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秦始皇,歷史書上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專制獨裁的暴君。為什么呢?他有兩個嚴重污點:焚書、坑儒。按現在的語境,他犯了反文明反人類的兩大罪行。
說到焚書坑儒,其實是發生在兩個時間節點上的事件,焚書在前,“坑儒"在后。
史書記載,秦始皇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第八個年頭,在都城咸陽宮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國慶晚宴,出席宴會的有朝中的王公大臣及各屆社會名流等,其中就有七十名博士,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秦始皇當時是相當重視有知識的文化人的。當然,彼博士非我們今天意義上的博士,博士在秦代是一個官名稱謂,只有那些滿腹經綸學富五書的人才有資格擔當,相當于現在各行各業中的專家學者。
有一位叫淳于越的原齊國儒家博士即席向始皇帝發表了演講,淳老濕是出了名的守舊派學術帶頭人,加上當時酒可能有些上頭,向始皇帝諫言要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向周朝學習,以德治國。同時指出分封與不分封的歷害關系。
周代所謂分封制,就是周王把國土按地域劃分大小封給自己的家屬和有功之臣,使其成為一方諸侯而且世襲,在其一畝三分地上他說了算,但這些諸侯必須聽命效忠于周王,是周王的屬臣,有點類似于今天的英國女王日本天皇,但周王那時的權力要比他們大的多的多。
分封制的優勢在于能夠發揮個人的能力,各展其才,對人的思想相對束縛較少,所以在春秋戰國時代涌現了許多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出現了很多學術流派,著名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才有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盛況。
封邦建國的另一個好處在于,即使周王朝喪失了權威,那些被封的諸侯王國仍然允許它的存在,至少在官樣禮儀上它仍然是老大。所以淳博士最后警示始皇帝,你的子女大臣現在沒一寸自己的地盤,將來您身邊出了禍亂又有誰來救你?相互救應?
沒想到幾年之后的胡亥之亂,讓此言一語成讖。
當然分封制的壞處也十分明顯,如果皇權式微諸侯坐大,管不了手下的一幫小弟,那些因區域地理大小不同,資源環境不等,造成了封邦國之間有窮有福有強有弱,陰謀家野心家就會蠢蠢欲動,久而久之就相互間兵戎相見你爭我奪大打出手天下大亂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