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北方長城的東端——山海關的腳下,有一個小村莊。
這是個濱海的小村莊,村民們世代靠打漁為生。那時的海產很多很多,村民們都過著辛勞卻富足的生活。
如果哪一年的天道比較好的話,村民們也會種點麥子,為的是磨面烙餅,做魚頭泡餅吃。
但是后來,村子邊上通了一條鐵路。自從火車開始每天在村邊的鐵路上行駛,近海里的蟹蝦魚鱉便開始減少,村民便不得不到更遠的海里去捕魚。
村民們越來越辛勞,生活卻不再如以前那般富足。
村民們起初都沒有注意,后來漸漸地覺得是那條鐵路出了問題,大家都認為是火車行駛時的“轟隆”聲把蟹蝦魚鱉給嚇跑了。
村民們向管理鐵路的人們提出了抗議,但管理者們說這條鐵路是奉國家的命令修建的,任何集體或者個人都不許干涉。
聽了這話,村民們都很氣憤,他們和管理鐵路的人發生了巨大的沖突,要求鐵路改道或給予他們足夠的補償。
但是鐵路管理們仗著人多,拒絕了村民們的要求,并威脅說誰再鬧事便要把誰關進監獄。
聽了這話,有的村民便開始害怕了,躲在家里不出去,也不出去打漁,餓了就吃以前存下的魚干。
但是有的村民卻因此激發出了更大的憤慨和勇氣,他們不去找鐵路管理者們鬧事,而是干脆每天就坐在鐵路上,讓火車無法通行。
鐵路管理者們沒想到村民會這么做,覺得很棘手,想把這些每天坐在鐵路上的村民都送進監獄。
雖然有的村民退縮了,但是這些每天坐在鐵路上的村民還是為數不少,鐵路管理者們也不敢輕舉妄動,但也不想輕易讓步。
就這樣,事情便陷入了僵局,雙方都不肯退讓。
火車暫時停止了在這條鐵路上的行駛,然而遠去的蟹蝦魚鱉卻沒有回來。
就在他們雙方僵持的日子里的某一天,有一個人來到了這個海濱的小村莊。他說他一個詩人,從萬里之外的南國而來。
村民們不知道詩人是什么,都懷著的看熱鬧的心態跑來瞧新鮮。
村民們剛開始還都有些害羞,由于不知道詩人是個什么“級別”,都對這個詩人懷著一種好奇而又尊敬的心情。
尤其是那些小媳婦和大姑娘們,來的最多。但是她們只是遠遠的朝著詩人望一眼,便紅著臉跑開了,然后躲在一個自以為別人發現不了的地方偷偷地張望。
隨著日子的增長,人們漸漸膽大起來,敢于和詩人說話了。
有村民問詩人:“什么是詩人?”
詩人聽了,略略有些窘迫,但是又有些高傲地回答道:“詩人就是能寫出優美句子的人,是每天都在拷問靈魂的人。他們活在虛無里,卻在努力地構建現實。”
村民們聽了,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詩人在說什么。雖然聽不懂,但是村民們由此更加增長了對詩人的尊敬。
可是隨著日子的繼續增長,村民們終于弄明白了,詩人不過是每天只會自說自話的人,而且說的都是一些誰也聽不懂的語句。
詩人不事生產,詩人不會打漁,詩人也不能叫遠去的蟹蝦魚鱉再游回來。
詩人每天就是或坐或躺在打麥場的麥垛上發呆,除了發呆就是睡覺,有時睡到半夜才會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