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同事,這段時間忽然在微信和話語間有很多郁悶,原因是很多年前,大概十幾年前吧,她的一個同事C向她借了幾萬塊錢,到現在也沒有還,不僅如此,人都找不到了。她郁悶的還不止于此,據她描述,當時借錢者C當時找到她時說因為自己賭債,要被人砍手,急需多少多少錢。我同事本是一個善良的人,不但借出了自己的錢,而且還借了其他人的錢借給借錢者C。
我同事為這個事郁悶和氣憤了又幾天,后來,她在辦公室談起這個事情時,說,當時C還找了其他同事借了錢,要知道大家都不富裕,盡量幫助了她,沒想到她失聯了。真是爛人品。
我們也都覺得C的人品太爛了,也覺得我同事太善良了,怎么能借錢給一個爛賭的人呢?而且是借別人的錢借給她。
(1)
善良總歸是好的,一直能呆住工廠里工作的人,大都還比較單純。我當然不想論述關于善良和單純的好處以及兩者合并起來時可能產生的危險。
同事因為這個事,一直心存郁悶,我開導她:既然已經過去那么久了,而且是別人違背了自己的善良,而不是自己做了虧心事,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當做看人識面的學費,學著忘記這件事,看淡一點,自己或許也就釋然不煩心了。
有同事也開導她:你當時覺得她受了威脅,不管威脅的原因是什么,你借錢給她解了這個惡果,這是結了善緣。如果現在念念不忘,或者惡毒咒罵,這善緣就轉變成了孽緣,不如停留在你最初的善念,忘掉的好。
不知道同事是否能聽得進去,但我們很多人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朋友找來借錢了,自己也并不寬裕,最終數量不算少的錢借出去了。對于借錢人來說,錢就用掉了,而且忘記這回事了,可惡的是故意忘記的。但對于借出者,他有時候是要用到的,就難免要提起,往往這個時候就是開始了交惡。
所以,很多人的做法越來是不借,不借不是不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只是感情還真沒到那地步,自己的性格也沒到看開大方到無所謂的地步時,不借反而是沒有看輕友誼的做法。至于救急的小錢,如果能幫上忙,干脆算給他好了。
(2)
但事物常常有幾方面,這讓我想起來一個故事:
《國史補》中有一則故事說: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曾放走了一個囚于獄中的刺客。數年后,李勉客游河北,偶然遇到這位當年的囚徒。故囚見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說將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并私下和結發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報德?”妻子說:“償還千匹可乎?”故囚說,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報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乎?” 故囚仍然搖頭,說,還不夠。妻子就說:“若此,不如殺之!”幸得此家仆人密告,李勉才免于一死。
我講了這個故事,后面補充了一句:很多借了錢的人也可能因為沒有及時還錢,隔得時間長了,自己都不好意思露面了,這樣的話和故意不見的人似乎還有點不同。
很快就得到一個同事的認同,他就有這樣的經歷,借了他錢的人,很久無聯,忽然找到他,問他要賬號還錢,還還出比借的多的錢來。大概前段時間的不聯系,就是因為上面的原因。
(3)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08年,老大出生,房東要賣房,不得不考慮搬家,購房便成了剛需。因為參加工作年限不久,工資也不高,沒有多少積蓄。這個時候,開發商的日子也不怎么好過,首付比較低,信用卡周轉不過來。大妹知道,馬上打了些錢過來,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一直比較緊張,拖了幾年,才還給妹妹。心里一直想著這事,大妹卻早就當是給哥哥的,從沒想著還。
再后來,有了老二,想買車,因為其他原因,錢也緊張,小妹知道了,打了錢給我,再三囑咐我說不要從銀行借錢了,利息高,不夠的話再給她說。我當時覺得很快就能把錢還給妹妹,因為股票停牌了,相信很快復盤。誰知道,一停兩年多,現在還停著(粵華包B)。我和妻子知道小妹這些年很辛苦,跑了很多醫院,應該花了不少錢,慢慢節約了點錢,等還給妹妹的時候已經兩年了。
兩個妹妹從來都沒有要我還錢的想法,她們還給母親說過。但我卻不這么想,如果我是個弟弟或許就接收了,但我是哥哥,得到照顧的應該是她們。
有堂弟借錢,因為做生意,需要周轉,我也是說好使用的時間,二話不說就打過去,但往往是我開始用的時候,也沒動靜,因為他是做生意,我是哥哥,就會直接的問到他是否有困難的情況。但我還是覺得,借出后如果催問,多少還是會影響感情,多少會有點不安。
至于我一個堂兄借的小錢,也就5000,他從來不說,我也就當自己花掉了;另一個叔叔家堂弟剛出獄,也是在我很緊張的時候要借錢做生意,我只能拿給他1000塊說給他零花。其實,之前我父親和我及我妹妹也多次給錢他父親,也是我叔叔,而叔嬸從來不說,一筆糊涂賬。我也從來不曾想還錢的事。唉,后面再需要錢就靠他兩個兒子吧。
因為親情,這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可能和一般的借錢不同。
(4)
所以,對于借錢和欠債這件事,有時候很難一句話做結論。有句話說的好:不忘初心。這里或許可以作為事后面對各種情況的理由。
借出時,借出的原因一般是本著好的心情和愿望來的,或許現在需要增加一條可能得不到還錢的心理接受能力評估,如果之前沒有的話。
借錢時,多少心存感激,因為至少別人按你的意愿幫助了你,無論自己拿錢后做事的結果如何。那么也希望這種感激能持續下去,有借有還,但不是包袱,而是對美好人性的感謝,也是自己品行的成全。