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女朋友這邊有點事,晚點發給你”。我的心情瞬間低落到谷底,羨慕那邊女朋友的同時,自己又有寫自憐。什么時候我可以成為任何一個男人口中說出的“那邊的女朋友”。
“愛你就像愛生命”
“我可以做到愛到不自私的地步”
這是作家王小波對他的愛妻李銀河女士的書信中記錄下來的。感受著這一個個動情的文字,讓我對愛情的向往又多了一些沖動和欲望。懷疑著這一絲絲感情的流露,是否能夠持續到永恒。兩個異性相愛是人本身的行為,我們只能從相愛上看出人們的本色,而只能這一點確實很大的鴻溝,難以企及。在對方彼此的話語感情中的流露,兩個心靈的相互契合早已將那動物式的感情放在其次,而更多的是兩個靈魂的合二為一的境界。
“當我同他說話時就像和自己說話的,是順氣自然的,是毫不掩飾的,自然流露的”將自己內心的欲望,糾結和掙扎,以及人性的弱點都毫不掩飾的披露在對方面前。那個人不會批評你,也不會去奉承、安慰你,但是他給你的回答卻讓你重新認識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地方。這也許是大多數人對感情的向往吧。
而愛情在上升到另一種高度是作家渡邊淳一筆下失樂園的那對男女主角,為了愛情的保鮮,選擇結束彼此生命。那似乎是一種對愛的更高的要求,與其說是不信任對方還不如說不信任自己對愛的忠貞的保持,所以寧愿選擇在愛的最高潮的時候選擇用死來保持這段愛的終結。當然這是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和做到的,也同時在表達一種對愛情的懷疑“絕對的愛”是真的存在的嗎?
當我們談起有關情和愛的話題,會給人一種“矯情”的感覺,我也不知道這個詞用在這是否合適,不想觸碰關于情愛的人,在內心深處,不是不想去提及而是更多是揭開自己的傷疤,所以寧愿選擇逃離。還有一種是處在感情中,在兩個人愛情的蜜罐里,理智與情感不能平衡的人。
愛情是處于人本性欲望的需要,當一個人孤獨感侵襲她的時候,那是在潛意識里那已經有了愛情的需求了。出于我自己對自我的認知和本身欲念的需求,當然描寫一些反常規情愛的小說還有《胡利亞姨媽與作家》、《洛麗塔》以及《情人》,這些都是在世人面前不合乎常理的愛情,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動物式的感情,是一種人的欲念的驅使。喜歡這些故事的原因,不僅僅因為作家在描述一種感情,在感情的線索中,有對人性的自我探索和認知。在現實我們的生活中,也不乏有這種超乎世俗眼光的愛,能突破傳統觀念的思想限制,勇敢追求愛的人還是少數的。
那么愛情到底是滿足自我的欲望?還是彼此心靈的相互需要?或是短暫的情感所求?最后誰受傷了?誰褻瀆了那份情?或是誰來為這份愛來負責人?這些都不是用簡單的是非來判斷,那還有什么可以衡量這份情 愛和欲望之間的關系?或許就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