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個段子:
古時候男子上門提親:若男子形象好姑娘滿意,就會一臉嬌羞的說:“終身大事全憑父母做主。
如果長得丑不滿意就會說:女兒還想孝敬父母兩年!
古時候英雄救了美女,如果英雄長得帥,美女就會一臉嬌羞的說: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
如果不帥就會說:“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唯有來世做牛做馬,報此大恩。”
但如果女的形象好,英雄就會說:姑娘此話當真?如果女的形象不好,英雄就會說:姑娘萬萬不可···? 從古至今,全都是套路···
雖是一個惹人發笑的段子,但從中可以感受到說話的重要性,同樣一件事,用柔和,溫暖的話語表達,既維護了對方的自尊,又讓人聽起來心里很舒服。
既然暖人的話語如此重要,我們該怎樣做呢?
我們每天生活的空間大致有三種:公共場合、工作場合和家庭場合。每個場合隨著我們角色的不同,說話方式也各不同。
1公共場合:就是人們經常聚集的地方,比如公園,公交車,影院,圖書館等為大家服務,提供方便的地方。
在這樣的地方越是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比如說話輕聲,盡量縮短時間,文明用語,以尊重他人,不妨礙他人為前提。
有些人在公交車和圖書館里,高聲的接打電話,聊天,甚至說臟話,絲毫不顧忌周圍人的目光,只會令人反感。
2.工作場合:大家都很忙,因此說話要盡量簡潔,直擊要點,通過不斷練習就可以做到,比如今天文中提到的“15秒主題法。
3.家庭場合:家是我們休憩的地方,親人是最愛我們的人。但往往我們對自己至親的人卻不能好好說話,甚至說很刻薄、傷人的話,難道是因為覺得她們會包容,原諒你,就放縱自己對她們的傷害嗎?
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吧,好好說話,因為不是所有的錯都有機會和時間來彌補。
做一個說話有溫度的人,這種溫暖不僅會傳遞給他人,終會惠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