分的前面標記?小圓圈, 自己的感想和觀點標記星號。筆記的行距盡量大一些,紙頁四周的留白也盡量大,將來或許要再添加補充內容,插入文字等。
這里再介紹一下我個人使用的方法,我的讀書筆記和書評內容都是電子化記錄,主要在豆瓣讀書里做標記, 可以記錄章節、書頁、引用原文或寫自己想法。豆瓣讀書里還可以通過這本書下面其他網友的評論,加深對書的進一步理解。
重讀與輸出
一定要找時間重讀讀書筆記。若想將書中內容牢記在頭腦中,先來了解一下大腦的記憶規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出遺忘是有規律的,最初的遺忘速度非常快,一天后僅能記住三分之一的內容,因此,老師會強調復習的重要性,這條規律對于閱讀也同樣適用。
重讀筆記,并嘗試將書中內容說給別人聽或寫下來。這時你會發現,明明已經知道的內容,想講給別人聽或寫出來,很多細節內容非常模糊,數據、人名、一些支撐觀點的資料都無法準確說出。若想真正將書中內容記住,并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輸出內容十分必要。在教學中,用來提高學生的記憶方法是:識記、保持、再認、回憶和提取。重讀并輸出的過程,就是再認、回憶和提取的過程。這個過程很辛苦,但經過這樣的步驟,你對書中內容的把握,就不再是一知半解,沒什么深刻印象了。
以上是關于做讀書筆記的一些方法,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奧野宣之還介紹了如何選書,如何將讀過的書系統化,在讀書中真正獲益。他甚至貼心地分享了閱讀時用到的一些小工具,比如便攜讀書架、便利簽等,受他啟發,我在做讀書筆記時,使用晾褲子的褲夾,夾住書頁,解放雙手,摘抄書中內容。
讀書筆記改變了我的讀書方法,帶來思維方式的改變, 也使我成為一名書評人,希望這篇文字也能給你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